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国家实验室 参考讯息

2021-03-08 21:50 作者:最快乐的懒虫  | 我要投稿

1980—199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立项并验收了(至少)4个国家实验室。2003年11月,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准筹建5个国家实验室[1],加上之前已建成的4个,第一批确认和筹建的共9个。

2006年12月5日,科技部召开国家实验室建设工作通气会,决定扩大国家实验室试点。10个实验室提交了立项申请并向科技部上报了建设方案。但科技部并未批准立项筹建、亦未发给实验室代码。2006年及以后冠名“国家实验室”的机构仅作为试点实验室运行,名称后缀一个“筹”字。[2] 2013年12月,科技部正式批复组建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3]。

2017年11月,科技部决定以第一批筹建的5个国家实验室和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为基础组建国家研究中心[4],这些“国家实验室”均被降级为国家重点实验室[5]。

正式国家实验室

以下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存的国家实验室名单,按照成立时间顺序排列。

实验室列表

序号

实验室名称

所有组建单位

主管部门

城市

成立时间

1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科学技术部

合肥

1984年

2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科学技术部

北京

1984年

3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科学技术部

兰州

1991年

4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青岛市人民政府

青岛

2013年


前国家重点实验室(筹)

主条目:国家研究中心

以《2016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为依据,以下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曾经的试点国家实验室名单。

序号

实验室名称

组建单位

主管部门

获批筹建
国家实验室时间[2]

获批国家研究中心时间

1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

北京大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教育部
中国科学院

2003年11月25日

2017年11月21日

2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

华中科技大学

教育部

2003年11月25日

3

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003年11月25日

4

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

清华大学

教育部

2003年11月25日

5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000年10月27日[6]

6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

2003年11月25日

7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青岛市人民政府

2013年12月

成功转为国家实验室[7]


来源 WIKIPEDIA

国家实验室是以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开展基础研究、竞争前沿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国家级科研机构。

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和具有我国特色和优势的领域,依托国家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建设若干队伍强、水平高、学科综合交叉的国家实验室 [1]  。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等5个首批国家实验室至2000年底,全部通过验收。

2000年-2003年,科学技术部陆续批准了5个国家实验室的试点。随后,又于2006年启动10个第二批国家实验室试点建设。

截止到2016年底,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正式获批成立外,其余14个试点的国家实验室仍处于筹建状态 [2-3]  。

 

2003年11月25日,国家科技部批准北京凝聚态物理等5个国家实验室筹建。 [4] 

2006年12月5日,科技部召开国家实验室工作通气会,决定扩大国家实验室试点,启动海洋、航空航天、人口与健康、核能、新能源、先进制造、量子调控、蛋白质研究、农业和轨道交通等10个重要方向的国家实验室筹建工作。 [5] 

2007年8月15日至16日,为帮助新建实验室熟悉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政策和规定,促进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室运行管理水平,我司2007年将分批召开2003-2006年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研讨会,在长春召开化学、数理、信息、材料和工程等领域实验室会议。 [6] 

2014年1月,2003年后试点的15个国家实验室中,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正式获科技部批组建。

 

中国国家实验室名单(2003年前已建成)

序号

国家实验室名称

年份

依托单位

城市

1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198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

2

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

1984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

1988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北京

4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

1991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兰州

5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

(转为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200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沈阳

说明:名单来自中国科学报社“科学网”。 [2]  [8] 

 

中国国家实验室名单(2003年科技部批准筹建)

序号

国家实验室名称

年份

依托单位

城市

6

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

(转为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

2003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北京

7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

(转为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200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

8

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

(转为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

2003

清华大学

北京

9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

(转为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2003

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北京

10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

(转为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2003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

武汉

说明:名单来自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科学报社“科学网”。 [4] 

 

中国国家实验室名单(除海洋实验室均尚未经过批准立项)

序号

国家实验室名称

年份

依托单位

城市

11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9] 

2006

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

青岛

12

磁约束核聚变国家实验室(筹)

2006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合肥

13

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

2006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大连

14

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实验室(筹)

2006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15

微结构国家实验室(筹)

2006

南京大学

南京

16

重大疾病研究国家实验室(筹)

2006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

17

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

2006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北京

18

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

2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

19

现代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

2006

西南交通大学

成都

20

现代农业国家实验室(筹)

2006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21

雷达技术国家实验室 [10] 

201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

说明:名单来自中国科学报社“科学网” [2]  。

 

来源:百科


我丢,咋回事啊

我好想感觉大家都对实验室不感兴趣啊

我也是今天突然心血来潮,才搜索这个的

然后感觉好像这种东西在中国没关注度

不会吧,不会吧,说好的科技创新 R&D比重上升呢!


文章中的列表一定是有问题的 只供参考


国家实验室 参考讯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