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奇谋
自从刘和知道刘协在东北封了很多王,觉得自己也有机会封王,他的爸爸刘虞在东北发展经济的同时团结异族,功劳巨大;刘和兵强马壮,而且士兵大部分都是幽州汉人或者乌桓人,所以刘和不想干扬州刺史了,想回东北当王。刘协和刘和关系不错,刘和以前给刘协当过侍中。于是刘和写了调任辽东的申请,刘协支持于公于私都支持有部队愿意为国效力,让他现在准备动身去青州,到了青州的时候冰就差不多化了,那时就可以坐船去东北作战。刘协让刘和暂时听从刘晔指挥。
荀攸和刘协暂居徐州,徐州作为暂时的首都,就先不需要州牧了,刘表也早就不想干了,之前在荆州的工作量很大而到了徐州又太清闲了以至于突然闲下来就感觉没啥意思了。退休前刘表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儿子们的前途问题,因为刘和将要带着他的手下去幽州,扬州的官职将会变化很多,因此刘表觉得儿子去扬州工作挺合适,于是刘表辞职的同时拜托自己的下属广陵太守赵昱给自己长子刘琦举孝廉,赵昱作为刘表的手下,对于刘表在徐州的工作还是很认可的,符合无为而治,所以赵昱很乐意帮刘表的儿子写推荐信。赵昱考察了一下刘琦的品行,没有什么不符合品德行为规范的,于是帮忙举孝廉,并且上表让刘琦当九江太守。
荀攸觉得九江太守和扬州牧差不多,之前孙策和刘和达成默契,江东基本归孙策管,反正管的地方没什么区别,所以荀攸觉得不如给个大的显示刘协对于刘表多年贡献的感激。而且现在直接给州牧的意思很明显,干一段时间就准备去偏远地区当王爷了,这只是学习一下如何治理地方,并不是说刘琦的能力和贡献能让他成为州牧,这样一直兢兢业业的官员也不会对空降州牧这种事有太多的意见,反正刘琦这样最多三四年就得离开扬州,而且之前刘和的部下离开了一大批,有大量空出来的官职,大家都升官了,就没人在意刘琦从平民一下当了州牧。唯一有点难受的是孙策,之前孙策对于刘和还是比较信任的,但是对于刘琦就没那么好的关系了,毕竟孙策的爸爸和刘琦的爸爸打过仗,而且孙坚因此而死。刘琦比较胆小,于是按照爸爸的要求一上任就让孙策的兄弟魏延当上九江太守,这下孙策应该不会对刘琦有意见了。孙策不会在没有威胁的情况下杀害汉室宗亲和一方州牧。刘琦同样学习刘表的政策,垂拱而治,直接照搬或者略微修改陈登和孙权的政策,然后让张允负责监督执行。至于之前魏延在鲁郡当太守,孙策请来张昭去当太守,张昭觉得鲁郡离家近而且孙策长得帅还有礼貌,所以同意了。
孙策和魏延在豫州南部和扬州北部不断配合,积累战场上的优势,魏延的侦察兵发现河水结冰能通自行车但是不能过马,因此魏延想了一个奇谋,孙策觉得试一下没有关系。不过魏延这个奇谋需要铺垫一下,于是魏延代表孙策和刘琦多次发生矛盾,但是他依仗着士兵多,张允对他没什么办法。与此同时孙策很嚣张的写信问纪灵想要借路讨伐刘琦。纪灵自然认为自己看出来孙策的计谋,这是经典假道伐虢的计策,所以表示坚决不让路,并且把士兵带到前线。魏延让潘璋从刘琦这边借来一些兵凑数,假装魏延还在阴陵来迷惑袁术军的侦察兵。魏延让陈武带着自行车载着自己的士兵,绕开袁术军的布防,连夜骑车加强渡结冰的涡水深入敌后,然后沿着涡水向西北骑行。按照魏延的计划,刘和离开之后袁术必然默认扬州士兵的机动能力大幅下降以及魏延和刘琦发生矛盾,对于后方和扬州方向的防守肯定会有所轻视,加上孙策在正面牵制纪灵的大部队,只要魏延通过优势兵力偷袭敌军,打的敌军措手不及,必然能取得成就。
魏延挑选的是城父,城父的守将是张勋,魏延知道张勋的性格胆小,而且加上春天开来了,涡水不久解冻可以延缓敌人的援军,现在是进攻城父的最后的好机会。如果在春天就能占据城父的话,魏延能依仗涡水和之前修建的城防,城父能成为扎在纪灵身后的坚城,可以随时截断纪灵的后路,收益非常高。
孙策和纪灵对峙在相县一带,孙策试探性进攻了几次,让纪灵发布了召集士兵的命令。此时魏延和陈武城父,魏延让每个士兵带一两块木头,到了城父城下开始拼装攻城器械。因为冰面不能通马,张勋请求援军的士兵只能徒步过河,接下来的路程又没有马,移动很慢,过了两日后才找到一处驿站,拿出令牌获得马匹,继续向附近城池请求援,然而此时附近的士兵已经被纪灵抽调了很多难以支援。传令兵们感到无奈,只能向前线移动试图跟纪灵沟通获得支援。张勋在早上突然看到云梯就在自己城下,十分害怕,但是想到之前逃跑之后袁术对自己的警告,鼓起勇气准备作战。张勋说道:“当年孙策和曹操在城父抵挡陛下5倍兵力3个月,现在敌军大概是我军的两倍,我们挡住他们不是问题。”张勋的参谋觉得举例子用自己主公失败的例子有些不好,会让有些士兵产生一种我军优势的时候,还打不过敌军,劣势的话岂不是更加打不过的感觉。不过大部分袁术士兵都比较单纯,没考虑那么多,看到一向胆小的将军都不怕,他们就不怕了,同样充满了勇气,准备作战。
魏延陈武发现张勋没有逃跑而是勇敢的作战,都有些意外,二人按照之前商议陈武的士兵骑车带魏延的士兵赶路,如果打不过还要带魏延撤退,所以不参加正式攻城,只需要凑数吓人。魏延只带了一半的士兵开始攻坚,张勋的抵抗超过魏延的想象,在没有准备好城防设施的情况下依靠弓箭和城墙上近战抵抗魏延的进攻。然而毕竟是没有准备的战斗,而且不能出城获得木材和石头制造滚木礌石,魏延军的冲锋只需要躲避箭矢,于是魏延军在付出以百人中箭代价登上城墙,魏延军并没有兵力优势,士兵素质虽然高,但是不少已经负伤,同时张勋士兵气势高昂体力好。因此魏延并没有迅速获得优势,反而陷入僵局。魏延和张勋在城墙的战旗和吊桥的位置屡次交战,军旗和吊桥轮流被魏延和张勋占领,魏延几乎没有时间砍下吊桥就会再次被张勋打退。到了下午,陈武觉得有些魏延还没有拿下张勋不妙,同样带兵参战,平衡被打破,张勋的士兵体力下降太快,魏延和陈武带兵联手斩杀了张勋和他的亲卫。魏延和陈武损失超过了想象,5千士兵死伤接近一半。
陈武担心剩下的士兵数量太少,因为缺少医疗,受伤的士兵跟死了的士兵差不多,都无法进入战场,如果袁术的其他部队,尤其是豫州地主联军可能会来报复,那么他和魏延很难抵挡接下来的反扑,同时孙策被纪灵隔开了,也支援不过来。魏延觉得有道理,就当来城父旅游了,把城父的仓库抄了,然后搜集和赶制小船,趁着涡水冰融化的之后快点撤退。不久,陈武侦查到袁遗带着2万豫州大军前来复仇,魏延赶让士兵们烧毁自己的云梯和城父的仓库,然后大家带着抢来的钱粮撤退,袁遗只能收回城父,追不上乘着小船的魏延大军。
在撤退的路上,魏延看着船上的伤兵,心中感叹:这种突袭太危险了,主要是后勤尤其是医疗跟不上,如果遭遇稍微有点强度的抵抗就会损失很多战斗力,以后还是严谨一点,或者培养几个医生会骑车,这样也能赶到战场。虽然这次拿下城父只是逛了一圈,杀敌战绩一般,但是斩杀张勋还可以接受。陈武知道魏延目前已经不归孙策管辖了,孙策很难直接给魏延补充战死的士兵并且给予战死的士兵抚恤金,审批不容易通过;刘琦本来不富裕,陈武就把斩杀张勋全部战功交给魏延,这样魏延可以向朝廷邀功,获得奖赏然后提供抚恤金和补充士兵。魏延非常感激陈武,但是要求这次战斗必须如实报告给孙策,陈武觉得有道理,不能背着孙策拉拢他的兄弟,虽然孙策不是小心眼的人,但是这种事就是要按照原则报告。
孙策知道了魏延这次奇谋收益很低,而且陈武想把军功让给魏延,这样魏延可以从朝廷那里获得一部分赏赐,觉得结果可以做的更好,然后撤军。纪灵知道了张勋战死,而且袁遗逼退魏延撤军,推测孙策是真的想要撤军,于是纪灵想要为张勋报仇开始追击,追到砀山一带遭到祖郎埋伏。擅长山地战的山越士兵在祖郎的带领下以逸待劳,击退纪灵让孙策从容撤退。埋伏的结果收获不错,击杀了4千多敌军,己方只有数人受伤。孙策综合两场战斗觉得奇谋的的结果还是不错的。
【1】襄平会议以后,大汉的核心地区不会出现国这个称呼,本来的国相以后统一称呼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