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锦之战明军的火器损失
关于松锦之战明军三千五百多门火炮的损失,出自
《崇德七年奏事档》
,但是里面从未说过这是清军在松锦之战中的全部缴获,实际上,清朝的档案写得非常清楚——
此为二月二十四日、三月十七日、四月初九日、四月二十七日四天清查到的缴获数据。
众所周知,明军在松锦之战中的明军溃败和最重大损失出现于崇祯十四年八月,即清崇德六年。 例如《太宗实录》卷五十七所载,崇德六年8月22日,总兵曹变蛟一部袭击皇太极大营失败,从驻扎的乳峰山撤退之时,就遗留了二百四十多门火炮。这些缴获,在崇德七年档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换而言之,清军缴获明军野战装备应该出自崇德六年,即清军歼灭明军主力的那年,而不太可能是已经进入收尾阶段的崇德七年的《崇德七年奏事档》中。 那么崇德七年奏事档所载的这批军器的对应着什么呢? 答案是仅仅对应松、锦、杏、塔这四座城池的武备而已,换言之,这3500门火炮以及数千火枪对应的远不是10万明军野战主力的装备,而是2万余人的明军守备部队的装备,毕竟逃跑如风,被清军四下追杀入海,淹死不计其数的溃兵可顾不上携带火炮这种笨重的东西逃回城里。 如果这四城就是松锦之战中清军缴获的全部战利品,我们可知其歼敌和俘虏数目为—— 松山城:歼灭明军及城内汉人3063人(围城期间冻死饿死的也不少,但是这应该没有包含在清军战绩中),俘虏男女老幼1349人,缴获甲5800,盔5500,红夷炮6门,以及3273各类铳炮。
关于已毁红衣炮,目前黄一农老师的看法是将其归咎于炸膛所毁。但是也不尽然,或许是松山城内的守军为了避免火炮落入清军之手,而钉塞火门和炮膛;亦或者被清军火炮击毁也并非没有可能。
锦州城:歼灭明军8007人,俘获男女老幼4894人,缴获甲4100,盔2000,红夷炮7门,以及611门各类铳炮。
塔山城:俘获人口1500,缴获甲260,盔200,红夷炮1门,以及465门各类铳炮。
杏山城:俘获明军1787人,平民388人,女性3536人,缴获甲2746,红夷炮2门,以及851门各类铳炮。
以上总人口合计仅两万余,里面除了士兵还包括所有男女老幼,盔甲一万余顶副,合着松锦之战清军战绩就只有这么一点人?
说好的歼灭明军五万三千多人呢?总不能都是假的吧。 《太宗实录》: “是役也,计斩杀敌众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众,所弃马匹、甲胄以数万计。海中浮尸漂荡,多如雁鹜。”
(清军在档案中未列举野战中缴获武器清单,尤其是关于铳炮方面的)
实际情况就是,在宁锦周边的卫星城中,都会有一定数量的轻重火炮以及数门红夷炮和发熕炮作为自卫之具,而且四城中的还有些火炮是明军在战前增加囤积的,比如说松山城内外的一千多将军炮和战车。 例如崇祯四年,后金在锦州外围的大凌河城中缴获的军械就有红衣炮两门、发熕炮四门,以及除佛郎机子炮外,其余大小火炮近千门。
而崇祯十六年,清军攻破中前所城,亦缴获数门红夷和发熕炮以及上千门各式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