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艺术名家——董德元


董德元,1965年生,字大德,号大德居士,别号秦艺轩主人斋号千佛洞,甘肃天水人,国粹艺术名家,北京当代翰墨文化艺术院副院长,甘肃省青铜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甘肃省收藏协会理事,天水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水市收藏鉴定委员会书画委员会委员、鉴定委员,《西部收藏》艺术部专职画家,天水市南郭寺书画室专职书画家荣获公益活动全国《易经》《道德经》高峰论坛组委会“爱心书画家”称号,曾赴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香港,尼泊尔,澳门,等地参加书画活动与艺术界人士进行交流学习,其创作的多幅代表性作品被海内外人士所收藏。多次参加全国书画艺术比赛获,特别金奖,金奖,银奖,优秀奖,作品入编各次作品集并被多家媒体报道推广⋯⋯


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虾,尤能体现其魅力。著名近代中国画大家齐白石先生尤为爱画虾,白石先生绘画影响了几代书画人砥砺前行。画家董德元先生影响也是对虾爱之深,痴之谜。

国画中的虾有着冰清玉洁、节节分明的特点,因此要对虾的结构进行细致的刻画才能将其通透的质感表现出来。在绘制的时候要力求以简洁的笔墨勾画。



董德元先生用艺术夸张的独特手法,把虾须和虾尾虾钳以艺术夸张的形式体现了大气磅礴的气势,摇曳生姿,激流弄潮,表现出了虾的个性和追求虾须流畅,飘逸,虾尾随移其形而动,更能让人感观上以姿美形谐的舒适,真正表现了虾丰富的内涵,随着水波的节奏更显出了奇妙的神态与弦律的合拍。

董德元先生通过多年的笔耕不辍对虾的造型,动态,质感,线条,粗细,用笔顿挫,色泽浓淡,疏密呼应,从虾须和眼、身、尾、眉、触及动感穿梭上创新,胸有成竹,画面生动,立意准确,丰富了画虾的造型艺术,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董德元先生把自己的人生阅历和感悟,融入画虾笔墨技巧中。他养虾,家里各种玻璃器皿都是为虾准备的。也常去湖池边去观察虾形态动态。一看就是大半天,有时候就在池边静静地看边看边写生,小河虾爱静一有动静就迅速散开,有时候围观人多了就很难观察,还需要劝导围观爱好者,有时爱好者真心喜欢索取也不吝送之。



董德元先生笔下的水墨虾,墨韵效果非常强,深受全国各地藏友的喜爱和收藏。他画虾,有产白石的影子,更散发着自己的灵动超脱的笔致,他笔下的虾细腻,动感,将戏水的群虾与荷花放在一起,增加了画作的趣味性,也使得画面更加丰富,所画的虾,丰满匀称,质感透明,结构紧凑,一丝不苟,没有虚笔。尤其群虾,远小近大,远浅近深,层次分明,纷杂不乱。



董德元先生笔下的虾,生动活泼,就像是在水中游动着一般,一节节的虾身透明且富有弹性,长长的虾须和两只虾螯好像在不停地摆动着,显示了画家高妙的书法功力。







董德元先生用笔概括简炼,布局精妙,形态各异,意趣盎然,尤其是细笔所写须、爪、大螯,刚柔并济、凝练传神、疏密有致,构筑了整个画面的灵动与意趣。

董德元先生画虾已入画境,在简括的笔墨中表现了游弋水中的群虾。粗壮、浓厚的茨菇,与群虾的透明、轻灵纤细形成对比,先生画虾表现出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是因为先生掌握了虾的特征,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寥寥几笔,用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


在画虾方面却有新意,善于创新,董德元先生主张画虾最重要的是神采的描绘,画虾不仅是对虾的描绘,更是对美好心灵的阐释,他的画作体现的是时代精神;在画虾方面,他笔耕不辍,勤于创作,先生笔下的虾,富有情趣,他也成为了创新和与时俱进的典范。



全神贯注创作中的董德元
(文/田野)
欢迎点赞留言,喜欢董老师作品随时留言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