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盘点9个类风湿关节炎硬知识,拒绝残疾实现停药缓解
总有人说,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就一定会残疾,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类风湿关节炎的人,患病十多年、二十年后,仍然可以正常生活,甚至还能从事一定的工作,可见这个病不是得了就一定会残疾。做好以下三个方面9件事,你的类风湿关节炎或许也能远离残疾、停药缓解!
(一)一种自查,两种观察,四种检查,早发现类风湿关节炎
01 / 一种自查
自查是否为类风湿关节炎高危人群,包括6种:
血缘亲属中有类风湿关节炎的人;
血缘亲属中有其他风湿病的人,其他风湿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等;
本人患有某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等;
更年期女性,分娩后女性;
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处于紧张劳累状态的人;
长期居住或工作于寒冷潮湿环境的人,比如川西高原上的人。
02 / 两种观察
在生活中自我观察是否出现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症状,包括两方面:
关节症状——类风湿关节炎的典型症状包括:晨僵、肿胀、疼痛、畸形。畸形一般在晚期才会出现,其他三种在早期都可出现。关节症状最常累及手指关节,随病情发展,可对称性累及指、腕、趾、踝、膝、肘等多关节。类风湿的晨僵时间一般较长,通常超过一小时。手指处的关节肿胀呈梭形,疼痛在遇冷或劳累后引发或加重。
全身症状——多数类风湿关节炎的人在发病前几周,可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低热、体重减轻、全身不适或肌肉疼痛等症状,也要重视这些全身先兆症状。
03 / 四项检查
诊断类风湿关节炎,通常包括以下四个检查:
询问病史——在就诊时,医生会询问发病前的健康状况、发病诱因、发病方式、首发部位、关节症状、演变过程、伴随现象、加重或缓解因素、接受了哪些检查和治疗、治疗后的反应,以及是否有家族史等问题,可以提前准备。
体格检查——也就是查体,可帮助医生进一步明确症状,确定诊断方向及判断病变范围与严重程度。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象检查与风湿专项检查。风湿四项为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血沉与C反应蛋白,其中类风湿因子与抗CCP抗体为抗体检查,帮助确诊类风湿关节炎,血沉和C反应蛋白为炎症指标,帮助判断病情活动情况。
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片、CT、MRI、肌骨超声等,用来诊断关节结构或关节周围组织的病变。
(二)找对科室,用对药物,做对复诊,规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01 / 找对科室
类风湿关节炎应该在哪个科室就诊?答案是风湿免疫科,或者免疫内科,如果你当地的医院没有风湿免疫科,也可以挂骨科、血液科、肾内科,或者是内科,最好是在有风湿免疫科的医院就诊。
02 / 用对药物
之所以强调用对药物,是因为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常用的类风湿药物有五种: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改善病情类抗风湿药、生物制剂、植物药制剂。种类繁多,急性期和稳定期这样用药。
急性期——以降低疾病活动度或临床缓解为目标。西药主要为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其中,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改善关节症状,抗风湿药主要用于缓解关节侵蚀破坏,在医生指导下联合使用。也可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抗风湿的基础上使用中成药,获得更好的改善。
稳定期——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维持达标至少6个月才能减停西药,这个时间可以长不能短,根据个体情况而定。稳定期的类风湿关节炎也可以用中医辨证治疗。
总之,急性期、稳定期选用中西药单用或联用皆可,但更推荐中西医结合治疗,既可以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也能减少部分药物的不良反应。
03 / 做对复诊
类风湿关节炎的复诊很重要!复诊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人有四大帮助:
监测类风湿关节炎病情的控制情况,判断治疗是否达标,评定治疗效果;
衡量是否产生了药物不良反应,是否需要调整用药的类型和剂量;
结合检查项目,观察是否有并发症,如肝肾功能受损等;
了解是否坚持良好的生活护理。
这也是复诊的四大目的,一切只为治疗达标护航。怎样复诊呢?初次确诊接受治疗的人,一个月后就应该复诊,一是评估疗效,二是检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看是否有药物不良反应。如果没有异常,则适当延长复诊的时间,如2~3月或3~6月,最好不超过半年。
(三)一个远离,三个保护,五个改变,做好类风湿关节炎康复
01 / 一个远离
远离误区,主要是远离治疗上的误区,非常多,我在这里只列举几个典型的误区。
痛了吃止痛药,不痛不管——有些人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就只是关节痛,吃止痛药就行了,不知道这是一个系统性疾病,在关节上出了导致疼痛,还在暗地里损坏关节结构,并且可能危害内脏,引起全身多个器官的并发症。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止痛只是急性期的一种症状治疗,还要通过抗风湿治疗来延缓关节侵蚀破坏,预防内脏损害。
滥用止痛药或激素——关节止痛的标准不是完全不痛,而是把疼痛控制到不影响基本活动的程度,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避免完全止痛后过度运动,反而加重了关节损伤,二是尽量少摄入止痛药,降低不良反应。然而,类风湿的人滥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的情况却非常普遍,不管用哪种药请遵医嘱,不过量使用。
频繁更换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有些类风湿关节炎的人,用甲氨蝶呤一两周,觉得没有效果,又换个医生用来氟米特,再用两周来氟米特感觉还是没效果,于是再找个医生换艾拉莫得,周而复始,病情却越来越失控。其实,这些传统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起效时间都比较慢,大多需要1~2月,要耐心一点,要让药效多“飞”一会。频繁换医生换药,只会让治疗滞留在摸索阶段。
盲目停药——有些类风湿关节炎的人,关节不痛了,自己就把药给停了,没多久病情就复发。类风湿关节炎不是不可以停药,但不能盲目停药。如果满足了临床缓解的标准,是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停药物的,划重点,是逐步减停,不是直接停掉,直接停药病情很容易反弹。
02 / 三个保护
保护关节免受寒冷潮湿的刺激——寒冷潮湿的环境刺激,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或病情加重的诱因,不仅已经确诊的人,高危人群就要远离。
保护关节免受劳累和损伤——关节劳累和创伤,也会诱发或加重类风湿关节炎。原则上,不建议有类风湿的人从事剧烈运动。过度劳累不仅针对关节,也针对整个人,身体太过劳累也会影响免疫力,引发类风湿关节炎。
保护机体免受各种感染——感染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诱因,有调查显示,50%~80%的类风湿关节炎是在反复发作的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中耳炎、胆囊炎、流感或其他链球菌感染之后,经过2~4周开始发病的,所以请远离这些感染。
03 / 五个改变
心态改变——首先要重视,要明确这是一个不规范治疗就容易致畸、致残的病,也是一个无法根治,一旦患病可能就要终身用药的病。但又不能过于害怕,要科学认识类风湿关节炎,相信通过规范的治疗是可以控制病情发展的,不要产生悲观绝望情绪,也不要急躁。
饮食改变——虽然饮食对类风湿关节炎不具有直接的治疗作用,但好的饮食习惯,对病情的康复还是有帮助,比如: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少食多餐(因为类风湿的人多伴有消化能力下降)、营养全面(适当多食肉、蛋、奶优质蛋白质充足,适当多食蔬菜水果维生素充足)等。
运动改变——虽然不建议类风湿的人剧烈运动,但适当的有氧运动是有益的,既能营养关节、锻炼肌肉、提高关节活动度,也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抵抗力、改善心情,对病情的康复有利。
作息改变——好的作息习惯,对类风湿的人身体恢复、心情调整有帮助,其实治疗类风湿的过程中,常常伴随失眠、焦虑等情况,从一开始就要养成好的作息习惯,睡觉前可以微微运动、喝点牛奶、听听音乐、想点开心的事,睡觉时远离电子产品,来提高睡眠质量。
不良习惯改变——改变饮酒、吸烟、熬夜等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