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选课期间我很忙,那么我到底在忙什么呢?

2019-01-01 02:23 作者:陆战型K9999  | 我要投稿

        “凭什么调了我的课?学校这是侵犯我的选课权”

        “为什么我选的课老师换了?我就要那个老师,我就要”

        “XX课怎么上调限选人数了?那我投币不是浪费了?还我选课币,还我选课币”

............

        类似的问题,我不知道选课期间会被问到多少次了。致力于做一名优秀客服的我接打着咨询电话,同时手指飞速敲击键盘回复着QQ,并用眼神示意办公桌前的同学等一等~~~~~~这就是我选课期间的工作状态,每天八小时无间断重复着~~~~~好嗨呦,感觉人生已经达到了巅峰,感觉人生已经达到了高潮~~~~~~~~~

        当然,即便这样也是不可能让所有小伙伴都满意的,每次选课咱都会接到几封投诉信啥的。这很正常,选不上心仪的课程,大家难免有点火气。我这呢受点累,挨个回复投诉信,也算给小伙伴一个交代~~~~~~~~~但是吧,这回复多了未免有些怠惰,要知道这种投诉信的回复可不同于一般的交谈,用词用语要格外考究,相当费时间精力。所以,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干脆把我排课选课期间的一些常规操作和调控方法和小伙伴们聊得详细点,尽可能减少大家的误会,投诉信也能少接点(回信真的很累~~~~~~)

        那么进入正体,一个一个说说我经常做的常规调整:

一、调整课程限选人数

        这个应该算是最常规的操作了。选课过程中或者每一轮结束时,如果某个课程或者某类课程的选课人数和课程容量差别较大,我就有可能去调整限选人数,有可能调高,也有可能调低。

        有小伙伴这时就要diss我了:“你个弱B,就不好选课前定好正确人数吗?”

        你以为我不想啊?说的好像我喜欢折腾似的。每次排课时,我都会根据各种数据结合经验去计算公共课的预选课量(具体算法不多说了,很复杂),但是要注意了,这只是“预”,每个学生选课的想法都不同,不可能“预”得那么准。你去食堂打饭,会看到饭菜正好被最后一名学生打光最后一勺吗?肯定不可能的,食堂只能预估大概多少学生来打饭,每种饭菜大概需要做多少,如果某天学生突然多了,后厨还会现开火多炒俩菜。选课也是同样道理,啥叫与时俱进啊,这么动态的调整不就是与时俱进嘛。

        那么限选人数增多了,又有小伙伴不干了:“青岛海大,最大选课网倒闭了!原价二十几、十几的课,通通0币中,教务处你不是人,你还我选课币,你还我血汗钱!”

        这种小伙伴我就不多说什么了,说的跟我不上调限选你就一定能选上似的。

        那么限选人数减少了,又又有小伙伴愤怒了:“本来我能0币中的课掉了,你还我课!”

        这种我就得多说几句了,情况一般都比较复杂。拿这次选课的毛概来说,崂山毛概当初我计算预选课量时,得到每班130的限选人数,可选课开始后,选课人数大大低于预期,平均下来连每班100人的规模都达不到,有的班甚至只有个位数的同学选课,这样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开课学院商讨了一下,决定下调限选人数以此平衡教学资源。我知道这种做法相当于给部分学生泼了一盆冷水,但另一个角度讲,更均衡的教学资源和更小的班级规模确实更加有利于教学。另外,下调限选人数也并不是宣判了未选中的小伙伴死刑,大家还是可以改选其他未满课程的,实在选不上还有咱们海大的特色环节“网申加课”呢,所以大可不必那么激动的说~~~~~~~~ 

二、停开&增开课程

        这可能是小伙伴们非议最少的操作了。课选的人太少就可能停开,课选人的太多就可能停开。注意!是“可能”。因为停不停、增不增都不是我来决定的,开课单位才有话语权,我只是一个联络员而已,提醒告知开课单位选课的情况。另外停开和增开很可能伴随着一些其他操作,比如调整限选人数,移动选课学生等等,就不详细展开说了。当然,课程停开侵害到小伙伴们的选课权益就不好了,一般我会想办法联系到选上课的小伙伴们,和他们商量换门别的课,算是一种补偿吧。

 

三、选课人数配平(“未选中”搬家)

        实话实说,我真的不知道给这个操作起个什么名字最准确,先上一张图吧。

调整图例

        这位小伙伴原本选了周二12节的大英Ⅱ,课程已满没有选中,但是有一节周四12节的大英Ⅱ还有名额,而且对于这位小伙伴又正合适。于是,选课结束后,我会把他调至周四12节之中,并保持原本的未选中状态。

        这样以来,这位小伙伴如果想上大英Ⅱ,只能通过网申途径申请周四12节的课;如果不想上大英Ⅱ,不去网申就OK了。

        这样做有几点好处:

        1、帮助一些懒汉们发现还有名额的课。其实本来应该是小伙伴们在选课时自己换的,但总有些人比较懒不愿意去找,所以我受受累,帮着找好了。

        2、方便开课单位进行加课审批。诸如“大英”这类开课班级非常多的公共课,审批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尽可能平均分配人数,但是扎堆选课的情况是避免不了的。我如果不进行人数配平,开课单位审批时就会比较纠结。

        3、提高加课审批通过率。第2点提到了对开课单位的好处,那么这第3点就是对小伙伴们的好处。人数配平以后,开课单位不纠结了,加课审批几乎可以闭眼通过了,人人都有课上了,岂不美哉。

        4、维护选课的相对公平性。要知道选满的课程都是经过了几轮选课的互相竞争,最终定出了胜者,如果一些人在仍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仍然加上了课,这对竞争胜利的小伙伴们是极不公平的。所以人数配平后,既维护了选中课程群体的利益,又仍然保留给落选者一丝生机,两全其美。

        这种调整方法从上个学期就开始了,大规模用于“大英”、“数学”等开多个班的公共课之中,实施以来,大部分小伙伴们表示理解和支持。当然,也有小部分“选课完美主义者”非常抗拒,认为我这样做是剥夺了他们加最喜欢课程的权力:“我没点服从调剂,凭什么调我?”“我只喜欢XX老师的课,不要调我,太没人性了!”~~~~~~~~~~~我只想说,学校设计加课申请制度是为了与选课规则互补,避免学生只是因为选课失利而影响学业,设计初衷是弥补刚性规则的不足,而不是让人利用加课申请去破坏游戏规则。加课申请只是低保工具,而不是投机工具。

        好了,就写到这,滚回去睡觉了,祝大家选课成功!最后提醒,加课申请这次从元旦就开始,别忘了在系统里提交。看审批结果甭着急,看早了也没用,放了假回到家看最稳,最好大年三十看,就当彩票开奖了,想想就刺激,你说不是吗?~~~~~~~~~~~~~


选课期间我很忙,那么我到底在忙什么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