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外行人如何配到靠谱助听器?学会这3招,选配不踩坑!

2022-11-14 15:11 作者:海之声助听器  | 我要投稿

既不清楚自己的听力损失程度,也看不懂听力图,更搞不明白听力师说的那些专业术语……

听力下降本就让人非常没有安全感,很多人即便想要改善听力情况,到了选配助听器这一步仍旧困难重重,总担心一不小心走了弯路。

今天,就为大家准备了一份超实用的“助听器选配攻略”!做好下面这3点,让您不再一头雾水,心里有数才能选配不慌。

01. 了解情况是关键

了解自身听力情况是改善听力问题的开始。

大部分听损人士都只能察觉到自己“听力下降了”、“没有以前听得清了”,但这都是非常模糊、笼统的概念。

我们首先要明确,听力损失按照不同的程度有着明确的划分标准。

不管是接受治疗还是佩戴助听器、人工耳蜗,只有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听力损失程度,才能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方法。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的听损程度?

在最新版(2021版)WHO听力损失分级标准中,将听力减退进行了更为细致的等级划分,以每15分贝(dB)为一级,共分为7级(旧版为6级,更早的1997版为5级)。

如图所示,分级的依据是“好耳的听力阈值”,它的单位是分贝(dB),也就是声音的强度。可以简单理解,如果听力阈值为40分贝,代表着40分贝以下的声音都听不到了,对应着中度听力损失。

WHO听力损失分级及其对应的听觉体验(2021版)(本表适用于成人,仅供流行病学研究使用)

这张新版分级表非常具有参考价值,它增加了单侧听力损失的判断标准,并且给出了听损者在安静和噪声环境下的不同反应,听损者可以根据表格中的描述,对自己的听力情况有一个大致判断。

不过,这种判断方式仍旧相对笼统,要对自己的听损程度有更具体的认知,还是需要做一个听力检测。

现在网上测听力的软件很多,但要选择足够靠谱的,测试结果才有参考价值。

听博士APP最新上线的“听力检测”功能,测试前设置了校准环节,测试过程中设置更多频率测试点,力求呈现更加准确、更有依据的测听结果。

测试完成后您将得到一份完整的听力报告,不仅包括左右耳目前的听力损失程度,还有通俗易懂的测听结果评估。

知己知彼”才能少走弯路,对自身听损程度有了初步了解,线下选配助听器时自然心里更有底。

02. 学会看图不迷茫

当然,受限于测试环境和设备,在线听力测试并不能完全代替专业的线下听力检查。

在正规听力中心进行听力检查,得到一份完整、准确的听力图是我们选配到满意助听器的关键,而且,学会看懂听力图还可以帮您判断验配中心和听力师是否足够专业,有没有少做、漏做必要的检查项目。

记好下面这几项,下次看图不迷茫:

· 看标记:

红色代表右耳情况,蓝色代表左耳情况。

· 认单位:

竖向的纵坐标表示声音的强度,单位是分贝(dB),数值越大声音越响;横向的横坐标代表声音的频率,单位是赫兹(Hz),数值越大声音越尖锐。这两个坐标相结合,体现的就是在不同频率上能够听到的最小声音强度。

· 分线条:

在听力中心通常需要进行气导和骨导两项听力检查,在听力图上,实线表示气导检查结果,虚线表示骨导检查结果。根据这两条曲线的走势和差值,听力师可以判断出您的听力损失类型(传导性听损、感音神经性听损或混合性听损)。

· 算数值:

将听力图中500Hz、1000Hz、2000Hz、4000Hz对应的数值之和除以4,得到的这个数就是测试者的听力阈值,数值越大代表听力损失程度越严重。

03. 专业术语搞明白

除了听力图,还会有一些常用的专业术语,也是我们选配助听器的重要参考依据。提前稍作了解,避免和听力师交流时一脸懵,想深入了解也不知从何问起。

· 功率:

简单来说功率限制了助听器可以输出的最大音量。理论上听损程度越重,需要使用越大功率的助听器。

· 通道:

助听器内部划分成多个独立的电路单元,以实现对不同频段的声音进行处理。不少人会根据通道数量来判断助听器的质量,更科学的方法是,在同一个技术平台上(芯片)通道越多调试准确性越高,聆听舒适度和清晰度也越好,建议先比较平台技术再比较通道数量。

此外,现在很多主流品牌的助听器都采用了更加先进的声音处理技术,超越了传统的通道概念。因此,选配时不必过分追求通道数量。

· 降噪:

助听器不能简单粗暴地将所有声音同步放大,而是需要在突出说话声的同时适当降低周围的环境声。降噪功能的强弱会直接影响佩戴者听声音是否舒适。

· 啸叫:

助听器使用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通俗来说就是助听器持续发出“吱吱”的尖锐声响。助听器佩戴不当、调试不当或出现故障都有可能出现啸叫。

最后总结一下:通过线上测听初步了解自身听力情况,学会查看听力图,掌握几个常用专业术语,做好这3项“准备工作”您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前往验配中心选配助听器了!


外行人如何配到靠谱助听器?学会这3招,选配不踩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