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影视戏剧留学│怎么样才能做一个好的影视戏剧演员?

2019-08-13 11:30 作者:AAE国际艺术教育  | 我要投稿

简单来说,演员指在舞台,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媒介扮演特定角色的人。这几种媒介对表演的要求不一样,且大多数演员有自己擅长的媒介,只有少数人能“跨界”并在每个平台上都出色发挥。此外,除了媒介不同,表演内容也决定了表演方法的不同。喜剧,悲剧,闹剧,正剧,等剧目,各自对表演都有不同要求,大多数演员只擅长一种或几种,很少有人是全才。

然而,无论媒介和剧目多么不同,表演中一些基本要素仍是相对固定的。

演员是塑造角色的人,好演员塑造的角色既完整又真实可信,不仅赋予角色鲜活的生命,还成功带领观众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让观众参与了角色的选择,体会到他们的情感和思维方式。

演员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元素,来体现角色思想、情感、价值观、信仰。只有把这些都综合,才算真正传达了角色本质。

到底具备哪些素质才算好演员呢?

在演员所有素质中,以下几项是核心:真实,有效,动人,能够传达戏剧功能

关于真实

关于“真实”很好的例子是悲剧。悲剧能够在文明中流传下来并屡屡出现经品,不是因为我们喜欢痛苦,而是因为我们在痛苦中看到了人性的真实。而发现真实,是人类最大的动力之一。

好演员是能带领观众发现真实的人,然而,越真实可能也就离“舒适”越远。看到真实会让人觉得释放,但通常不会让人感到愉悦。这也是为什么在娱乐至上的大环境下,电影越来越难打动人心的原因 —— “娱乐度”上去了,换句话说“舒适”增加,而“真实”则远去了。

关于“真实”没有一套统一标准,但我们很容易可以判断什么是不真实的,如为了迎合观众而刻意讨好,为了表现情绪而刻意夸张,或为了呈现角色某种特质而刻意往某种表情、声音、体态上靠。又或者为了展现英雄形象,刻意去表演“高大全”。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演员往往为了进入角色而努力把自己的生活变成和角色一样。这样做虽然没有问题,但过度便会掉进“体验派”一定追求真情实感才能做到有感而发的陷阱里(如为了感受痛苦用刀划自己,为了感受毒瘾真的吸毒),这是演员在错误理念指导下做出的错误行为。

在探索表演真实性的道路上,前人总结出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如自然主义,方法派,具象化理论,即兴等。

众所周知

演员是一项特殊的职业

他们活跃荧屏之上

却往往以别的形象登场

比如在《霸王别姬》中

他不叫张国荣

而叫程蝶衣

他努力塑造「程蝶衣」的真实性,戏里戏外都做到了“不疯魔不成活”,人们透过他的表演意识到程蝶衣在数十年来所遭遇的种种险恶,以及所经历的心境转变,这正是张国荣在角色塑造上的有效性。

近代表演艺术教育第一人,前苏联教育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

“表演给了演员和观众交流的机会,演员可以通过表演去感动观众,鼓舞观众,教育观众,让他们变得更好,更聪明,更优雅,对社会更有用。这是一件伟大的工作。”

一般来说,成功的角色是那些在故事中发生转变的角色。演员需要通过表演让观众看到这种转变,让观众明白角色在故事中面对的困境可能也是观众在生活中要面对的,角色通过努力收获的成长转变,也跟观众在生活中的成长相似。

观众看着演员一步步塑造角色,觉得自己也有能力去创造新自我,这样,表演工作就真正有了意义。对演员来说,带着这种目标去工作,演技和格局会获得很大提升。接下来我们说另一个核心素质:动人性

何为动人性?

动人,简单来说就是吸引力。动人的表演除了让观众真切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和需求,还能让观众感受到更大的意义。如观众通过演员的表演感受到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对真理的思考,对希望和美好的追求,等。因此,动人性既是表演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

怎样才算动人?

亚里士多德是史上第一个系统描述戏剧的人。在他看来,动人的剧目能让观众对角色产生同情心,下意识地把角色当成“值得同情的‘自己人’”

现代戏剧更愿意把同情心称为戏剧可信度。

可信并非意味着写实。夸张的表演或表演对象和情节高度虚构没有关系,只要它们传达的人性是可信的,也即“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是可信的就足够了。

即便荒诞的故事,科幻情节、外星生命等,其身上所承载的元素依然具有人性,且让观众产生共鸣依然是这些部分。只要“人性”可信,再远离生活经验的事物都能打动人心

正如《盗梦空间》一样,连环梦境是很难实现的事情,但人物的情感依然饱满。

演员通过表演,和观众建立私密联系。观众进入角色世界,感受其痛苦和快乐。这种感受好像我们和爱人或老友相处一样亲密无间。这种高度参与感叫做「移情」,移情即“活在他人感受中”

移情和亚里士多德所谓的同情心不一样。同情心的前提是同情,移情不需要。即便是令人讨厌的角色,我们依然可以很好地活在其感受中。影史上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都是反派,这充分证明了移情的力量。

希斯莱杰塑造的反派小丑成为影史经典

移情的意义在于

它让演员不再惧怕

饰演任何角色

只要表演本身够好

角色就能让观众产生代入感

综述而言

动人的表演能让观众在观看时充分理解角色感受,从而更好地,更深入地理解自身感受。

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人生,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莎士比亚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

“传达戏剧功能”是演员表演的灵魂所在

何为「戏剧功能」?

剧作者创造角色时

会赋予每个角色特定存在意义

这是为了通过不同角色

完成不同任务

这些“任务”称为角色的

戏剧功能

有些角色是推动故事发展的核心角色,即“主角”;

有些角色是主角的绊脚石,阻碍主角实现目标,称为“反角”。

(注:反角并非反派,有些反角不坏,但依然对主角起到阻碍作用。)

有些角色是主角的朋友,爱人或导师,可以给予主角鼓励和安抚,帮助和支持,从而使得主角克服阻碍达成目标。

有些角色的存在能制造特殊效果,如喜剧。

有些角色代表某个特定价值观,是剧作者希望传达给观众的。

演员表演时必须尽力体现出角色传达的戏剧功能,这是衡量表演好坏的核心标准。

现在为“何为好演员”下一个总结式定义

所谓好演员,是拥有出色演技,能够创造出动人、真实、有效的角色,并通过角色传达戏剧功能的人。

这些要求分开看也许不难实现,但放在一起则是很高要求,即便世界上最优秀的演员也不一定每次都做得到。

而这些,就是演员要努力的方向。 

下面,AAE带大家做一个小练习,名字叫做:回到开始。

首先闭上眼睛,放松,回想一下人生中第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表演。

1,当时你在哪里?(剧院?电影院?电视机前?其他?)

2,当时你多大?

3,当时你是否一个人?如果和别人在一起,是谁?

4,那个表演为什么让你印象深刻?

5,你还记得看了之后有什么感觉么?

6,如果你是演员,那个表演对你以后的表演有什么影响?如果不是演员,它对你的生活有任何影响吗?

对真正出色的演员来说,表演不仅是职业那么简单,而是生活方式。对他们来说表演所带来的已经远超出名利,变成了个人化私密化的事。

有些演员通过表演释放自我 —— 人都有压抑的情感,而扮演角色给压抑的情感提供了出口。

有些演员通过表演体验不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 那些他们在现实中渴望却又不敢尝试的生活。

有些演员通过表演满足于童年幻想 —— 也许他们曾被某个角色深深吸引,渴望通过表演满足儿时的幻梦。

有些演员通过表演获得力量 —— 表演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权威性,和被人尊重。

最后,还有少数演员通过表演更好地参与变革 —— 他们的表演激情来自道德、伦理、政治、甚至更抽象的意义。他们把表演当成伟大的事业,希望通过表演改变社会。

无论动机如何,只要有正面且个人化的意义,就可以支撑演员走下去。仅为了名利从事表演的人,职业生涯一般不会长久。

如果你希望成为演员,而你发现自己的动机符合以上这些深层次需求中的一种或几种,那么,恭喜你并请紧紧抓住它。

影视戏剧留学│怎么样才能做一个好的影视戏剧演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