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改革及后续的中西医结合
一、前言 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中医自学,经过一定的思考并在结合我有所领悟的中医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医有了更加与时俱进符合时代要求的改革方案框架和方向,同时再次基础上也找到了中医和西医在各自领域发挥各自优势的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方案。 二、中医改革 我个人认为任何技术发展和改革都必须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就是必须让多数人受益,而不是成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的工具。医术也一样,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也必须符合和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成为为大多数谋取福利的工具。医术作为一种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之术,其理论和实践也必须符合以人为本之大道,而不是以利为本。所以,我提出一些建议从一下方面对目前整个医疗体系进行中医式的改革,如果有人悟性高的话看到我说的也这句话就会有一种想法,那就是不光中医进行改革,还要将中医的改革渗透到其他医疗体系里面,这个医疗体系也包括西医,有人担心,如果这样做,以中医的特点很多人医护人员会失业,最主要的还是一些人的利益被减少了,这些都请放心,我既然提出来,就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可不像某些只提出问题,不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人才培养改革 (1)不论是那个领域,要想发展,那就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中医的发展和改革也一样。 现有的中医培养模式并不有利于中医的发展,同时其培养体系完全背离了中医的一些基本理论和伦理,用西医的方式培养中医,还在培养中夹杂了了一种对中医理论来说似是而非的所谓的西医理论式的中西医结合理论。所以,虽然现在虽然中医大学每年流水线式的培养了大量的中医本科生,研究生等人才,这些人才掌握的中医理论知识量和过去的名医不相上下,但是在临床实践方面远远不如民间一些自学的野路子出生的民间中医,就连中医大学的教授也是。就是说现有的中医培养模式远远和中医已有的理论严重脱节。民间中医虽然稍微好点,但是四缺乏理论体系,尤其是很多民间中医在辩证能力方面非常欠缺,中医治疗讲究“辩证论治,对症下药”,这些民间中医很多是对方下药。所以结合上述中医人才的发展和培养状况,必须对中医人才体系进行全方位深入改革。 我认为中医的人才培养的行医资格和临床能力方面,以这两个改革为基点引导中医人才自发全面的主动式的自我学习和提升。 (2)行医资格改革 在目前的时代,任何领域的发展和改革都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及相关规定,这样才能在方便管理的基础强让社会秩序得到稳定维持,同时也是维护大多数人利益。 我认为中医要想发展,那在行医资格证方面采用宽进严出的方案,就是所有人,只要你认识字的都可以去参加中医资格证考试,只有通过考试了才能取得中医资格证,而考试内容以经典书籍《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八十一难经》里面的原文,而考试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单科目或者分科考试,就是把我前面的说的每一个古籍变成一个考试科目,只到规定的全部科目考完就能申请中医资格证。一种是综合性考试,就是多部中医经典的内容融合为一张试卷,这样分为几张试卷。上述两种考试通过任何一种都可以获取中医资格证,当然两种考试可以一起考,通过任何一种都可以申请中医资格证,为啥如此?因为考虑到人与人之间的学习能力差异性,有人学习能力强,他可以在同样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内容,这样他就适合综合性考试,有人学习能力差。那就适合单科目或者分科考试。 对于前述中医资格考试,有人提出异议,说这样不是让很多不懂得人混进来,这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任,我告诉你,现在的中医考试大体分为两种,一种就是全日制中医大学本科加学位,可以直接看医师资格证。这种人一般去医院,但是他们哪怕去了医院,也在医院呆了多年,请问他的中医临床水平如何?还有一种民间考试,就是师承或者专长,这个考试虽然经过什么面试考核环节,但是也是纯理论,很多过了的人理论上说的头头是道,其治病救人的临床能力非常欠缺,在给病人来药方的时候,乱枪打鸟,开了和治疗病症相反的药方,比如中医治疗寒证要用热性药。但是他开的是寒性药。所以面对此种情况,还不如放开,让那些医术可以没有取得医师资格证的民间中医取得医师资格。还有就是任何实践都必须以理论为前提,而且中医的理论对接受现代教育的人来说是颠覆认知,而且考试内容是古籍,这对很多人来说非常有难度,如果不是热爱,没人愿意去学他,热爱一个东西,人就会非常爱惜,就是说他们学习中医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钱,还是前面那个例子,中医目前都是熟人看病,同时也是凭借临床的医治能力,所以现在的民间中医非常谨慎,这样就相当于自我管理,同时如果效果不好,患者不会来,还会到处说,最后医馆是开不下去的。同时我说这种方式也是便于管理,因为所有的资格证都登记在案。 (2)临床能力改革 该改革分为两部分, 一是医院部分,这个主要针对中医大学生,这些中医大学生大学毕业后,考取中医资格证后,需要到医疗机构实习三年,让后提交医师资格证更换行医资格证。 一是民间自学部分,整个主要针对民间自学中医而后考取中医医师资格证的人,他们以拜师的名义同样在民间诊所实习三年,而后提交医师资格整更换行医资格证,为啥民间自学者的实习时间和大学生在医院的一样,因为这是符合民间中医目前的临床状况啊。 (3)综合性改革 这个主要针对那些医术高超的没有行医资格证的中医,让他们以最快的方式获取行医资格,虽然这个是捷径,但是难度和要求非常高,因为其直接用疗效说话。那就是参加了这种考试的中医的考试内容,就是直接用临床能力说话。那就是随机在全国各个医院正在接受治疗的疑难杂症的病人中医抽取,让后让报名此考试中医开出药方,并且为了最大的用药安全,必须对药方的治病原理进行解释。 在报名考试前,病人的信息是保密的,只有一个编号,这些编号是随机,考试者在考试的时候随机抽取,让后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给出药方或者治疗方案,治疗费用考试者自己承担,就是说参加这种考试的中医要免费给病人治病。还有为了最大限度的让其展现其临床能力,同时也为了安全,只有一个限制,对于重病,药方的中药味数最多不能超过二十。 (二)中药改革 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在采用药物治疗时,药物的药性对病情的治疗和恢复是至关重要,尤其是中医在对症治疗采用经方给病人治疗的时候,中药的药性是经方发挥治疗效果的关键,而依据中医理论,道地药材也就是原产地药材其药效最佳,其中野生的药效强于种植的。 现在的中医的种植,销售等流通环节的管理并不规范,而且因为最近因要大力发展中医药,导致一些人为了谋取私利,而对中药进行炒作,导致很多药材价格飞涨,中医还没发展起来,中药的价格却快去增长,而且花了钱也不一定购买到效果的好中药,对此最好的办法是加大各种中药种植规模,我的策略就是推广中药材在全国范围内的种植。有人对此有异议,说要占用大量的耕地什么的。说这话是不了解目前农村的状况,我本人是农村出生的,目前还是农村户口,所以我比较了解农村的状况。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只剩下老人,他们很多人已经快干不动了,有的勉强种点口粮田,所以。每到农忙季节,你会看见田地里进行粮食收割的都是一些老年人,现在种地成本非常高,而且农村目前收入困难。所以,急需帮助农村找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一增加农民的收入。那就是大规模推广中药材在农村的种植,将那些荒地利用起来,现在很多地方农村,为了赚钱生活,他们在荒地里面种树,一个树最少得七八年才能达到销售要求。所以相对于种树来说,种植中药材收入更高一些,而且如果不想快速收成的情况下,中药材的中药材对土地的要求并不是很高,而且有些荒地在山上,这样的地形非常适合中药材生长,因为很多中药材在农村的房前屋后随处可见。 为了规范种植,那就必须给农村派遣大量的种植方面的技术人员。当然还要传授粗加工技术,比如如何采挖,让后如何简单的加工处理,比如晒干。 在收购环节,为了规范中药材价格和最大限度的维护药农的利益,政府在这个环节必须牵头,同时根据前个季度中药材的平均价格给出收购指导价。 三、中西医结合 从西医传入中国至今以来,一直在讨论和争论的一个问题是中西医结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丝毫进展,反而把中医搞得四不像。我个人认为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没有彻底搞清楚中西医各自的本质特点,有先学西医后学中医者认为“中医是辩证论治或者对症下药,西医是辨别病论治或者对病下药”,而且自古以来真正的精通中医的没有几人,这就导致不能彻底搞清楚中医的本质,不了解本质何来中西医结合一说,更有甚者主张废医存药。而现在的经方派就是典型的用行动践行废医存药,而我个人认为的经方派就是凡是不进行辩证而是直接依据经方治病的中医。我个人认为,经方只是中医治病的方法和方式之一,除了经方,中医还有针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方法。而依据中医理论的“是药三分毒”的说法,我认为用药是最后手段,而向西医哪种直接去除病变部位的外科治病方式那是最后迫不得已的手段,所以,总结医术以人为本,治病救人的大道原则,任何医术的治疗原则顺序应当遵循的顺序是:非药物疗法-药物疗法-切除疗法。违反了该顺序就是以利为本,草菅人命。 综合上述,同时对我所学中医的领悟结合自我认知,我对中医和西医的认知是“中医的优势在对内,就是内科;西医的优势在于对外,就是外科”,这个认知也是符合前述治疗原则顺序的。因为中医认为人体作为一个整体,身体各个部位是相互联系,某个部位发生病变必然导致其他的部位发生病变,同时其病变有可能是其他部位出现病变导致,这种状况的认知在中医理论里面被称作“未病或者欲病”,中医对这种研究长达几千年,对比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理论,后继者并为此写了大量的著作。而且厉害的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准确的对病人的状况进行辩证。何为证,他和西医的症状有何区别。其实,我认为证在中医里面是对病人身体在疾病状态下一种整体的状态,就是疾病各种症状的综合,这种症状的综合包括病人表现于外部可见的一些状态(比如咳嗽,流鼻涕),也包括身体内部的一些状态(比如身体内部温度低,积水,肿胀,病人本身自我感觉的胸闷,心悸,以及失眠多梦) ,这些情况有时候西医的西医检测不出来的,这就导致诊断不出来,甚至误诊。 而西医的优势在于外科,就是最后的手段。你比如粉碎性骨折,这个需要通过手术进行修复,而在恢复阶段可以采用中医的方法,因为中医的治疗方式相对温和和渐进式的,而且中医的八大治法原则“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属于物理疗法,在治疗过程中会减少药物残留,这样不会导致药物在人体淤积,减少了抗药性和后遗症,中医在后遗症方面也非常看重,比如如果人体里面产生疾病的病邪为消除的,中医不主张在病邪未消除前用固涩剂(就是有时候人体大量出汗导致水分流失,这个时候你就需要采取措施阻止水份流失),哪怕用也要慎用。 四、综结 如果坚持看到这里的人,也许会有一个想法,如果按照你说的这些,就算改革成功,就算中医大量普及,那医院岂不是要倒闭,大量的医务人员要失业,主要是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这个想法很正常,包括一些中医也这样认为。但是我既然说出来,就有办法,同时我认为这是杞人忧天。抛开我前面提倡的“医疗要以人为本”这个不谈。 你像中医在欧美大量普及,光美国就有好像几千家中医诊所,平均一下,美国五十一个州,平均下来一个州几百家中医诊所,美国的医院依然暴利性营业,美国医护人员依然大量紧缺,美国的西药公司依然超额盈利,所以,不要自己吃不了,也不要别人吃。 除了这个,前述的医疗改革成功以后,还会最大限度的解决目前面临社会重大问题之一的医疗问题,不论是国家政府,还是普通民众,每年花费在医疗上面相关的财富是巨大的,但是效果不尽人意。在这一点上,中医的改革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目前医疗体系面临的问题。 而且据我所知,中药的价格并不便宜,一副中药也有几十,一个疗程需要几副中药大概几百。所以中医的价格优势在治疗方面,他非必要不需要向西医那样做大量的检查,其实这种坚持为降低了医务人员的诊断能力,不利于医务人员临床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但是中医在盈利方面依然有优势,中医讲究“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这种思想体现在未病先防,同时还用“急病治标,缓病治本,标本兼治”以人为本的思想来论述治病过程中的安全原则。同时中医理论里面还提倡了在治疗中的特别注意事项以防止后遗症的发生,比如有些药在治病的过程中不易长久服用,否则会产生副作用。综合起来,我认为中医从健康状态时的保养和养生,到治病期间的辩证论治,到治后的康复进行了一整套的理论规划和指导,这样的一整套的具有有始有终的理论规划与指导,不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方面不会再获取大量利益同时也做到以人为本的医德之道,所为名利双收。所以,据此并不会减少利益,反而会因为薄利多销带来利益的同时行善积德。 而且中国的人数基数巨大,所以就算全面的完成中医改革,基于中医特性,那也需要大量的医务人员,可以以史为鉴,比如古代中国人口多少,让后在看一下中医人数多少,而且古代因为经济条件,很多人没钱治病,在这种情况下,医务人员依然紧缺。所以就算大规模推行中医,也不会导致大规模医护人员失业,医院倒闭,不过需要适合实行过程。 既然所有问题都想到解决办法,如果还是坚决反对,那只剩下一个原因,意识形态的问题,如果为了自己所谓的意识形态。而是反对对多数人有利的事,甚至因此开展某些行动,这种人叫我说是自私和缺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