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家庭的解构与解体

2020-05-03 15:45 作者:博雅塔上的书生  | 我要投稿

我不打算长篇大论的去研讨现代小家庭的由来,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一看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中关于现代小家庭由来的讲解。但是既然讲到了家庭就不可避免的要来讲一下现代小家庭的组成,一般的小家庭里成员是一名成年男性、一名成年女性、一名或几名未成年的男性或女性。家庭里成年人需要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抚养和教育,待子女成年后离开自己结婚成立新的小家庭,周而复始的循环保持着人类的种群数量。在中国的封建王朝末期大的的家庭已经开始解体,取而代之的是在宗族里一个个的小家庭,成员和上面所说的已经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只是说成员那是没有意义的,下面要简要的说明一下各个成员在家庭里面的义务。家庭里的成年男性在过去与现在基本是小家庭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和精神上的支柱,在与成年女性成立家庭后就必须要承担真个小家庭的基本生活资料与精神上的支撑乃至生理上的满足,成年女性在成立小家庭以后就必须承担小家庭里面的家务,和更多的抚养未成年男女,以及与成年男性的生理结合,也更多的承担与别的小家庭进行社交的任务。而在小家庭里面最后出现的几名未成年男女,他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并不能对家庭进行任何的贡献与义务,反而会消耗家里面成年男女所创造的价值,但是这是客观现实并不能因为他们的出现就否定他们的存在,因为他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青年男女成年人的精神寄托,青年的男女成年人会乐于为他们进行付出,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成年的男女也会承担家里面的一些义务,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会增加消耗,但这些消耗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与付出均等随后付出将超越消耗,但一到此时也就意味着成年男与要离开家庭,去成立别的小家庭。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城乡差距是十分大的。拿民国来说,在上海的有钱人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在河南省的农村人他们的生活水平是不一样的,但他们的家庭基本框架基本相同,因为在封建王朝末期大家庭慢慢不能维持存在,慢慢的就分裂成一个大家庭,里面包含着很多小家庭,然后大家庭就会产生矛盾,小家庭就分了出去。我想这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分家非常痛苦但也必须因为部分将更痛苦,我们在很多文学作品里面,特别是在古代文学作品里面作者一般都是对分家持否定态度,这些作品里面比较著名的就是三言二拍,可是不管知识分子们怎么否定分家,现实生活里还是在不断的分,结果就是城市里面基本上连家族的概念都没有,农村还能拖着祠堂拿着家谱说我们是一个家族的!可是基本上就是分家。那么分家就是小家庭,小家庭的生活水平不一样,上海和河南农村的小家庭,生活水平是天壤之别,也许河南农村几辈人他们连电灯都没见过,而上海的招牌都已经使用电灯组成图案,眼花缭乱的照亮上海滩了。可再怎么有区别?也不能否定小家庭的基本框架就是这样的,成年人在家庭里的基本责任,未成年人在家庭里面基本责任,都不会因为生活水平的好坏有什么太大的改变?当然,有钱的包上几房姨太太这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那么这就可以说这是大家庭了吗?不,这只是有一个成年男性和几个成年女性组成的小家庭的集合,在小家庭内部和上面所说的还是一样的,基本的框架是不会变的。小家庭产生变化是什么时候呢?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国有制经济开始逐渐的取代私有制经济,小家庭是不是就要取消了呢?没有,反而是愈加增强了。因为在连年战乱之后,人们对安定团结的渴望是十分强的,而安定团结的象征就是家。这里的家就是已经形成好几十年的小家制度,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大上海还是在北京城全都是小家。这种小家发展到一种极致,就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人们会找各种理由,在自己小家里过年而不去,找自己父母过年,虽然说的很令人伤心但这是事实,电视台里不断的播着老人等待着子女来过年,但是确没有来。有人认为这只是编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就是这样。谈了这么多小家,我着重说一下为什么要解构小家?小家庭在人类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它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最多也就只有150年,当然在古代也有很多特例,就是说有很多人也是自己住在一个地方的,但大部分的人都是在一个地方住在一个特别大的家庭里,几个大家庭组成一个家族,几个家族组成一个村,就是这种的结构,这种结构,他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在慢慢的被解构,也就是小家庭,自己单独出去过也就是分家。当然也是大家庭先分出去,然后大家点再分成小家庭,这么逐渐的分下去最后才变成我们刚才所说的成年男性与成年女性组成小家庭,再诞生几个未成年男女,这个基本框架一直存在到现在。但是,出问题了,也就是现在出的问题和以前大家族解体大家庭解体是一个性质,就是组织成员开始对自己的付出与收益产生了怀疑,也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而这些为什么没有人能够解决或者是大家长处理不了大家族和大家庭就变成了小家庭,而小家庭现在仍然要分裂。那么就有人要问了,小家庭已经是现在社会的基本细胞如何在分解?难道一个一个人都单独的过吗?那家还是家国还是国吗?这种问题,其实不是现在才有,打有小家庭开始它就存在,成年男性认为自己付出的很多,成年女性认为自己付出的更多,小孩子们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充分的养育,家庭本身的矛盾是十分尖锐的,只是为了一个相同的目的大家没有把矛盾公开,而且传统的文化也束缚住了人们拿这些事来进行公开争论的手脚,我们要知道这个家庭矛盾有时会到什么程度呢?这里面我必须要说一下这个生产队,有人说生产队是不是就是一个大家庭?我说这不是生产队仍然是小家庭的一个集合体,生产队是一个农业互助组织,他并不是农村里面所有的组织,因为在这个农村里面还有很多的调解委员会,这些调解委员会专门就是调解小家庭有小家庭的矛盾,以及小家庭内部的矛盾。所以这样的矛盾并没有公开化,都是你一嘴我一嘴街坊四邻说一说就过去了,要不就是几十年老死不相往来,谁也不理谁即便是小家庭内部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夫妻俩,几十年不说一句话也是常有的。在改革开放以后物质生活增强,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抛弃了家庭内部矛盾,把矛盾转变成了钱多钱少的矛盾,成年的男性女性都会奔着钱去干很多事情,暂时放弃了家里的矛盾。有些家庭因为有了钱可能就把家里的矛盾平息了,而有的家庭只是暂时把这些炸弹的引信延长,在子女成年后还是上大学以后,小家庭这样的社会组织就维持不下去,即使50多岁也会离婚,一个人过也不两个人过,自动的,把小家庭解体了,但是这对家庭所有的人都会痛苦,特别是刚刚成年的子女,他们对社会涉足未深而自己的家庭又消失了。他们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们会去找别人询问可是他们发现别人也在问他该怎么办?因为没有什么推动小家庭自己就解体,这并不是因为什么政策什么这个什么那个它解体了,这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照现在的社会现实,很多家庭根本坚持不到子女成年,就因为各种的原因就解体了,这样未成年人就会在物质上与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冲击,这样的男女再去成立小家庭,小家庭的解体时间就会逐渐的越来越短,以至于很多的家庭孩子只有3岁就离婚了然后再婚。更有甚者孩子都不要了就直接男女各自飞了。我这不是在危言耸听,而且这样的成年男女他们结婚以后,是根本不会抚养未成年的,我这里说的抚养,并不是说给他点饭吃还送她去上学这就叫抚养,因为你在家里养只猫养只狗,你天天给猫给猫给狗吃东西你要给猫给狗穿上点儿衣服,这谁都会啊,但是小孩和这些东西一样吗?小孩们需要的除了物质,更多的是在精神上给予的抚养,人们都在嘲笑一个叫大力哥的东北爷们儿,那么我想请问大力哥的家庭是什么情况?有人真正关心过吗?为什么他说我什么都可以不要?我不能没有大力!小家庭的解体,至少是在30年前就已经不能控制,而且到了现在小家庭已经不能成立因为结婚率一直在创新低,年轻的成年个体不愿成立家庭,他们追求的是个性与自由,你要说他们不愿承担责任吗?不对他们会孝敬自己的父母,他们会干好自己每一项工作会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可一涉及到结婚他们都退去了,很多的成年男性到30多岁连女性的手都没有摸过,而很多成年女性更倾向于把自己包裹起来变成一个精神上的阿拉伯女人。这些成年男女在中国是中坚力量,他们在各行各业认真负责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他们并不会为没有成立家庭而烦恼反而是自得其乐,那么一定会有人问他们老了该怎么办?这里我还想从另一方面说,现在的父母不会带孩子,特别是现在计划生育放开之后,我发现他们更不会带孩子,因为我经常搞社会实践,我曾经在街上看到很多的父母他们让自己两三岁的孩子没有任防护就坐在电动车的后面,而且开的速度还很快是他们孩子上都有巨额保险吗?更有甚者,前面坐一个后面坐两个,有的开车的父母把孩子扔到副驾驶,或者自己干脆直接搂着前面拿着方向盘,过马路的时候连拉也不拉就让小孩自己乱跑,我不知道这样的父母小时候是不是也是这样长大的?还有一回坐公交车车上人很多,前面已经上不去了就有一个父亲拉着三个孩子从后面往里面挤,我不知道这三个孩子是怎样接受教育,所以我愤怒的指责这位父亲,但公交车很快就开走了他听没听见我不知道。那么小家庭的解体就一直是这样没有办法解决吗?至少以前我们进行过一次尝试那就是刚才我说的生产队,生产队是一个农业互助组织,所以村里面的男女劳动力只要还是可以的都会下地,那么带孩子的任务一般都交给了比较年长的女性与男性,但这种带孩子仅限于那些刚断奶的和刚会走的一些小孩子。真正的已经会跑会跳的这些小孩子就会有农村的一个不成文的职位来管理,大家看过士兵突击的都知道,里面许三多就是村里的孩子王,孩子王并不是生产队的一个职位但却在逐渐的实践中形成了这么一个不成文的职位,也就是一个半大孩子带一群小孩子,在别人都在工作的时候,他们在做游戏、学习。在大人们工作完后,他们就解散各回各家,而且孩子王长大后,也会进行工作就会有新的孩子王,接任他的位置,就像许三多去当兵,就会出现别的孩子往来管这群孩子。而这种孩子王体制甚至一直到90年代初各大农村都还有很多的孩子王,那么是什么时候孩子王没有了呢,就是农民工开始进城打工以后见过了外面的世界,就再也没有人想过去当什么孩子王了,这个时候小家庭好像又开始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可这是假象,就像我刚才所说假象背后是真想,那么这些孩子根本就不会带孩子也就出现了刚才我说的很多危险的带孩子的方法和很多交通事故里面带引号的孤儿。事物是不断向前推进和发展的,小家庭作为从氏族公社不断的解体,最后所形成的一个最基本的社会社会组织结构,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解体。这并不是中国一家的事情在很多的国家,结婚率降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离婚率上升早就是上个世纪遗留下来的问题,那么有解决的方法吗?有,说起来可能比较激进就是解散家庭进行社会抚养,也就是小家庭解体之后,最后所存在的就是男女成年人的婚姻关系,而这种关系也会在事物逐渐发展过程中趋于瓦解,那么有人说这是不可想象的,这又不是像打网球分男女自愿结合。那我想说,事物的发展并不是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我们现在可能很多事情在古代是灭绝人伦的,可我们现在都在干而且还是合理合法的。共同抚养也就是说社会抚养体制,在我们国家其实已经运行了很长时间,我们国家的福利院里面收养了大量的,没有人要的残疾儿童,当然有很多残疾的儿童。这些儿童大多数都会有国家抚养到底,因为有很多的儿童根本没有工作能力,他们只能由国家一包到底,最后连骨灰盒和墓地都是国家给找的。那要是一股脑把所有人的孩子都放到福利院,那福利院是不是就受不了了呢,我想是肯定的,因为现在福利院的功能并不是社会抚养而是社会救济,救济这些没有人要的孩子和老人。但这确给了人们很多的经验来探讨社会抚养的可能性,毕竟再过四五十年家庭的体制可能就再也支撑不住,你不进行社会抚养你的人口如何增加?没有年轻人,你的劳动力从何而来?没有年轻人,你的学生从何而来?没有学生,你的各种科学家从何而来?没有学生,你的艺术家从何而来?没有新生的血液,你整个国家都停滞,所以,这就是我这篇文章的主题,家庭的解构与解体。

家庭的解构与解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