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义有道:针对中小学课程,教育部发布最新要求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建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提出意见。下面,与聚义有道共同关注《意见》具体内容。

首先,《意见》要求各省级、地市级、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承担国家课程政策的主体责任,准确把握地方课程和课本课程的功能定位。各地开设专题教育需要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校以国家课程为主,原则上不独立设课。

教育在完成基本教学要求的基础上,不同地区应要充分发掘并利用地方或者学校特色的自然、文化等资源,创新多元化教育体系,坚持区域特征与共同要求相互统一。如今,在强调个性教育的大环境中,校本课程的建设自然需要从人本角度出发。对此,《意见》也提出,校本课程引导学生了解经济社会和科技的新进展、新成果,重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创新丰富的载体和形式,建设数字化课程资源。

聚义有道认为,保证课程正向积极并无负面影响,课程审核尤为重要。《意见》要求,严格审议审核标准,规范审核行为;建立分级管理和备案制度;建立课程教学管理制度;开设专业支持制度,开展专题培训,组织展示交流活动;将课程纳入国家、省级课程监测,实行退出机制和周期修订制度。
聚义有道认为,课程是学校教育重要的体现,承担引导孩子建立正向思维的作用,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养料。认知世界首先从对环境开始,从地方特色出发,开设寓教于乐的课程帮助学生在娱乐与生活中习得知识,让知识落地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