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识疑】末代织造:畸笏叟曹頫(下)

前言
从头捋,一篇文字万万不够,论证题目遴选论据,有断章取义之嫌,列典籍史料供参考:
1《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庚辰梦觉等抄本影印
2《李士桢李煦父子年谱》
3《虚白斋尺牍校释》
4《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
5《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
6《曹雪芹家世文化研究》
7《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8《清实录》
备注:1来自百度网盘,2、3来自孔网,4、5、6来自微信读书,7、8来自中华典藏网。2、3、4比较重要。
按编年,对照串联史料和抄本中的人物事件,联想、分析、猜测、推理。
畸笏曾是机户
据第一回
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厌肥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致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其短,则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茆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亦未有伤于我之襟怀笔墨者。
据
《内务府奏请将曹頫给曹寅之妻为嗣并补江宁织造摺,康熙五十四年正月十二日 》
据
《上谕著江南总督范时绎查封曹頫家产,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江宁织造隋赫德奏细查曹頫房地产及家人情形摺,雍正六年三月初二日 》
按:
1,关键词
上赖天恩、下承祖德——世袭。
锦衣纨袴之时,饫甘厌肥之日——富贵双全。
背父母教育之恩——接受过父母的教育。
负师兄规训之德——接受过老师、兄长的辅导。
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中年危机。
茆椽蓬牖、瓦灶绳床——处境清贫。
未有伤于我之襟怀笔墨——安贫乐道,寄怀笔墨。
世袭江宁织造,后被革职抄家。
曹家末代织造曹頫,是唯一一个满足上述条件的人,他自譬石头,写石头记,记录家族历史金陵往事。畸笏,是他为官的结局,机户,是其家族曾为皇室效力的本职。
2,证据链
(1)线索:由袁枚《随园诗话》、爱新觉罗敦敏《懋斋诗钞》《瓶湖懋斋记盛》、爱新觉罗敦诚《四松堂集》、张宜泉《春柳堂诗稿》、永忠《延芬室集》弘旿批语、富察明义(明我斋)《绿烟锁窗集》,可推:红楼梦与江宁织造曹家有关,曹雪芹的叔叔寓居城外寺庙。
(2)分歧:袁枚、明义认为作者曹雪芹是曹寅儿子辈,袁枚认为是嗣子曹頫,爱新觉罗敦敏认为是孙子辈。袁枚对了一半儿,曹頫写石头记。
(3)找人:查《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查到曹寅、曹颙、曹頫、曹天祜(祐、佑,以下称曹天祐)。自曹頫后,曹家再无人世袭,作为末代织造,因被革职、抄家成为罪臣,故其子不可为官,可推:曹天祐不是曹頫的儿子。据嫡长继承制和曹頫奏折提及嫂子马氏有孕,可推:曹天祐有可能是曹颙遗腹子。没有确证,暂时放着。
(4)划调查范围:既然红楼梦与江宁织造曹家有关,那么他们家的亲戚、朋友、同僚、邻居都有可能成为素材,包括曹家自己、康熙皇帝和他的儿子们、亲家李煦家族、邻居历任的两江总督们、同城朋友熊赐履、异地友人孙文成等。收集这些人的相关史料备用。
(5)地点:苏州、扬州、石头城金陵。
(6)人物:石头记作者石头,金陵十二钗,甄家、贾家、薛家、王家、史家、林家等江南家族。
(7)重大人物事件:南巡、接驾、抄家。
(8)特殊人物事件:
书中巡盐御史的女儿苏州林黛玉,被金陵荣府贾家收养时六七岁。此第三回章回题目各版本出入最大。据《虚白斋尺牍校释》1716年十一月廿四日李煦生了一个女儿(次女),属猴,彼时李煦任苏州织造兼任扬州盐课,1723年正月李姑娘7岁,雍正抄苏州织造李煦家。据《内务府总管允禄等奏李煦家人拟交崇文门监督变价折,雍正二年十月十六日》,1724年押解进京的人口中少了三人:男子一、妇人一、幼女一。
书中寡妇李纨有独子贾兰。据《江宁织造曹頫代母陈情摺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 》1715年农历三月曹颙遗孀马氏有孕七个月,顺利生产应在五、六月份,属羊。
书中贾宝玉大林黛玉一岁。书中宝黛十几岁时发生爱情。书中林黛玉夭折。书中贾宝玉哄了老太太十九年后出家。
甲戌本批语里,一芹一脂相提并论情同夫妻,獭头和尚隐居“青埂峰”。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的畸笏叟痛心不已。
(9)提出观点:曹霑、李姑娘幸运的存活了下来,不仅演绎”木石姻缘“,而且成为一芹一脂的”是书何本“。李姑娘小曹霑一岁。曹頫中年出家寓居寺庙(青埂峰)写石头记。
(10)证据:
抄本正文、批语中,一芹一脂一畸笏,侍者、仙草、瑛石,一僧一道一石头,宝玉、黛玉、贾政。
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存世,可推:1754年,他们活着,按虚岁曹霑30岁、脂砚斋29岁、曹頫59岁左右(据【红楼识疑】《聊石头记由来(兼猜曹頫生年)》),写作阶段性分卷定稿。
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存世,可推:1760年,他们活着,前80回定稿,缺64、67两回。
据脂砚斋”甲午八日泪笔“、爱新觉罗敦诚《挽曹雪芹甲申》,可推:曹霑卒于1763年癸未年除夕,甲申下葬,1766年丙戌年五月初八为其三周年冥寿。
据脂砚斋”若云雪芹披阅增删“批语,正文道人改《石头记》,可推:脂砚斋重写石头记。
据畸笏叟”丁亥春间“、”今丁亥夏剩朽物一枚“批语,可推:1767年丁亥年三四月春夏之交脂砚斋离世,将已完的前80回全部书稿和未完的后40回部分书稿,作为遗物被交到畸笏叟曹頫手上,使得他有机会完结全书。
3,结论
侄子雪芹(芹溪)曹霑、儿媳妇脂砚斋李姑娘、叔父畸笏叟曹頫,两代三人,合作完成此书前80回。小说里宝玉、黛玉虽然是表亲,但现实里曹霑、李姑娘没有血缘关系,可以结婚,见后文论据。
4,猜想
1784年甲辰年的梦觉本《红楼梦》存世,补全64、67两回,可猜:曹頫还活着,化身梦觉主人,为纪念一脂一芹和甲戌本问世三十周年,修订《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他完成了脂砚斋甲戌本凡例首推红楼梦的夙愿,将小说定名为《红楼梦》。1784年至1791年辛亥前夕,畸笏叟完结全本120回红楼梦,等程伟元上门托付遗著。
从织造说起
明清于江宁、苏州、杭州各地设专局供应宫中织品的皇商,织造各项衣料及制帛诰敕彩缯之类,以供皇帝及宫廷祭祀颁赏之用。明于三处各置提督织造太监一人,清改任内务府人员,称织造。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是明清两朝为宫廷供应织品的皇商。
1,江宁织造曹家
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曹锡远,正白旗包衣人,世居沈阳地方,来归年月无考,其子曹振彦原任浙江盐法道,孙曹玺原任工部尚书,曹尔正原任佐领,曾孙曹寅原任通政使司通政使,曹宜原任护军参领兼佐领,曹荃原任司库,元孙曹颙原任郎中,曹頫原任员外郎,曹颀原任二等侍卫兼佐领,曹天祐现任州同。
按:
曹家的官方档案,从第一代曹锡远录起,“曹锡远,正白旗包衣人,世居沈阳地方,来归年分无考。”第二代曹振彦曾为多尔衮部下,有战功,“原任浙江盐法道”。第三代曹玺,1663年首任江宁织造职,“原任工部尚书”,1684年卒于任上。第四代曹寅,生于1658年,1690年初任苏州织造,1692年调任江宁织造,1705年授通政使,1712年因疟疾病故于扬州书局。第五代,曹颙,1712年继任江宁织造,1715年正月病故于北京;曹頫,1715年继任江宁织造,1727年革职、1728年抄家。曹家与平郡王家是姻亲,曹佳氏是曹霑大姑,老平郡王纳尔苏是曹霑大姑父、平郡王福彭是他大堂哥,父亲曹颙无罪,这使得曹家为嫡长孙曹霑捐官成为可能,天祐二字成为遗腹子曹霑小名也在情理之中。
2,苏州织造李家
据《李士桢李煦父子年谱》、《虚白斋尺牍校释》
李士桢归旗辽左,继正白旗佐领李西泉,即以为氏。(墓志铭)
李士桢字毅可,本姜姓,从龙辽左,寄旗籍,以李为姓。(乾隆七年昌邑县志卷六人物)
据《李月桂墓志铭》
一嫁曹寅,官内户部,督理苏州等处织造府。
按:
李煦是山东昌邑姜姓血统。李煦的后代与曹寅李氏夫妇的后代没有血缘关系,脂砚斋与曹霑不是近亲,可以结婚。因曹寅是李煦堂妹夫,现按辈分对标,只提三代。上一代李士桢,1647年以贡生资格参加廷对,中取第十六名,授长芦(沧州)盐运判官,后青云直上,曾历任河东运副、两淮运同,安庆、延安知府,冀宁道参政、湖东布政使、河南按察使、浙江布政使、江西巡抚、广东巡抚,诰授光禄大夫,督察院右副都御史。李煦,生于1655年,1692年任苏州织造,1705年授大理寺卿,1717年加户部右侍郎,1723年革职抄家,1729年卒于流放地打牲乌拉。下一代李鼎,监生;李鼐,不详。
3,织造的多重身份
官员和皇商是织造的基本属性,兼备情报、杂务等附加功能。做官、经商,首先要有本事,得是综合素质强的复合型人才,善于解决问题,能为皇帝办好分内分外的事情,不仅要会做官,能管理,还要懂商业、懂情报、懂技术审美。其次忠君爱国,深得信任,这样才有望获得更多机会,施展才干获得晋升。再者历史渊源,祖上就有为朝廷、皇室服务的经验,加上良好的基因和家风,进入官场前已经完成入职教育,降低了朝廷的管理成本。这几样条件,曹寅、李煦都具备。
(1)皇商
李煦1692年至1722年任苏州织造30年,1705年起兼任两淮盐课(1705、1707、1709、1711、1712、1713、1716、1717)8年。
曹寅1692年至1712年任江宁织造20年,1701年至1709年兼理铸币铜材采购8年,1704年起兼任两淮盐课(1704、1706、1708、1710)4年。
做好皇商不难,确保商品优质,为皇帝多赚钱、少花钱,为自己少赚钱,难的是全都做到、做好,除了有私心想捞钱的内因,还有许多不利的外因。比如官员商人借钱不还迟还、接驾建造行宫,这种长期或暂时的亏空都倚赖曹寅、李煦去平账,比如上用织物因质量出问题造成成本沉没,比如遭遇火灾损失财产,比如皇室的人参质量有问题卖不出价,比如上司、朋友、亲戚讨情勒索钱财,等等问题。光鲜背后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苦恼,恐怕只有当事人最清楚,也只有知人、晓事、明理、仁慈的康熙有能力帮衬、扶植。
皇商之一:食盐经销商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十二月初一日,尚书赵申乔、侍郎孙柱、傅绅、汤右会等近前,以奉旨所交李陈常、年羹尧、李锡等所奏之事,奏曰:臣等遵旨问李煦,江宁、苏州两处所欠织造银两,共计八十一万九千馀两。上曰:曹寅、李煦用银之处甚多,朕知其中情由,故将伊等所欠银廿四万两,令李陈常以两淮盐课羡馀之银代赔。李陈常所赔银十六万两,理应缴部,若不缴部,仍付曹寅。
按:
曹寅已经逝世3年多了,没有人走茶凉,康熙还在保全曹家、帮忙偿债。1712年破格开恩让曹寅之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接着由李煦提出、康熙拍板儿,先替曹家弥补亏空。其实这亏空早在曹寅、李煦接手两淮盐课前就已经产生了,1699年、1703年两次接驾,“把银子花的淌海水似的”,虽然“不过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但是银子变成木石园林的行宫后,只要康熙活着就无法变回银子了。这笔账不可能记到康熙头上,只能记到曹寅、李煦头上,因此贷款得由他们偿还,这也是康熙任命他二人轮值两淮盐课的原因之一。
1704年起任,6年过去到了1710年,康熙曾提醒他们,要尽快想办法还贷补上亏空。按理说上有皇命敦促,李煦、曹寅不敢不尽心尽力尽快还贷,可是几年过去了还是没有清账,期间曹寅还不幸病逝了,形成父债子偿的局面。而无法平账的原由,大概率是现银不足,正如李煦在书信中形容自己“美差穷员”,“任重而怀忧”,虽是垄断经销拥有定价权,但个中原因比较复杂,此处暂不论述,以后有机会再聊。
到了1714年,康熙特意安排了“好官”李陈常任两淮盐课替他们还债,这次授职释放了一个信号,康熙已经不太信任李煦了,但是随后李陈常“巧饰清官大改操守”不幸病死在任上,由于康熙暂时没有更好的人选和办法,只能让李煦又继任了两年,结果还不错,挂在曹、李两家名下的亏空补上了。
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明明几年就能偿还的贷款,曹寅、李煦拖欠了十几年,似乎康熙不催、不帮,他们就不主动还,这种拖欠行为大有渎职之嫌,尽管亏空的银两是算利息的,只要能还上也就不算坏账,皇帝也不算吃亏,但就是拖欠的时间太久,很有借国帑营私利之嫌。这很可能成为李煦被雍正抄家的原因之一。
皇商之二:铸币供应商
内务府总管赫奕转奏曹寅呈报承办铜斤八年期满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四月初一日;内务府奏曹寅办铜尚欠节银应速完结并请再交接办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四月十三日。
曹頫奏为筹画铜斤节省效力摺,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六月十一日
朱批:此事断不可行。当日曹寅若不亏出,两淮差如何交回?后日必至噬脐不及之悔。
按:
表面上看似乎是康熙不给年轻人机会,其实这是康熙表达对曹頫和曹家的爱护。曹寅承办了8年铸币铜材采购,任职4年两淮盐课,之后除任织造、替康熙刻书之外,再也没有兜揽别的生意,死后家里还留下了三万两白银的私债,还是康熙帮忙还的。可见,这买卖并不好干。
表面上看曹頫“没吃过猪肉,也看见过猪走”的踌躇满志,可谁敢保不是那帮幕僚们为了中饱私囊而在背后挑唆他呢?连朝廷垄断、定价经营的食盐生意都无法尽快补上亏空,更不用说按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定价的“事虽不算甚大,里头大有藏掖”的铜材了。作为皇商虽然有机会,但是未必能够全身而退,里面牵扯太多朝廷、官员、商人的各方利益,在市场波动、官场浮费的双重威胁下,谁都不敢保证只赚不赔,能为朝廷省赚出银子来。
皇商之三:人参销售商
江宁织造曹頫等奏售参银两已解交江南藩库摺,雍正二年(1724年)闰四月二十六日:好参之中,又稍有虫蛀,故拟请暂不出售,俟商人王惠民等探办人参送到时,将此项人参一并出售,届时另行议奏。
传旨:人参在南省售卖,价钱为何如此贱?早年售价如何?著问内务府总管。钦此。
内务府总管来保奏三织造售参价银比历年均少摺,雍正二年(1724年)闰四月二十六日:由太监刘玉、张玉柱传旨:人参在京时人皆争购,南省价贵,且系彼等取去後陆续出售者,理应比此地多得价银。看来反而比此地少者,显有隐瞒情形。此等事尔等理应先行查出参奏,今当朕询问时,始将缘由奏出。凡事交付尔等後,只是怕多说,招人怨恨,此後若仍如此,遇事不查出参奏,只等朕降旨,朕断不容许也。著将此明白查奏。钦此。
按:
由于人参被虫蛀过质量不好,不能卖出好价钱,曹頫他们商量的对策是和新参混在一起售卖,企图以次充好、鱼目混珠,而雍正死盯价格,无视质量,并不徇情,只说贱卖。
“如今外头卖的人参都没好的,虽有一枝全的,他们也必截作两三叚,厢嵌上芦泡须枝掺匀了好卖”,看来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南省的人参就应该比在京城卖的贵么?暂时性的供求关系紧张不会导致市场价格波动么?虫蛀的人参有什么理由和无缺陷的人参卖一样甚至更高的价格呢?
曹頫、李煦、孙文成以为雍正通情达理,结果他们误判了,更有甚者,皇商用度奢靡、借帑谋私,早就给雍正留下了极恶劣的印象,这次质询也成了为革职抄家累积罪名的一场前戏。
回到小说,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除纺织品外,出现了大量与御制、御用相关的事物。
1)上用
①第二十四回
果然凤姐儿送了两小瓶上用的新茶来。
②第二十八回
到房里,凤姐命人取过笔砚纸来,向宝玉道:“大红妆缎四十匹,蟒缎四十匹,上用纱各色一百匹,金项圈四个。”
③第四十回
贾母笑道:“你能活了多大,见过几样没处放的东西,就说嘴来了。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若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的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叫作软烟罗。那银红的又叫作霞影纱,如今上用的库纱也没有这样软厚轻密的了。”
④第五十六回
探春接了,看道是:上用的妆缎蟒缎十二匹、上用各色宁紬十二匹、上用宫紬十二匹、上用缎十二匹、上用纱十二匹、上用各色绫紬四十匹。
⑤第六十二回
王子腾那边仍是一双鞋袜、一套衣服、一百寿桃、一百束上用银丝挂面。
2)进上
①第三十四回
袭人笑道:“好尊贵东西!这么个小瓶儿,能有多少?”王夫人道:“那是进上的,你没看见鹅黄签子?你好生替他收着,别遭遢了。”
②第七十二回
贾琏忙也立身说道:“好姐姐,再坐一坐,兄弟还有一事相求。”说着便骂小丫头:“怎么不潗好茶来!快拿干净盖碗,把昨儿进上的新茶潗一碗来。”
3)鹅黄
①第三回
[甲眉]近阅一俗笑语云:一庄农人进京,回家众人问曰,你进京去,可见些个世面否。庄人曰,连皇帝老爷都见了。众人罕然问曰,皇帝如何景况?庄人曰,皇帝左手拿一金元宝,右手拿一银元宝,马上稍着一口袋人参,行动人参不离口。一时要屙屎了,连擦屁股都用的是鹅黄缎子。所以京中掏茅厮的人都富贵无比。试思凡稗官写富贵字眼者,悉皆庄农进京之一流也。盖此时彼实未身经目睹,所言皆在情理之外焉。[甲眉]又如人嘲作诗者,亦往往爱说富丽话,故有“胫骨变成金玳瑁,眼睛嵌作碧璃琉”之诮。余自是评石头记,非鄙薄前人也。
②第二十九回
说毕,只见凤姐儿笑道:“张爷爷,我们丫头的寄名符你也不换了去?前儿亏你还有那们大脸,打发人和我要鹅黄缎子去,我要不给你,又怕你那老脸上过不去。”
③第三十四回
袭人看时,只见两个玻璃小瓶都有一二寸大小,螺丝银盖,鹅黄绫签上写着:木樨清露。那一个上写着:玫瑰清露。
4)御
①第三回,御笔
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
第五十三回,御笔
抱厦前上面悬一九龙金匾,写道是:星辉辅弼。乃先皇御笔。两边一副对联,写道是: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亦是御笔。五间正殿前悬一闹龙填青匾,写道是“慎终追远”四字。傍边一副对联,写道是:已后儿孙承福德,至今黎庶念宁荣。俱是御笔。
②第十八回,御制书
贾敬、贾赦、贾政等每分御制新书二部,宝墨二匣,金银爵各二只,表礼按前。
③第十八回,御酒
其馀彩缎百端,金银千两,御酒华筵,是赐东西两府凡园中管理工程、陈设、答应并司戏、掌灯诸人的。
④第二十三回,御香
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
⑤第四十二回,御田
如今这一个里头装了两斗御田秔米,熬粥是难得的。
第五十三回,御田
御田胭脂米二石
⑥第五十三回,御香
这里贾母在花厅之上,共摆了十来席,每一席傍边设一几,几上设炉瓶三事,焚着御赐百合宫香。
5)贡
①第十六回
老赵嫫嫫道:“嗳哟哟,那可是千载希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庚侧]又要瞒人。把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说起来——”
凤姐忙接道:[甲侧]忙字妙!上文说起来必未完,粗心看去,则说疑阙,殊不知正传神处。“我们王府也预备过一次。那时老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甲侧]点出阿凤所有外国奇玩等物。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
赵嫫嫫道:“那是谁不知道的?如今还有个口号儿呢,说,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江南王,这说的就是奶奶府上了。[庚侧]应前葫芦案。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甲侧]甄家正是大关键,大节目,勿作泛泛口头语看。嗳哟哟,[庚侧]口气如闻。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庚侧]点正题正文。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庚侧]极力一写,非夸也,可想而知。凭你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那罪过可惜四个字[庚侧]真有是事,经过见过。竟顾不得了。”
②第二十五回,贡茶
凤姐道:“那是暹罗国进贡来的,我尝着也没什么趣儿,还不如我每日吃的呢。”
③第七十九回,贡奉
香菱道:“他家本姓夏,非常的富贵,其余田地不用说,单有几十顷地种桂花,凡这长安城中桂花局都是他家的,连官里一应陈设盆景亦是他家贡奉,因此才有这别个混号。如今太爷也没了,只有老奶奶带着一个亲生的姑娘过活,也并没有哥儿弟兄,可惜他一家竟绝了后。”
6)皇商
第四回
虽是皇商,一应经纪世事全然不知,不过赖祖父旧日的情分,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其馀事体,自有旧伙计、老家人等措办。
按:
上述御制事物,不论是皇帝赏赐还是僭越使用,都表明这些家族与皇帝、皇室具有密切的关系,皇商、行宫便是最为典型的例子。
1682年至1687年李煦父亲李士桢任广东巡抚,1693年开广东海禁,设海关通商,创办洋行,李士桢曾参与其中为此打下基础。
1710年至1711年李煦家叔李国屏自内务府调任粤海关监督一年。
江宁织造曹寅奏请应于何处伺候摺,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十二月十二日
江宁织造郎中臣曹寅谨奏:臣同李煦已造江船及内河船只,预备年内竣工。臣等应于何处伺侯,伏俟圣旨,臣等慎密遵行。
朱批:已有旨了。尔等照旧例伺候。
1704年曹寅、李煦为1705年康熙南巡造船。
小说里,借赵嬷嬷之口讲述造海船,由于苏州、扬州属于内地长江水系,所谓海船应是形容船大气派的夸张说法。借凤姐之口讲洋货都是他家的,也是夸张的说法,但闽、粤正是李士桢行政管辖之地。借赵嬷嬷之口谈独甄家四次接驾,还是夸张的说法,曹寅、李煦两处织造1699、1703、1705、1707年四次接驾,康熙均驻跸织造行宫。另外,书中出现了大量洋货,如挂钟、西药、洋画、外国名字等舶来品。可见,小说并非只是杜撰,而是以真实历史作为写作素材和底本的。
(2)织造
御用纺织品的生产加工制造,包括:龙袍、官服、御用织物等绫罗绸缎纱绢毯布,由三处织造分别监制、轮班承进。
内务府总管赫奕等奏御用缎匹跳丝落色请令江宁织造赔偿摺, 康熙五十年(1711年)十一月十五日
江宁织造送来上月满地风云龙缎、蟒缎、妆缎(中略)宫绸、宁绸、纱等九百四十五匹,官用大立蟒缎(中略)等二千八百十五匹,两项共三千七百六十匹,其中跳丝及擦后落色之上用缎、明纱十二匹。苏州织造送来上用满地风云龙缎(中略)等三百三十四匹,官用大立蟒缎(下略)等二千四百五十一匹,两项共二千七百九十五匹。杭州织造送来绫子、春绸(中略)等六千零五十匹。其中江宁送来跳丝及擦后落色之缎匹等共十二匹,既都不能用,请令其补织赔偿送来。等因。内务府总管赫奕、郎中马尔噶交奏事员外郎傻子、双全具奏。
奉旨:知道了。钦此。
按:曹寅因工作失误,织物出现质量问题,遭遇索赔。
内务府总管允禄等题孙文成曹頫等织造绸缎轻薄议处本,雍正四年(1726年)三月初十日;内务府奏三处织造送来赔补绸缎已收讫摺,雍正四年(1726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
按:曹頫、孙文成、胡凤翚承进的织物出现质量问题,遭遇索赔。
“如今上用的库纱也没有这样软厚轻密的了”,织物轻薄的原因、问题织物如何处理,暂不知悉,但凡出现质量问题遭遇索赔,不仅造成经营亏损,还会显得不称职,给皇帝留下办事不力的坏印象。
回到小说,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出现了大量与纺织、服装有关的事物。
1)纺绣织补
①第五回,纺织
后面又有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判曰:
事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甲侧]非经历过者,此二句则云纸上谈兵。过来人那得不哭!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②第十五回,纺车
一面说,一面又至一橺房前,只见炕上有个纺车,宝玉又问小厮们:“这又是什么?”小厮们又告诉他原委。宝玉听说,便上来搬转作耍,自为有趣。只见一个约有十七八岁的村庄丫头,跑了来乱嚷:“别动坏了!”[庚侧]天生地设之文。
③第四十九回,织
香菱上来瞧道:“怪道这么好看,原来是孔雀毛织的。”湘云道:“那里是孔雀毛,就是野鸭子头上的毛作的。可见是老太太疼你了。这样疼宝玉,也没见给他穿。”
④第五十二回,织补
晴雯道:“这是孔雀金线织的,如今咱们也拿孔雀金线,就像界线似的界密了,只怕还可混的过去。”麝月笑道:“孔雀线现成的,但这屋里除了你,还有谁会界线?”晴雯道:“说不得我挣命罢了。”
⑤第五回,绣户
后面便是一座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其判云: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傍。[甲侧]好句。
第四十一回,绣户
刘姥姥笑道:“怨不得姑娘不认得,你们在这金门绣户的,如何认得木头。
⑥第七回,宫花
薛姨妈乃道:“这是宫里头做的新鲜样法,堆纱花十二枝。”
⑦第五十三回,慧绣
原来绣这璎珞的也是个姑苏女子......贾府之荣,也只有两三件,上年将那两件已进了上,目下只剩这一副璎珞,一共十六扇。
按:晴雯勇补雀金裘,深谙纺织工艺,贾母收藏慧绣屏,精通艺术审美,其背后反映的是织造家族对绣纺技艺的耳濡目染,尤其曹頫,继任江宁织造后,本人直接从事织造事务,可为小说提供第一手素材。
2)绫罗绸缎纱呢裘毯
各种新奇贵重织物数不胜数,有国货之光,有舶来之品,有制服、正装、戏服、寝服,亦有休闲单品、日常穿搭,男女童装四季发布,缤纷妆点嘉园闺秀。(太多,太美,很惭愧,讲不来)
(3)密探
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朝,进一步扩大于雍正朝。上奏人撰写奏折不得泄密,不经任何机构、人员,直达御前。这种方式既快速又保密,使皇帝能更直接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宫廷决策效率,有利于君主集权,也加强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包打听密折经常以请安折、晴雨折的名义承进,直达皇帝手中,成为皇帝了解地方农业收成、官员行政、民情民事、叛逆谋反、自然灾害等大小事件的信息渠道,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对收集、呈报的及时性、真实性具有较高要求。
(4)杂务
为皇帝代办事务,诸如晴雨、接驾、园林、佛事、音律、出版、调查、慰问等,分门别类、不一而足。
结语
身为皇商、主事织造,联络有亲、建养行宫的家庭背景,让畸笏叟曹頫、脂砚斋李姑娘、曹雪芹曹霑,拥有了大量关于贵族、官场、行宫、御用、园林、家事、舶来品、纺织品的写作素材。末代织造曹頫,代号畸笏,除了具有坏了事的革职官员含义,也谐音了机户,脂砚斋也因父亲苏州织造、巡盐御史李煦,拥有了侯门绣户、盐课小姐的双重出身。了解更多曹頫的信息,除查看奏折外,还需参考借鉴分身借壳、烟云模糊的写法,去书中贾宝玉和贾政身上找寻他的影子,并根据年纪、家境、经历的不同,与曹霑”扮演“的贾宝玉加以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