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行政学说史复习提纲
第一章 威尔逊的现代行政学理论
1、 现代行政学开创和形成的时期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
2、 古典时期有影响的公共行政和管理理论家有威尔逊、泰罗、法约尔、韦伯 、古立克。
3、 古典时期行政学理论研究的目标是经济和效率;范围是组织、行为程序和行政原理;这一研究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种静态的研究;在方法论上采用的是规范方法。
4、 行政学的创始人是威尔逊,在1887年,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了《行政学研究》,标志着行政学的诞生。
5、 威尔逊第二本著作是《国家》,阐明了达尔文的社会变化是一个逐渐进化过程的观点。
6、 威尔逊"政治与行政两分法"的思想主要受益于德国政治学家布隆赤里。
7、 美国文官制度改革要从公务人员要公开招聘、择优录取;提高政府官员的专业素养;克服官僚主义作风三方面着手。
8、 19世纪末,美国国会通过"彭德尔顿"法案,对原有的政党分赃制进行改革,实行"功绩制"文官制度。
9、 威尔逊认为,政府行政职能能够顺利实施和行政权力能够合理控制的重要保证是公共舆论。
10、 西方国家将舆论监督称为"第四权力机关".
11、 舆论监督的内容包括公共舆论监督应具有社会权威性;公共舆论监督应具有相对独立性;公共舆论监督应具有高度的有效性和适当性。
第二章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1、 泰罗在1911年发表了《科学管理的原理》,奠定了他科学管理之父的地位 .
2、 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核心是工时(即时间与动作)研究;工资刺激系统; 职能性组织。
3、 任务和奖金构成了科学管理结构上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5、 科学管理要求在工人和管理层两方面进行一场"思想革命".
6、 泰罗把科学管理下的组织看作是一种互利的交换体系。
7、 泰罗认为等级制依然是组织内控制和协调的主要机制。
8、 作为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鼓吹者是吉尔布雷斯,他的夫人认为成功的管理在于人而不是工作。
9、 吉尔布雷斯的夫人认为历史上有三种管理方式:传统方式;过渡方式;科学方式。
10、 传统方式也称"驱赶式"或者叫"昆斯伯里侯爵式"的管理。这种管理采取单一的直线指挥,其特点是中央集权。
第三章 法约尔的管理织思想
1、 法约尔最主要的代表作是《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2、 法约尔思考的管理问题及关注的焦点是整个组织。他本人被称为"一般行政管理理论家",他的管理理论被成为"一般行政管理理论".
3、 法约尔是在20世纪初在欧洲发展起来的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
4、 泰罗注重基层人员的工作方式的改进,而法约尔却注重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的讲究。
5、 劳动分工实际是一种职能专业化思想,法约尔认为,劳动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从而提高效率
6、 权力是指挥和要求别人服从的权利。权力和责任首先应该规定责任范围,然后制定奖惩标准。
7、 制定和维持纪律最有的办法是:一,各级好的领导;二,尽可能明确而又公平的协定;三,合理执行惩罚。
8、 对报酬的方式,人们通常希望:一,它能保证报酬公平;二,它能奖励有益的努力和激发热情;三,它不应导致超过合理限度的合理的报酬。
9、 法约尔管理论的核心是等级制度。
10、 法约尔认为完善的秩序还要求位置适合于人,人也适合于他的位置。
11、 法约尔认为,首创精神能激发组织成员的活力。
12、 法约尔认为,一般组织的形态由组织人员的数目决定。管理层次的设置一般坚持"2~5"原则。
第四章 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
1、 韦伯提出的"理想的官僚制"理论是行政学发展史中重要的里程碑,为此 ,韦伯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
2、 韦伯现代理论的核心是官僚制理论,他认为行政管理体系向官僚科层制发展的程度,给现代化政府提供了决定性的尺度。
3、 官僚制的形成与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历史和经济为前提。
4、 韦伯认为,货币经济对于官僚制产生及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5、 韦伯发现,官僚制的行政管理职生在属于法理型统治的理性国家
6、 官僚制主要是指在知识的基础上,以行政效率为目标的一种科学、理性的现代行政管理体制。
7、 官僚等级制的显著特点是专业分工。
8、 明确的程序、规章和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了个人的主观因素
9、 现代官僚制区别于传统家长制与世袭制的重要特征是训练有素、专业精深的行政官员。
10、 理想的官僚体制是通过等级结构进行控制和管理的。
11、 等级结构体系是完全按照专业化的标准加以确定的。
12、 传统统治最为普遍的形式是世袭制。
13、 个人魅力统治是一种以人格取向的权威,法理型统治则是一种制度取向的权威。
第五章 古立克的行政组织理论
1、 古立克在1935-1937年,和厄威克合作编辑出版了《行政科学论文集》。该书是美国行政科学发展过程一个重要标志。
2、 结合的要素之一是把组织内部类似的任务组合起来。
3、 古立克将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如何具体安排工作归纳为四个途径:目的、过程、人员和地点。
4、 领导是通过权威进行协调的关键。
5、 市政研究局成立于1906年,当年领导班子主要关心的问题是经济和效率, 同时也注意如何教育民众,建立一个负责的、对新问题能及时作出反应的政府 .
6、 古立克把市政研究局称作为效率运动的"发电厂和思想库".
7、 市政研究局达到效率的目的,靠的是两条:一是政府的调查报告;二是公务员培训学校。
8、 古立克本人的主要兴趣在三方面:公共财政、人事管理和大都会政府。
9、 大都会政府怎么去管,古立克始终认为,一要按照职能的各个方面把责任下放给各级政府,二是要依靠那些和具体问题直接打交道的最小的政府单位。
10、 古立克认为,都市问题最终解决办法必须是各级政府共同行动。这个共同行动既包括联邦政府的参与和总统的领导,也要求每一级政府都认真地处理自己管辖范围内的事务。
11、 古立克提出了一系列著名理论,在学术和行政部门的杰出贡献证明了他被 誉为"公共行政学的元老"是当之无愧的。
第六章 福莱特的动态管理管理
1、 新古典时期的时间跨度一般为20世纪30年代至六七十年代。这一时期研究的显著特点是对人尤其是团体的人以及行为的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梅奥、福莱特、巴纳德、西蒙、里格斯、麦格雷戈、林德布洛姆、威尔达夫斯基。
2、 这一时期研究从组织的静态描述转向了研究动态的组织过程;在方法论上 ,这一时期的研究从规范方法转向了实证方法。
3、 福莱特的处女作是在1986年问世的《众议院议长》。
4、 福莱特的第二本著作是《新国度》,在1918年发表,书中她提出了群体动力的新概念。
5、 福莱特的第三本著作是《创造性的经验》,在1924年问世的全书的中心 思想是群体动力
6、 群体过程的核心是创造。福莱特认为,群体过程受到两则的影响:即 "互相渗透定律"和"整体学说".
7、 福莱特认为,解决社会冲突主要有三个途径,即一方占据上风、互相妥协 、整合。她一再推崇的办法是整合。
8、 福莱特认为,达到整合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圆环形的反应过程。
9、 圆环形反应包括思想和活动的互相渗透,并导致互相的结合。
10、 整合具体表现是达成共识,是来自经验的聚合。
11、 福莱特认为,权力就是指成事的能力,控制指针对某一特定目标的权力运用。
12、 福莱特认为,国家是群体过程的逻辑延伸,是社会生活的最高表现。
13、 福莱特认为,真正的民主概念包括大众的实质参与和联邦制的政治结构。
14、 福莱特早年注重研究的是人事关系和群体过程,后期研究的是工业组织。
16、 福莱特认为,企业不只是牟取利润,而是开辟了新的人事关。
17、 福莱特认为,只有协调恰当,才能有控制有权威,而不是靠控制靠权威才能实现协调。
18、 福莱特认为,权威职能隶属于有知识有经验的人。
19、 福莱特把领导分为三类:职位领导、个人领导和功能领导。
20、 福莱特认为,领导应当有三大功能:协调、决定目标,以及预测
21、 福莱特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你加上我"和"我加上你"之间的反应。
第七章 梅奥的社会人管理理论
1、 梅奥在1933年发表了《工业文明的人的问题》,主要研究了霍桑实验。
2、 1945年,梅奥发表了《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3、 1947年,梅奥发表了《工业文明的政治问题》。
4、 梅奥早期主要关注一般的社会、政治和哲学问题,中期从事一些科学调查 ,他的天才在于激发研究小组的的智力,并对小组的活动加以整合。
5、 梅奥的霍桑实验开创了一个新的人际关系学派的先河。
6、 梅奥认为,巴纳德所提出的组织必须"有效率"和"有效益",实际上是 提出了现代社会普遍适用的准则。也就是说,任何组织必须能在两方面满足其成员的愿望:一是他们的物质要求;二是在完成多种社会职能钟实现积极的合作和协调。
7、 梅奥第一次实证研究是在费城纺织厂进行的,这次研究彻底否定了认为只有私利才是激励和推动人工作的全部动力的假设。
8、 梅奥的霍桑实验是在1927至1932年进行的,这一实验因其"社会人"的假设,对非正式组织的揭示以及对人际关系学派的形成而载入史册。
9、 梅奥进行直接观察的最后历程是研究缺勤和流动率,在南加州飞机制造业进行的。
10、 梅奥发现,缺勤率和流动率是形成工作"团队"的一种功能。
11、 梅奥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领导能力,这个能力包括三个主要内容:掌握科技知识、系统化的指挥能力、组织社会合作和协调的本领。他认为,涉及管理核心部分的是组织社会合作和协调,也表面了梅奥的远见。
第八章 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组织理论
1、 巴纳德是新古典时期的一位重要的组织理论家。他在组织理论上所作的一系列独创性的工作至今被认为是组织理论的典
2、 巴纳德独创性的工作主要体现在《经理人员的职能》的著作中。
3、 巴纳德把自己的主要贡献归结为"结构性"概念和"动态性"概念。
4、 结构性概念包括个人、协作体系、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和复合性正式组织。
5、 巴纳德认为,个人干不了的事情,两个人一起干,因而协作就产生了,组织也随之产生。
6、 在巴纳德看来,组织就其实质来说就是一种合作性的努力。
7、 巴纳德认为,只有当一个协作体系的目的实现时,这种协作才是有效的。
8、 巴纳德认为,协作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的动机而组成的。
9、 协作努力的有效性与协作体系目的有关,效力与个人动机的满足有关,协作体系的效力是体系成员个人的效力的总和。
10、 效力与平衡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达到:或是改变成员的个人动机,或是把生产成果分配给个人。
11、 效力是满足的交换。协作的过程包含满足的交换工程。
12、 协作的持续取决于协作的有效性和协作的效力。
13、 巴纳德认为,构成组织的要素有三个:协作的意愿、目的、信息交流。
14、 巴纳德对组织理论的一大贡献是提出了非正式组织。
15、 巴纳德从正面肯定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尤其是它的凝聚力作用。但是他忽略了非正式组织对政治组织来说所具有的消极一面。
16、 复合性政治组织主要有四个特征:系统性、非人格化、专业化、含有非正式组织。
17、 巴纳德感到目标是专业化的首要方面。
18、 组织的动态分析涉及到三方面的内容:刺激-回报的动态平衡、权威、以及沟通和决策过程。
19、 构成组织力量的人的努力和贡献是由诱因引起的,自我保存和自我满足的利己动机是支配的力量。
20、 刺激与个人动机有关,巴纳德把引诱分成特殊的和一般的两类
21、 说服的含义包括三种形式:形成一种强制状态;引诱合法化;动机灌输。
22、 最重要的说服方法是动机的灌输。
23、 刺激系统的另一方面是地位系统。
24、 巴纳德认为,只有当权威被接受,它才是有效的。
25、 巴纳德看来,组织中的决策与组织的目的有关。
26、 组织决策中,采用的过程取决于三个因素:决策的目标、决策所需的速度 、决策者所得信息的质量。
27、 巴纳德指出,管理者具有三种功能:提供一种信息交流系统;促成必要的个人努力;提出和确定组织目标。
28、 巴纳德认为,领导者具有五大特点:有活力、坚忍、有决断力、服力和责任性、以及智慧。
29、 巴纳德认为,责任性对领导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责任性来自现有的道德准则。
30、 巴纳德认为,管理者的责任主要是形成组织目标。
第九章 西蒙的行政决策理论
1、 西蒙在1978年荣获最高奖,获奖的名称是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是表彰他 对经济决策研究所作的贡献。
2、 西蒙第一本著作是《管理行为》,书中包含的思想有许多来自制度学派的经济学。
3、 在西蒙的兴趣中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关注人的决策,他一生的研究是对梦寐以求的"决策真理"的追求。
4、 在西蒙的论文集《人的各种模式中》,他把决策理论中的一些基本因素格式化。
5、 《管理决策的新科学》旨在探讨计算机对组织决策的影响。
6、 西蒙把决策前提作为其分析的单位,他认为行政或管理就是决策。
7、 他用"事实-价值"两分法取代行政学中传统的"政治-行政"两分法。
8、 西蒙对决策的分析首先建立在他提出的一种新的决策人的模式上,他把这一模式称为"满意人"模式。
9、 人为什么要参加组织,西蒙采用了巴纳德的基本框架。
10、 西蒙将引诱-贡献功利性称作为引诱-贡献功利量表。
11、 在西蒙看来,提供决策前提的首要责任在等级制。
12、 效率标准是组织决策的标准,间接地也是等级控制的手段。
13、 对组织决策的理性来说,西蒙主要关心的对象之一是目标转移现象。
14、 目标的转移也可能来自决策过程中使用的价值指标。
第十章 里格斯的行政生态理论
一,到1957年,里格斯提出了一个(中间均衡模型),即代表着转变中的社会的“过渡形态”。
二、棱柱型社会的经济结构是(集市-有限市场)
三、在棱柱社会,变革的压力来自于国内外两个方面。假如这种压力主要来自于国外,它就可以被称为(“外生性”变革);假如这种压力主要来自于国内,它就可以被成为(“内生性”变革)。而且,假如这种变革是同时来自国外和国内的压力的结果,它就可以被称为(“共生性”变革)。
四、里格斯在考察衍射模型时,以(美国)为例
第十一章 麦格雷戈的人事管理理论
一、单选:1960年,麦格雷戈的经典著作(《企业有人性的一面》)问世。他大胆地批评了他称之为“X理论”的人事管理的传统
第十二章 林德布洛姆的公共决策的渐进理论
1(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政治学家、公共政策分析的创始人。
林德布洛姆两种决策方法:1(根本方法)2. (分支方法)
2,进行非正式合作的各方在进行努力时,通常遵循着一些行事规则:最主要和最普遍的是(互惠规则)。
3,在非正式的互相影响中,技巧对于赢得胜利也是很重要的。这些技巧包括:1.相互说服。2.威胁。3.交换。4.授权。
第十三章 威尔达夫斯基的机构与行政预算理论
1,所谓预算,就是设法把预算文件上说的话、标的数字和人们今后的行为之间的联系一一地具体化。
2,进行预算的三条基本方法:一是(简单明了);二是(循序渐进);三是(注意预算参与者的期望)。
第十五章 卡斯特的系统权变行政组织理论
1,卡斯特在行政管理学上的最重要贡献是在行政组织理论方面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权变思想。
2.卡斯特将组织与管理思想发展过程分为三个时期:1.传统观念;2. 行为科学与管理科学的革命;3. 现代系统与权变理论的发展。
3,卡斯特认为,组织整体系统由环境超系统、目标与价值分系统、技术分系统、结构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和管理分系统构成。
4,一定社会中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主要包括:1.文化特征。2.技术特征。3.教育特征。4.政治特征。5.经济特征。
5,卡斯特认为,一个组织目标的确定,往往要受到三个方面力量的影响,即来自社会环境、组织本身和组织内部成员的影响。
第十六章 布坎南的公共选择与政府理论
一、政府的政策制定者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在追求自己的最大化利益;公民作为选民也是理性的经济人,其选举行为是以个人的成本——收益计算为基础。
第十七章 诺思的制度、国家与政府职能理论
一、诺思认为,所谓制度,就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制度作为一种社会游戏规则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在于它能够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来促进交换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它是决定人们相互经济和社会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由道德、习惯和行为准则等非正式约束与宪法、法令和产权等正式约束所组成。
二、国家理论包括哪些?
诺思认为,国家是一种在某个特定地区内对合法使用强制性手段具有垄断权的制度安排,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法律和秩序。
三、名词:诺思提出了有关国家的“暴力潜能”分配论。若暴力潜能在公民之间进行平等分配,便产生契约性的国家;若这样的分配是不平等的,便产生了掠夺性的国家,由此出现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即掠夺者和被掠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