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北安人民公园里的“大山雀”和“蜡嘴鸟”

摄影师:米庆峰
北安人民公园的冬天,在大雪和雾淞的衬托下,更显出别拘一格的美!
大山雀(学名:Parus major):中小型鸟类,体长13-15厘米。整个头呈黑色,头两侧各有一大型白斑,喙呈尖细状,便于捕食。上体为蓝灰色,背沾绿色。下体白色,胸、腹有一条宽阔的中央纵纹与颏、喉黑色相连。栖息于低山和山麓地带的次生阔叶林、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也出入于人工林和针叶林。性较活泼而大胆,不甚畏人。行动敏捷,常在树枝间穿梭跳跃,或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上,边飞边叫,略呈波浪状飞行,波峰不高。主要以金花虫、金龟子、毒蛾幼虫、蚂蚁、蜂、松毛虫、螽斯等昆虫为食,大山雀也喜欢吃油质的种子,如瓜子,花生仁,核桃仁等等,人造的糕点它们也非常喜爱,在北方的冬季,种仁是它们的主要食物。分布于中国、非洲西北部、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欧洲、中亚、西伯利亚、远东、朝鲜、日本、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中南半岛和印度尼西亚。中文名大山雀
蜡嘴鸟亦译 梅花雀,旧大陆数种热带鸟的统称,一般指雀形目(Passeriformes)梅花雀科(Estrildidae)鸟类,狭义一点指该科梅花雀族(Estrildini)鸟类,尤指梅花雀属(Estrilda)的28种鸟,其中包括数种人们喜爱的笼鸟。以种子为食,成小群活动,营巢於高草中。多数种类褐或淡灰色,带红、黄或黑色;大多有细横斑。喙圆锥形,色似封蜡,故又称蜡嘴鸟。横斑梅花雀(E. astrild)体长10公分(4吋),上面褐色,下面粉红色,习见于非洲(该属多数种的发源地),已引入巴西。淡紫梅花雀(E. coerulescens)的喙和尾紫红色。另有一些梅花雀俗称蓝饰雀(cordon bleu)。体小(10厘米)的腰呈红色的雀。体多白色点斑。雄鸟:绯红,两翼及尾近黑,两胁、两翼及腰有均匀的白色小点斑。雌鸟:下体灰皮黄色,上背褐,腰红,两翼及尾偏黑,翼上有白色点斑。亚种flavidiventris的红色多具橙色调,腹部较淡。栖于平原至近3000米高山上。在山地、多在阔叶林树上;在平原,多见于行道树或村庄、公园高大树上。食物以植物种。
蜡嘴鸟有顽强的生命力。蜡嘴鸟在古代多出现于文人的绘画之中,性格活泼、叫声悦耳动听,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蜡嘴雀是家庭观赏和调教技艺鸟之一,很有赏玩价值。蜡嘴雀里还有黑头蜡嘴雀、黑尾蜡嘴雀和锡嘴雀三种之分。还有斑翅、白翅、黑翅等三种蜡嘴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