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交流分析笔记:漠视……

2019-04-06 00:13 作者:暗界之炛  | 我要投稿

漠视的定义是无意识地忽视与解决问题相关的信息。常见的例子是我们在有能力解决问题时用了儿童自我状态来回避问题:明明有能力离开当前这个非常让自己难受的情境,但是总是代入小时候的那个自我,强行压制自己内心的郁闷与不满,让自己继续呆在这个情境中。

漠视的对象共有三种:自我、他人和情境。上边的例子是漠视自我;漠视他人,如某些家长一味地觉得自己的孩子太差劲,忽视了孩子自身会发展出不良行为的可能性及背后的可能原因(把原因归结到孩子“差”,实际上会忽略很多本可以抓住的解决问题的关键)。漠视情境,如有的人在遇到挫折时会直接认为“这个世界就是黑暗的”、“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的不公平”。

漠视包括三种类型:刺激、问题和选择。漠视刺激,可以表现为无视某种现象的存在,如自己明明受到委屈了,却习惯性地选择无视;漠视问题,如意识到了自己受到了委屈,但不觉得这是一个可以解决的问题,反而会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漠视选择,如知道自己受到委屈是不好的,但是认为自己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够委曲求全式地被动接受现实。

漠视共有四个层次(与三种类型共同组成12个因素):存在、重要性(意义)、改变的能力、个人的能力。以问题为例,四个层次可以这么理解:漠视问题存在,即没能够意识到问题出现了,如一些人认为在亲密关系中要彼此迁就,可忽略了“将就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未被满足的需求以及负性体验累积对关系可能带来的危害”这一问题;下一层(意义),即意识到了问题存在,但是忽略了问题的重要性,觉得大多数情侣都这么过来的,觉得这个问题其实没什么;改变的能力,即个体对解决问题可能性的认识,在这一层次的模式表现为“我虽然知道问题很重要,但是我觉得网络上或者他人给的建议在现实中并不能够发挥作用”,也就是忽视了把改变付诸实践的能力;最后一层,是个人的能力,在上边的例子中,表现为“我知道问题存在,也了解问题的严重性,亦知道哪些方法是有效的,但是我就是没有能力、没有勇气去改变”。



漠视矩阵中,发现一个方格中存在漠视就意味着其右下方的所有方格都存在漠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以漠视最底层的方格开始的,比如一些老师会认为学生不认真听讲就是学生不爱学习(漠视他人能力),但其实,问题可能出现在问题存在方格,如老师授课时声音太小(漠视自己问题的存在)。所以,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最好先从左上方逐一寻找被漠视的内容,再进行干预。再举一个失败的干预例子:A觉得B整天吊儿郎当不学无术非常不好,于是A常常指出这个问题,希望B能够重视并去改变,但是,B其实漠视了问题的存在或是问题的重要性(觉得自己并不是那么地“懒惰”、觉得懒惰其实没什么不好的),那A对B的干预尝试(改变“漠视改变的能力”这一方格)就失败了。


参考书目:《今日TA:人际沟通分析新论》


交流分析笔记:漠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