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德国对占领区的规划

2023-08-25 12:25 作者:普普通通的热刺球迷  | 我要投稿

好了,前面几期讲了那么多海军,现在该聊聊德国人对占领区的规划了,毕竟德国人一直觉得’自己将会是胜利者,那么,对占领区未雨绸缪(痴人说梦)的规划也就事不宜迟了,他们是如何规划的呢?

首先,我们先来谈谈德国计划的变化。一开始,德国社会民主党(第二大党派,首席反对派)希望西部领土保持不变,而东部将解放(傀儡)一些沙俄治下的小国(根据之前我们讲过的沙俄那罄竹难书的德政,我相信这些要求实际上不过分),而军方法金汉元帅(记得这位凡尔登战役的元帅嘛)甚至不希望占领领土,他希望能以不割让领土的条件说服沙俄或法国做到谈判桌上。设想很不错,但是鉴于英法俄三国协约规定不单独议和(列宁表示帝国主义签的废纸拿去擤鼻涕吧),再加上德国没有给任何一方一个无法拒绝(大量包围或歼灭)的条件,这最后不了了之。

下图是德国希望的战后边境(对比一战前边境)——东方按照1918年苏俄签订的布列斯特——立夫托斯克条约为参照。(下图,下图的下图比较全面但是和历史有一点偏差,是个·架空宇宙游戏,不过挺好玩的)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乌克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独立(被傀儡)或被吞并,其中芬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白俄罗斯将是德国的傀儡国,乌克兰和罗马尼亚将是奥匈帝国的傀儡国,罗马尼亚将获得比拉萨比亚(下图的下图中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应该是罗马尼亚),但是东边的康斯坦察要被割给保加利亚(保加利亚对比一战前边境东北凸出来那块)塞尔维亚将被肢解,贝尔格莱德给奥匈帝国,南边割马其顿给保加利亚,科索沃给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成为奥匈帝国傀儡国。现俄罗斯南部地区应该暂时没想法,所谓西南总督区大概是个臆想。克里米亚给乌克兰,芬兰不确定拿不拿俄罗斯北部那块半岛(1,2张对比)南边意大利被肢解,重新分回南西西里王国(从西西里到那不勒斯)中意大利王国(罗马到米兰)奥匈帝国属意大利(米兰和威尼斯),撒丁皮娜蒙特(都灵和撒丁岛),法国北部加莱海峡割走给比利时,补偿背德国割走的列日要塞,同时法国拆迁所有要塞,德国获得法国北部20年铁矿开采权,德国获得所有英法殖民地。哦对了还有波兰,波兰由德奥共管,同时双方共同加入一个由德国领导的关税同盟(我严重怀疑德国人会赖账,真打赢了你个废物要你何用)

(一战前边境)

接下来,我们来讲讲贸易封锁。众所周知,德国和奥匈帝国没有做好应对长期封锁的准备(我们中国现在被英美法俄和他们盟国全面封锁也会有困难,何况励志六周击败欧洲第二陆军的德国呢),而英国人海上的全面贸易封锁给了德国人的要害一记重拳,脂肪和奶制品本就依靠进口,现在严重不足。而当小麦和马铃薯也要靠配给(指定你只能买多少)时,就麻烦了,因为当时德国男人要么打仗要么做工要么当农民去了,超高体力劳动配上不够的食物配给……相信民众肯定有点小情绪的。

而德国和主战场可没像二战日本一样隔着海,伤兵和家信同样让人民对战争能否胜利产生了怀疑。为数不多的肉类还要被特权阶级(皇帝,官员)拿走一部分,步兵口粮跟军官口粮略有差距(士兵喝白菜汤的时候军官在吃炖牛肉),更加让德国阶级矛盾激化。

德国不是没有考虑过食物替代品,但是德国主流香肠替代品还不如马可波罗火腿肠(跟人体占比一样的水含量,淀粉都不舍得多放),而鸡蛋替代品跟鸡蛋略有差距(玉米粉上色团成团,蛋白质含量跟蟒蛇的毒性一样丰富),而奥匈帝国的替代品则略逊一筹——包括用沙土代替胡椒(什么玩意,看着像就行是吧)、巧克力里添加砖末(你别说,固体巧克力发明一开始还真有人这么做过)、面粉里添加石膏(合理怀疑生产者希望通过减少人口的高效方式来终结饥荒)这些卓有成效的方法。

当时德国人周末会去到乡下,直接从农民那里高价买进食物(农民也开心,民众也开心,除了买不到的人),在当局费劲浑身解数(有人假装自己怀孕把食物塞腰里,城乡间的德国宪兵还非常好奇怎么食物短缺肥胖率反而提高了)禁止后,将近1/4的食物通过黑市高价卖出,而政府无所作为(记住,短缺期间先毙了囤积食物倒把投机的,这种玩意已经没人性了)。战前精心打理的花园也变成了菜园,人们开始在庭院里种菜(那公寓怎么办),也开始养牲口而不是宠物(其实宠物不是不能吃,但是太小了),甚至有人在公寓阳台上养羊(当我没问行吧)

与战前相比,德国儿童普遍矮3-5厘米,轻2-4千克,大致42万人死于营养不良导致的抵抗力下降(20余万死于之后我们会讲到的恐怖西班牙流感)。奥匈帝国呢?大致46.7万人(奥匈帝国大致为德国的3/4人口),看上去差不多,但是哈布斯堡子民的生活惨多了。

首先呢,德国主要产粮区在西北部和深一点的东部,俄军侵入的东普鲁士部分地区并不属于产粮大区,影响较小,但奥匈帝国的加利西亚可不一样,期间丢掉整个加利西亚导致人口流失严重,同时加利西亚地区的产品也占奥匈帝国的一小部分,包括1/3的牛,1/3的小麦和一半的马铃薯,但随着俄军败退时大缺大德的“大缺大德带英传人之打抢烧杀都砸烂,,蚯蚓竖着切两半,蚂蚁横着打半残、田里作物全收完,井水附赠些伤寒”行动还是让奥匈帝国的农业损失惨重,而被禁运化肥后,受损最轻的匈牙利地区还是因为奥地利不给他们化肥(奥匈帝国二元君主制双方各怀鬼胎),,本来就很烂了也没下降空间了。

这对表面兄弟互坑可不是一天两天了,匈牙利主张奥地利对意大利放弃一些了领土换取意大利加入阵营,但是奥地利表示你这话说的真好就跟放屁似的,坚决不同意(不然奥地利在奥匈帝国里的话语权就要削弱一部分),而匈牙利也不同意奥地利降低进口食品关税(当时本来奥匈帝国可以从尚未参战得了罗马尼亚和1915年4月前的意大利买到很多粮食,但是匈牙利借口损害匈牙利利益不同意降低关税,最后订单告吹,后期奥地利吃的比匈牙利差多了)。

对比协约国,英国甚至没有开始配给制,而法国也没有德国这样悲惨,沙俄的悲惨经历我们之后再讲,让我先把书看完。

所谓的芜菁之冬,就是1916年冬天唯一还可以进口的食物是瑞典芜菁(瑞典表示老子不怎么靠大西洋贸易,英国人进不来波罗的海),但是这玩意在给人吃前略有差别,是牛饲料的主要成分……总之当时靠这玩意当主食的德国人大规模消化不良,而当年的冬天又那么冷,北风那个吹啊……想必德国人不太满意的。 

有人说德国要是坚持一下说不定能打赢,我觉得,除非1918年苏俄签订条约之后乌克兰的粮食全堆那没人收,而英国人美国人也吃不上饭,但是前线吃马铃薯煮土豆的德军和嫌弃牛肉罐头难吃的美军,显然不太一样(美军牛肉罐头,不是英国人那种生化武器)。德国坚持不久的。下期可能抽空讲一下一战战法,我怀疑我讲了这么多期读者们还是没那么理解一战战法跟现在有什么区别。

 

 

德国对占领区的规划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