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科普:参勤交代

2019-04-28 09:14 作者:高X某  | 我要投稿

声明:如果不觉得喜欢的话,请不要开喷,如果有什么错误的话,请指出来,谢谢!


参勤交代,亦作参觐交代、参勤交替或参觐交替。是日本江户时代一种制度,各藩的大名需要前往江户替幕府将军执行政务一段时间,然后返回自己领土执行政务。

正在参勤交代的队伍
常盘桥,用作参勤交代的桥


起源


参勤交代的起源是镰仓时代起御家人前往镰仓执行官职。战国时代时部分战国大名在居城外的城下町聚集服从主君的武士。丰臣秀吉所控制的大名在大坂城、伏见城、聚乐第给予大名屋敷,由大名的妻子居住,成为了日本全国参勤交代的原形。一年需要前往一次。


正式确立


庆长5年(1600年)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胜出后,确立了德川家地位,3年后创立幕府。庆长12年(1607年)岛津家久为首的众大名讨好幕府的忠心前往江户参勤。家康根据秀吉的做法,在江户城建设屋敷,妻子在江户居住,制度因而建立,由初时间的自发性行动渐渐成为一种制度。寛永12年(1635年)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制定武家诸法度,成为了一种义务,而且妻子成为幕府的人质在江户长期居住,前往江户的费用也需要由大名自行负担。但是水户德川家、部分亲藩及谱代大名,另外部分离江户不远的领地细小的大名也会长期留守在江户,因此称为“定府”。此外高收入的旗本也会进行类似参勤交代的仪式。

寛永19年(1642年)规定谱代大名参勤交代为义务,原则上除了幕府上的役职者以外,其余大名都要进行参勤交代。

不过,如果因为大名遇着某些事情无法参与参勤交代的话,他们会以“用舍”表示未能出席。理由包括火灾、饥荒、藩主生病、亦会派他人代替藩主出席。


其后

除了在第八代将军吉宗上任时,以财困为理由暂缓执行外,在其余时代仍坚持执行。文久2年(1862年),幕府将出府的时间改为3年一次(1次为100日)。后来,在元治元年(1864年)爆发禁门之变后幕府决定改回原有制度,但是愿意执行的大名不多。而且在幕末时期,随着幕府威信下降,地方势力上升,甚至还有藩拒绝参勤交代,比如萨摩藩与长州藩。最后,随着幕府的灭亡,参勤交代这一制度也自然消亡了。


影响

嘉永年间(1848-1853年)园部藩参勤交代行列图

参勤交代目的是削弱大名的财力,防止他们谋反。但是幕府的主要工作是军役工作,有时会以大名行列的限制进行参勤交代。参勤交代也是一种军役,大名会有多名部分跟随前往江户,在前进时必需进行大规模的大名行列,对于大名的财政负担做出沉重打击。

参勤交代也需要整备街道及宿场,大名行列的支出可以带来经济收益。此外,参勤交代使大量人员来往江户,对于江户吸收各地的文代有所帮助,因为参勤制度,于此也开始出现了早期的旅舍供大名于前往江户的途中住宿。

一些财政收入较低的藩,在经过大规模的宿场时,会临时雇用其他人灌水(“水増し”),以保持队伍威严,又可以节省成本。

由于各藩的藩士家臣通常也会单身前往江户,因此家臣数目有上升的迹象,结果导致江户的人口超过半数为武士,江户的游廓因此异常繁荣。


内容主要来自维基百科




小科普:参勤交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