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动与注意力失调,这是多动症的表现吗,家长需要谨慎起来!
小男孩,年龄六岁,是个比较好动的孩子。经过医生的检查,小孩的特征属于儿童的多动行为,这些现象是小孩特有的,有一些是后天形成的。这种多动行为或多或少都会妨碍孩子的身心的正常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小朋友有以下一些行为特征:
一、不由自主的多动行为
自从新学期开始,小孩的情绪总是不稳定,容易冲动,对自己的欲望的克制力很薄弱,常常发生一些不受自我控制的多动行为,例如早操时,其它的同学都在认真的做早操,他却在“打醉拳”的样子,东倒西歪,一会儿碰碰这个同学,一会摸摸那个同学。

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小孩刚来医院时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喜欢玩弄自己弄不明白的玩具、东西或物品,这些对儿童理智感、求知欲的发展倒是有极大的启迪作用,其好奇心表现极强。
三、希望受到别人关注的多动行为
小孩都希望受到同伴、家人的老师的关注和人认可,大部分的学生会用好的、积极的行为。如通过帮助同学、关注他人,关心同伴等行为,来得到同伴的认可、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也会有少数学生会做出一些消极行为。
就像这位孩子,常常把椅子靠背放在前面倒着坐,有时把椅子当跷跷板,动来动去的,一不小心还摔倒了,等一些不良好的行为。
后期的康复训练,训练孩子的日常行为,希望孩子能够恢复正常。
对于多动症孩子的教育,一方面是帮助孩子进行训练,促进孩子自身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家长要改变教育方法,多鼓励支持孩子,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国内外调查发现患病率3%~7%,男女比为4~9:1。部分患儿成年后仍有症状,明显影响患者学业、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

四、有的家长会问,多动症能够治好吗?
多动症属于神经发育障碍,经过治疗,大部分多动症儿童通过治疗是可以改善的,症状能够得到缓解,若治疗恰当,患者的注意力会得到很大提高;
有些成年人也有注意缺陷,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生活学习和社会功能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孩子父母说,之前也是听老师跟我们反映的,孩子在学校的行为有些异常,建议我们抽时间去医院看一看。当时,我觉得孩子还小,喜欢乱动也挺正常的,就不以为然,就这样从幼儿园升上了小学。
如今小学老师也这样向我们反映,说不良的行为习惯需要尽早改正。
孩子是“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正因如此对于孩子的日常行为表现更应该要细心培养。
五、孩子的活动与注意力失调,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呢?
家长应如何教育多动症的小孩:
家长不要责怪孩子,有耐心这非常重要。因为孩子是你自己养的,既然养孩子你要给他一个好的环境,家庭和谐啊,避免争吵影响孩子。
要陪伴他得有陪伴的内容,孩子比较小三岁之内一般都喜欢做游戏,再大一点亲子游戏也要多起来了,五六岁的孩子家长可以陪孩子下下象棋等一些益智开发游戏。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一些有利于专注注意力的爱好,例如音乐、舞蹈、画画,这些都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孩子的日常行为不能自理的话,家长要帮忙计划起来,并且要耐心地去培养孩子把好习惯养成。毕竟父母不可能帮孩子一辈子嘛,孩子总归是要长大的,而父母也总归是要长大的。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