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005这3个习惯会毁掉你的人生!-3 Habits that Kill your

2023-08-27 15:32 作者:yoyyyyoa  | 我要投稿

做了个不太精简版笔记哈哈哈哈

核心:摆脱旧有思维模式的束缚,提高自我价值感,减少自我怀疑。

1、三大普遍且鲜明的导致自我怀疑的思维障碍:

(1)“实行失败”(Failure to Launch)

表现:“知行陷阱”(The Knowing-Doing Trap)的自我麻痹

过度沉思错过了什么信息并预设问题,而不做可以完成任务的事情,导致拖延与停滞。

陷入永恒的“学习与准备”的循环,无止尽地进行信息摄入,认为自己没有充分准备好。

(2)“踩水般的停滞不前”(Treading water)

表现:反复犹豫思考自己是否做了正确的选择,自我消耗以至于彻底陷入厌倦。为了产生多巴胺进行自我激励,比起达成目标,更多地是不停对其它的选择产生兴趣。

陷入永恒的“放弃初始目标,寻找下一个兴趣点”的循环。

(3)“目的性痴迷”(Destination obsession)

表现:设立目标,专注自律地去达成,获得短暂快感的同时缺乏满足感,立马又设定新目标。始终认为自己应该做得更多,获得的更多。

陷入永恒的“一直在实现目标却又永远无法达成终极目标”的循环。

问题:“向上情境(反事实)思维”(Upward counterfactual thinking)

总与在前面的人比较,比起受鼓舞,更易认为自己落后了。

(非常喜欢这个例子:比赛第三名倾向于想:“我差点错过上台得奖的机会”,由此很开心。比赛第二名则倾向于向上比较:“我差一点就能拿金牌了”,由此很难过。)


2、如何避免陷入思维障碍?

“我们所重复的行为造就了我们。卓越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Will Durant

所有心理障碍都是由自我怀疑推动的,我们必须收回对习惯的控制权,养成积极正向的习惯。

提升自我意识,注意消极的习惯,采取行动,利用神经可塑性的力量去改变大脑,改变身心。

(1)针对“实行失败”,需要改变内心叙事的方法。

区分懒惰与回避拖延。拖延症是由避免与失败、拒绝或批评相关的痛苦所驱动。

与其对抗内心为摆脱痛苦产生的消极想法,

不如重新定向赋能语言,以反思对事情的个人控制能力,即“行动导向”(Action orientation)

“我做不到”换成“我怎么才能做到?”;

“我应该这么做”或“我必须这么做”换成“我要这么做”或者“我选择做这件事”;

“为什么会如此”换成“我该怎么做”,如“为什么我没有动力?”换成“我该怎么做才能对完成这件事感到激动?”

(2)针对“踩水般的停滞不前”,需要梳理所定目标的意义。

通过识别并清楚了解做某件事的原因目的,摆脱无价值感、无意义感导致的厌倦。

安排时间反思“为什么会这样?”、“你在做什么?”、“大局如何?”、“该如何赋予事情意义?”、“你在为谁服务?”、“你该如何让事情变得不一样?“。

核心问题:“我正在做的这件事,我正朝向前进的目标,到底是为了什么?“

关键步骤:当面对无可避免的障碍和摩擦时,请提醒自己目标的意义!

(3)针对“目的性痴迷”(Destination obsession),需要多加提醒自己转变目标以符合事实。

首先意识到自己在这种状态中,接着反复提醒自己这个事实:

“你是你,你不是工作,工作只是工作。你的价值不完全取决于你的成就。”

“你永远不可能在不停地完成目标中找到持久的满足感。”

最后,为自己设置界限。

第一,在痴迷目标的自律中,引导将自律投入于保证休息时间。

目标计划要与休息相关:为了更好地调节或激励更高的自我、为了真心专注于与家人在一起、为了体验恢复活力的锻炼,更重要地是思考“想要留给后人什么样的财富”超越“证明自己的需要”。

第二,在与他人对比中转变内心叙事。将“我为什么不如对方?”转变为“我为这个人感到开心,我可以从他们的过程中学习到什么?”


005这3个习惯会毁掉你的人生!-3 Habits that Kill your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