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室哲哉——深層的美意識》第五章、十五萬個橡皮擦


書名:《小室哲哉——深層的美意識》(小室哲哉——深層の美意識)
著者:神山典士
發行人:野間佐和子
出版社:講談社
發行日期:1996年3月6日第一次出版
聲明:版權歸原著作權持有者,此譯文僅供粉絲交流,不用於營利商用,若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Disclaimer: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copyright holder, this translation is only for fans to communicate, not for commercial profit, if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me to delete it, thanks.

母親昱子如是說。
「TM的時候,應該是五、六年前吧。有一回看到哲哉嘟囔著說“看不到未來啊”。明明在那之前,總是很有信心地能預見未來,那個時候有著這樣的不安。
哲哉說那種話是很少見的,因此我對他那時不安的話語和表情記得很清楚」
【Dance Sound】(舞曲)
四季流逝。
小室哲哉的髮型從出道之際的麻花辮到露耳的短髮,再到變成充滿野性的金髮。
宇都宮出道的時候是紅髮,在錄製首張專輯的過程中一度變成了短髮,但因為有些顯孩子氣所以又回歸了長髮。
而木根在出道的時候就是「迷之成員」的設定,一概不出席各種宣傳活動。
主要推小室、宇都宮這種倒三角臉型、鼻子高挺的形象,以西洋樂的路線來進行包裝,而木根的形象顯然與這種路線不符合。
但是到第二張專輯的時候又修正了路線,木根從此就一直以一副帶墨鏡的形象出現在媒體前。
在做了許多不同的嘗試之後,新的轉機也出現了。使用計算機的器材日新月異地進步,被稱作「MIDI」的電子信號的質量也提高了,節奏也能通過計算機進行完美地操控。
能將聲音以電子數據的形式保存在軟盤之中,被稱作「採樣」的這一技術也得到了普及。舉個例子,假設你想要「60年代某位藝術家的鼓的音色」,立馬就能得到那個音源。
在錄音時使用計算機技術所創作的音樂,也可以在演唱會現場展現給大家。
這一時期,許多同時期出道的藝人都迎頭趕上了小室他們。比如Rebecca(日本搖滾樂隊),他們憑藉模仿60年代的Oldies樂隊,以女性為主唱而獲得了成功。以民謠為基本調的THE ALFEE也已經是「BEST TEN」音樂節目的常客了。
——TM NETWORK明明那麼大作聲勢地出道了,怎麼就沒有一夜爆紅呢。
音樂界也存在著這樣一種竊竊私語,小室自然心知肚明。但即便如此,小室依舊堅持己見,並不改變電子(computer)路線。一旦改變,那麼就不僅僅是TM NETWORK將失去自己的個性,而作為鍵盤手的自身的價值也將蕩然無存,這一點小室比誰都清楚。
萬事俱備之後,TM NETWORK進行的第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演唱會是在出道後的第二年,1985年的秋天。第二年86年,又在全國14地進行了巡演。
「終於能在現場演奏出令人滿意的音樂,是86年夏天在讀賣樂園舉行的露天演唱會」,之後小室這麼說道。
其中的一個轉機是在紐約錄音室錄製並於86年4月發表的單曲「Come on Let’s Dance」。這首曲子加入了黑人歌手的和聲,並且當時從義大利發源的techno、eurobeat音樂開始從歐洲風靡全球。而這首「Come on Let’s Dance」便吸取了這種舞曲的精華。
出道以來一直關照著三人的製作人小坂,當聽到這首歌的完成品時,終於有了「這或許可行啊」的感嘆。當時一同在紐約的歌手渡邊美里,每晚都看到小室前往播放舞曲的各式迪廳和俱樂部。其他的工作人員,也對這首歌抱以好評。
就是從這一時期開始,宇都宮也開始在舞台上展現性感的舞姿(體操),小室引入了黑人音樂「funky」這一節奏感,並向粉絲提出了「fanks」這一造語,樂隊開始給人傾向於舞曲的印象。
【Keyboard Tower】
TM NETWORK在銷量榜上首次獲得第一位是在出道的第三年。即於1987年4月發表的單曲「GET WILD」。
這之前已經陸續發表過4張專輯(其中含一張迷你專輯)和幾首單曲。
同一時刻,母親昱子看著在舞台上演出的小室,也高興地拍著手說道,「這不是成了嘛,哲哉!」
1987年6月24日,日本武道館演唱會。這是TM NETWORK的第三次全國巡演,也是在武道館的初次演出。小室在舞台中央搭建起了如塔樓一般壯觀,約30台之多的鍵盤。
昱子說,小室在業餘時期就十分嚮往,還記得他曾說「什麼時候現場演出時舞台中央能放滿一堆鍵盤啊」。
這算是搖滾屆的常規操作了吧。舞台中央站的是主唱,舞台右側是吉他手,左側是貝斯手。而鼓手則在舞台後方的中央,鍵盤手在後方左或右最不顯眼的位置。
而出現在武道館舞台正中央的「Keyboard Tower」,正如小室少年時期的夢的形象吧。
而在武道館這一萬人之多的粉絲之中,知道這一點的就只有昱子一人吧。
對於自認是「哲哉最初的粉絲」的昱子來說,這種快感與奪得榜單第一位或唱片銷量是不同的。
當時在舞台上的這副景象,某本面向年輕人的雜誌如此描述道。
被舞台正中無數聳立的機械所包圍,正縱橫馳騁地操縱著電子音的那個人,名為小室哲哉。
——(「Hot-Dog PRESS」1987年6月25日號)
雖然此前,在音樂雜誌上小室哲哉作為鍵盤手已經相當有名了,雜誌的教學連載頁上也開始尊稱其為「先生」。但是這個時候,頂多就是書寫「小室哲哉這個人」這種程度的介紹罷了。
讓鍵盤手制霸舞台中央的地位,以及奪得榜單第一,小室將這些所求一一收入囊中的時代來臨了。
後來小室如此寫道。
歇斯底里嘶吼的主唱,沒有比這更能表現搖滾的肉體了。而能彈奏出如此吼叫聲的吉他手,沒有比這更厲害的搖滾英雄了。而敲打出能讓主唱、吉他手躁動起來的鼓手,沒有比身處此地更能體會搖滾了。如果做到了這一切,那麼他們便是搖滾的精髓,同時也是搖滾的最高享受者。
對於選擇了鍵盤即合成器這條道路的我而言,也有著那種難得的快感。
並且電子樂有著與其同樣同等的快感與愉悅。搖滾的主唱、吉他手、鼓手所感受到的快感,於我也終於有所體會。
——(月刊「カドカワ」1993年3月號)
【酒店套房內的慶祝宴】
日復一日地奔波於演唱會中,80年代後半的某一日。從大阪某城市酒店的最高層俯瞰,可以望見臨近天黑的大阪風貌。
在窗邊佇立著的小室和木根,茫然望著這片景色片刻。
突然服務鈴響起,幾輛小推車載著各樣菜式進來。大大的桌子上,擺滿了兩人根本就吃不完的菜,還讓服務員助興開了香檳。
在兩人的記憶中,不是很明確為什麼偏在那一天會有如此閒情。演唱會、彩排、採訪、開會、電視演出,一直重複著這樣忙碌的生活。某一天突然有空了,不知從哪裡來的心血來潮,有種想要一起慶祝的心情。
為什麼會在那一天,是誰提出來的,因為什麼緣由,現在已經不得而知了。
仍舊清楚記得的是,從窗戶俯瞰而下的夕陽與一片橘紅的大阪風景,吃不完的菜和說不完的話。出道前後的許多回憶,以及終於走到今天的那種成就感。
「我們終於做到了啊」
「描繪的夢想終於實現了不是嘛」
「最初的時候,木根你不是還擔心真的能出道嗎?」
「小室你這傢伙才是嘴上還老說著“沒大礙、沒大礙”,明明就什麼根據都沒有嘛」
「我們,贏得了最後這次機會啊」
兩個人孩子氣地大談特談,在那一天非常奢侈地盡興了一把。小室非常討厭魚,原本連酒也不是很能喝,但唯獨那一天將一切拋之腦後,將菜單上有的菜品和酒類都點上了。這是獨屬二人的慶祝宴。
那個時候,無論去哪個城市開演唱會,會場都是滿員。武道館公演的票子在幾小時之內便售罄。來自電視台的演出邀請接踵而來,在「夜のhit Studio Deluxe」、「The Best Ten」等音樂節目上也有過出演的經歷。
一邊一副不情願上電視台的矯情樣兒,實際上內心害羞得一批。並且其實心裡打著小算盤,上電視台出演有助於唱片銷售啊。
不知不覺間,小室去各個城市開演唱會,都會多付錢將主辦者準備的房間升級成套房,這不僅是一種身份的象徵,也是考慮到能同時接待絡繹不絕而來的工作上的訪客,確保一個能會晤的場所。
並不專注於某一件事,像轉換電視頻道那般,同時進行N個企劃對小室來說是度過一天的最好方式。
轉換不同的頻道,將不同的自己展露人前,通過這一方式,會有意想不到的「movement」發生。俯瞰著以自我為中心而產生的漩渦,一圈一圈繼而擴展至世間。這個時候的小室,開始體會到這種喜悅。
從前這種漩渦僅擴散至像三多摩夥伴之間的企劃,慢慢地波及對象擴展到電視台製作人、大型廣告經銷商工作者、想要登上暢銷榜的偶像經紀人等等。
——TM NETWORK終於大火了啊。
二人沈浸在相同的喜悅之中。
但是日後再來窺探這二人當時心中此起彼伏的思緒,卻有稍稍不同。
這個時候的木根,對於TM NETWORK的走紅感到由衷的高興。不用再為服裝開銷、交通費等煩惱。各自都有自己的經紀人了,演唱會上也有隨從人員在身邊打理。自己開始出現在舞台上表演默劇,作為TM NETWORK的一員也有了自己的角色扮演。在組合中不再是「第三個人」,而是終於確立了屬於自己的位置。
但那時的小室,卻有著其它的心思。
——終於TM NETWORK「也」大賣了呢。
面對「走紅」這一現狀,木根和小室所表現的喜悅是相同的,但是對TM NETWORK卻有著不同的考慮。
這個時期,小室自身已經以作曲家身份向前邁開步伐。客觀地來講,是作曲家小室哲哉之名先被世人所知,而TM NETWORK是緊隨其後才紅的。
這場慶祝宴的一、兩年之前,當小室還在為「最後的機會」這句話而深感壓力的時候。另一個意想不到的機會卻降臨到了小室身上。
木根對彼時的情景還印象深刻。
【勝利剪刀手】
「小室要到啥時候才會來啊」
「這樣的日子他能來聯誼嗎?他不是很忙嗎?」
「雖說是重要的日子,但是談得順利的話,應該會有聯絡的」
那一天,木根和小室約好在酒吧見面。但是中途小室的日程有了變化,需要收拾完一件事之後才能過來。
木根和幾個音樂夥伴一起,在酒吧等著小室的到來。木根、北島健二、松本孝弘,桌子對面是聯誼的幾個女大學生。
當時木根27歲,出道一年半。還屬於是在公共場合露面也不會引起騷亂的「幸運兒」。
其他幾位音樂家也是如此。現在的話,松本和北島分別是B’z和fence of defense的吉他手,光是在街上晃悠就會引起轟動。
對這些個女大學生來說,這三人不久之後將會連發百萬單曲是想也想不到的事情吧。不知道聽誰說的,或許能和音樂人交朋友,便抱著淡淡的期待坐上這聯誼的座位而已。而對於即將現身的小室來說,她們也是持一樣的看法的吧。
同一時刻,小室正抱著祈禱一般的心情,等待著某個結果。
那一天,是自己的曲子「MY REVOLUTION」是否被TBS電視台採用為電視劇「セーラー服通り」主題歌的決定日。
1985年夏天將要終結的時候,Epic的小坂向小室提出為渡邊美里作曲的邀請。小室為那一年出道的渡邊美里的首張專輯「eyes」提供了三首曲子。那張專輯,對一個新人歌手來說是個不錯的成績。下一次還想請小室供曲作為單曲發售。
但是,事情又向著出人意料的方向發展。這首歌或許會被採用為TBS電視台連續劇的主題歌呢。
候補歌曲還有另外一首。如果能打敗競爭對手成功入選,那麼1986年的一月到三月,全國的電視台每週都會播放自己的曲子。當時,電視劇「金曜日の妻たちへ」的主題曲即小林明子的「恋に落ちて」這首歌大火,甚至大有擠進年度排行榜前十的勢頭。這是現在盛行電視劇tie-up策略的曙光初現。
對於老是為「最後的機會」而苦苦奮鬥的小室來說,這是想也想不到的機會。
聯誼會上,三個人等待著小室的到來。對於相識多年的老夥伴來說,只要看看終於露面的小室的表情,就知道結果是喜是憂了。
勝利剪刀手。
小室堆著滿臉笑容右手做出剪刀手的模樣進來了,而這個時候聯誼會正進行地火熱。
音樂夥伴之間無需過多言語。
「成了啊」「恭喜」「哎~都拿到tie-up了啊」
那一瞬間,聯誼會成了小室的慶祝宴。
「我還沒見過小室在酒吧這樣子開心過」,之後木根如此說道。
這個時候,小室初次了解了tie-up這種媒介的力量。之後在製作人時代通過tie-up戰略所獲得的成功,從這個時候便開始了。而且也應注意到這個時期作為作曲家被世人所知的事實也與之後的成功緊密相連。
【預感】
從錄製開始,小室便對小坂的委託十分上心。一般這種case的通常做法是,將完成的旋律用鋼琴或其它樂器簡單彈一下,錄音做成demo帶就轉交給工作人員了。
但當完成這首曲子的時候,小室卻親自前往渡邊美里的工作室,親自用鋼琴傳達了旋律。那是一首G調卻不使用G和弦,傾注心血而做成的曲子。
當一開始小室用鋼琴演奏旋律的時候,美里感覺背部彷彿有電流走過。
隔著厚玻璃窗在混音室里的錄音工程師伊東俊郎也用麥克風說「是首好曲子呢」。
小坂事先委託編曲的編曲家大村雅朗,那時還完全沒聽過小室哲哉這個名字。因此,抱著無意的心態最初聽這首歌的時候,「完全看不懂曲子開頭的展開」,以及為這一傾注心血的和弦進行而感到吃驚。尤其對大村來說,副歌部分轉調的用法之前在日本的歌曲中從未有過,是很新鮮的做法。
這之前的轉調用法,一般多是在第二次和聲部分提高半音的程度而已。但是這首曲子中途卻升高了3度。硬要說的話,像是美國Motown系(誕生於美國底特律的黑人音樂)的和弦進行。
雖然曲子還沒有歌詞和歌名,但是大村為了更加增強歌曲的氣勢感,將轉調之前的和弦進行了修改。小室原本指定的轉調之前的和弦「Ddim」給人不安定的感覺,大村因此在標準音基礎上升高4度,使用了「Gsus4」的和弦。
這樣,曲子就更加「明亮」、「華麗」、「富有生氣」,更易將曲子後半段傳遞給聽眾。
之後小室這麼說,「那首曲子的轉調部分雖然是自己的主意,但是轉調之前的和弦使用是大村先生的想法,決定這裡調子的是大村先生呢。大村先生對於這裡的想法使曲調更加明朗了,感覺獲益良多呢」
工作人員的預感是對的。1986年1月渡邊美里的單曲「MY REVOLUTION」一經推出,便在暢銷排行榜上的排名一路飆升,最終位列年度第5名,大賣70萬張。
小室在酒吧做出的勝利剪刀手,自然還無法預見到那樣的成功。但是在被「最後的機會」壓得透不過氣的每一天中,也算是能向他人誇耀的微弱之光。
【暢銷的要領】
「MY REVOLUTION」的成功,卻給小室帶來了遠比數字更具意義的東西。在當時的採訪中,還可以看到他這樣的發言。
我不認為「MY REVOLUTION」對我自身而言有什麼特別的。我不覺得這首歌的作曲或者旋律有著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和我之前的曲子沒有什麼分別。但結果這樣一首曲子居然大獲好評,也就是「大賣」這回事。
當然,也有歌聲的魅力、歌詞的魅力左右著,但是那個的話,我個人覺得TM也是有的。所以為什麼會這樣呢?「啊~應該這樣去做才會更易傳達給大眾啊」,讓我看到了這樣一種要領。
——藤井徹貫(《Hit Factory》,Sony Magazine)
正如小室所說,當時這首歌能火有著這樣幾點原因。
最大的原因,是當時19歲的歌手渡邊美里的存在。
從十歲出頭就開始接受聲樂訓練,擁有四個八度音的嗓子。當時在舞台上,會毫不在意地躺在地板上滾動,屬於這種能鼓動觀眾的熱情奔放的歌手。
之後連續10年,在西武球場成功地舉行了四萬人演唱會。被形容是當時處於全盛期的搖滾歌手——尾崎豐的「女版」。是屬於小室他們不擅長的,那種傳遞汗水與熱情的類型。
完成的曲子被命名為「MY REVOLUTION=自我革命」,表現了很強的自我主張與直面未來感。標題是小坂的主意。是有針對性地以十幾歲的年輕人為目標,一下子牢牢抓住他們的心。
當然電視劇自身20%左右的收視率也是其中一個原因,這為新人歌手和新人作曲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
小室說,「那個時候的音樂狀況,像我們這種幹練的、爽快的、有些酷的音樂是不賣的,努力地謳歌青春與汗水才比較受歡迎。美里也是屬於這種有活力的歌手,所以我想拿給她唱也是會暢銷的原因吧」
而這些和小室的音樂才能一起,創造了這次成功。
那個時候,早稻田實業的音樂教師大島接受了來自學生合奏「MY REVOLUTION」的提議。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旋律,還僅僅只是覺得是首不錯的歌而已。還沒有看到作曲家是小室哲哉就大吃一驚的程度,看來離這一點還需時日。
在三鷹,從前和木根一起舉行過業餘樂隊演唱會的Fillmore乐器店的店长游佐,接受了某業餘樂隊拷貝「MY REVOLUTION」這首曲子的請求。雖然爽爽快快地答應了,但是搞了一個晚上都沒拷貝下來,被和弦展開的複雜性所折服。看看作曲人的名字,寫著小室哲哉,但是並沒有想起來是10年前那個小身板的少年小室。
【作曲家】
暢銷的意義並不僅僅指數字的巨大。更是指作品離開創作者的手擴散開來的過程。
不認識小室的人,不知在哪個城市哼唱、演奏過「MY REVOLUTION」這首歌。這種聲波一般的迴旋又擴展到小室耳中。這種「迴旋」的軌跡越大,說明大眾越是喜愛這個作品,這是小室所初次感受到的。
而對於那個時刻的小室來說,這是從TM NETWORK的樂隊活動上所無法體會的感動。因此這個時候,對於小室自身而言「在音樂界有著特殊的立場」
——是TM NETWOTK的隊長,也擁有「作曲家」的頭銜。
從這個時候開始,小室進出海外都會在出國紀錄的職業欄中寫上「作曲家」。在自己核心音樂活動的TM NETWORK大火之前,小室自身已經在世間能夠安身立命了。
——之後讓TM NETWORK火起來就好了啊。
面對世間,小室明確地發起了這樣的挑戰。
這之後,當「MY REVOLUTION」在熱門排行榜上一路飆升的時候,小室開始著手進行單曲「Come on Let’s Dance」、以及後世的代表作專輯《Self Control》的製作。而「Get Wild」的大火是在之後的事了。
【視覺】(visual)
大阪的庆祝之夜。在和木根的举杯庆祝之中,小室被两种喜悦萦绕着。一个是TM NETWORK的成功,还有一个是自身作为作曲家身份的确立。但是越是體會這種喜悅,另一個思念便在腦中更加深刻。
與晴實醬訴說的關於「進軍世界」的夢想。
——若是做不到這一點,便沒法在專輯上寫下晴實的名字⋯⋯
不久,小室便去拜訪了Epic Sony的副社長丸山茂雄。
「我想進軍世界,總之想先去倫敦進行音樂活動,關於具體的方式,我想聽聽丸山先生的建議」
與丸山許久未見的小室,開門見山地就說明了自己的來意。
兩個人屬於是一年都見不上幾次面的關係,只有在重大課題上才會見面。對於當時小室的提議,丸山除了震驚還是震驚。丸山看著小室一路走來,不管是進行組合活動還是作為音樂家,他都有著巨大的成長。
因此「進軍世界」這句話倒不如說確實是很有小室的風格。
丸山回憶起四年前和小室的會面。那是TM NETWORK即將出道的時候,丸山對此仍印象深刻。
臨近出道的三個人來拜訪自己,丸山看到他們眼珠子都要掉出來了。那個時候,小室還是一縷縷的麻花長辮,宇都宮頂著一頭紅毛。三個人的衣服全是大紅大紫的原色,雖說這樣也不是不行。
當時的小室毫不畏縮地說道,「我想音樂的質量和浮誇的外表不是成反比的。在英國有著許多音樂和造型都很帥氣的樂隊,但日本的搖滾樂隊還是穿著T恤和牛仔。我想今後日本也會有許多這樣的視覺樂隊出現的」
【去往倫敦】
自那日的三年半後,眼前,誕生了從視覺、音樂上都打破日本舊有搖滾面貌的樂隊。
而他們的隊長,為了以前自身的嚮往,提出了想要前往英國的計劃。丸山考慮了一會兒,如此說道。
「能進軍世界是件不錯的事。但是,在日本成功了之後再面向世界,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在日本的成功並不會延續到歐美。先住在歐美,在那裏作為新人出道,但是不考慮怎麼賣得更好的話是不行的,我覺得想要大火是件不容易的事」
實際上這個時候的丸山已經考慮日後將鈴木杏樹這一新人歌手送往英國,在PWL事務所一邊工作(即Stock Aitken Waterman:小室亦取經過的英倫舞曲製作黃金團隊),看機會再從英國出道。有此考慮的還有一位男性藝人鈴木賢司。
當然,這些都是實驗性的嘗試。
當時丸山高舉著在日本大賣之後便「進軍世界」的旗幟,花費了大量資金將藝人送到海外,卻只能苦苦望著他們奮鬥的身姿。首先日本人不可能有那麼地道的發音,歐美自己就有那麼多藝人,怎麼會特地來聽你這種發音爛的英文歌呢。這不就單純是藝人本身的任性妄為嘛,他們只想著凱旋歸國之後,被媒體大肆吹捧一番而已。
有過那麼多的前例,這種想法在丸山心中越來越強烈。
或許還有不同的方式可以一試。為了證明這一點,丸山決定用自己的方式。
那個時候,丸山是這麼考慮的。
——TM NETWORK的隊長好在不是主唱,而且也不是樂隊,而是高度自由的組合形式。所以去尋找一個海外的主唱,再進行出道也是個方法啊。
關於自己的這個想法,丸山如此說道。「小室君,好好考慮一下,同時製作TM Japan和TM International兩個團隊如何呢?在英國尋找主唱,然後再進軍世界怎樣」(可以聽聽小室solo專輯《Seven Days War》原聲專輯中「Fun Factory」一首,算是當時小室製作的TM International的一個「遺跡」)
關於這樣的方案,小室曾經也有考慮過。想過和澳大利亞籍的Mike還有木根一起出道,小室自然不會對丸山的主意有何異議。
這個計劃很快便實行起來,小室也在著手準備離開日本。
丸山當時和蒸蒸日上的英國維京唱片公司(Virgin Records)的Kaz·宇都宮這個男人取得了聯繫。他幾乎是唯一一個在歐美音樂界取得了成功的日本商人。小室如果想要實現自己的夢想,去聽聽這個人的建議是最好不過了。Epic這一邊,也安排以前進行過海外藝人挖掘工作的人員隨行,一切準備就緒。
小室旅英是在1988年4月。自那之後的近一年時間,一直居住在克雷迪頓的高級住宅區,過著沈浸在音樂的每一天。
【Produce System】
之後小室如此說道。
「當時去往英國,確實是初次考慮作為進軍海外的一個支點。但是結果讓我知道了自己的力不從心,我想只能以此為契機再重新開始。從前自己一直在合成器音樂上鑽牛角尖,到了那邊,通過了解那邊的音樂家,你會再次認識到現場演奏的美妙。我心中也萌發了回顧復古的想法。
而且也認識到了自己作為“藝人”的局限性。在和對方音樂家一起在錄音室工作的過程中,發現比起作為藝人,自己可能更適合往製作人方向發展」
倫敦時代——。小室確實發掘出了「TM International」的候補女性主唱。她在那一年的12月開始,作為具有歌劇色彩的「Carol」演唱會的女主角,踏上了日本的舞台。
但是這個項目沒有進一步繼續下去。比起結成「TM International」進軍世界,小室當時更熱心的是,支撐著英國音樂界的製作人聯盟,在舞曲俱樂部流行的被稱作「Rave」的舞曲屆。
當時,小室如此考慮。
——從藝人的立場來看,如果自身沒法散發足夠大的魅力那麼將無法吸引大眾。但是如果是制作人的话,就算人格魅力不够,只要歌曲能引起話題,還是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感。與其作為藝人接受採訪,進行宣傳活動,我覺得把時間花費在錄音室的工作上更有意義。
小室在倫敦與過去曾製作過像Bananarama、Kylie Minogue、Donna Summer、Cliff Richard、Shakatak這樣世界級歌星的製作人團隊PWL一起共事。和那裡的工作人員一起完成了電影「僕らの七日間戦争」的原聲碟,專輯「CAROL」的錄製。小室的音樂觀有了新的要素,那就是音樂製作人的思維以及舞曲模式。
【卡拉OK&disco】
第二年1989年,小室將自己目前已有的一些曲子交由海外的幾位權威製作人,讓他們以自己的喜好進行編曲,策畫了「DRESS」這張專輯。當曲子再次回到小室的手中,萬沒料到它們全部被製作成了舞曲的形式。
——世界正在向舞曲靠攏。
小室對此越來越確信。
同一時間,在英國度過了一年時間的小室归国了,而日本也正发生着激烈的变化。
其中之一,卡拉OK实现了低龄化。1988年卡拉OK包厢诞生,卡拉OK从醉汉的酒臭味中解放出来,是誰都可以享受的100日圓一曲的休閒方式。而收錄其中的歌曲不再以演歌為中心,以當時暢銷排行榜的曲子為主,成了時興的東西。
其結果是,以前是大人專屬娛樂的卡拉OK,漸漸向十幾歲的年輕人擴展。以往的年輕人在觀眾席中觀望著謳歌青春與汗水的搖滾歌手,而現在的他們更熱衷於在卡拉OK包廂中自娛自唱。
1986還誕生了以「maharaja」為代表的迪斯可熱潮。
但由於風月場所經營法的進一步嚴格規定,迪廳在午夜12點就關店了,無處可玩的年輕人們,只能在卡拉OK吧和卡拉OK包廂來回玩,直到黎明始發電車發動。
音樂屆,也全部傾向十幾歲的年輕人,開始摸索製作以卡拉OK為意識的歌曲。
【百萬銷量】
更加刺激小室的是,支撐著卡拉OK需求的,即在90年代突然登場的百萬銷量單曲。
1989年,由5位女性組成的搖滾樂隊「PRINCESS PRINCESS」霸佔了年度排行榜的第一第二位。兩首曲子都有近80萬的銷量。緊接著1990年,B.B.QUEENS的動漫「櫻桃小丸子」tie-up曲「踊るポンポコリン」突破了100萬的銷量。到了1991年,原Off Course 組合的小田和正、CHAGE&ASKA、KAN、槇原敬之、小泉今日子、B’z一個個都突破了百萬銷量,成為了百萬銷量的藝人。
小室首次以卡拉OK為意識製作的曲子是1991年的「Love Train」。等到反應過來,新人們一個個超越了自己,往排行榜攀升。TM NETWORK不得不從音樂現狀的最前線後退一步。
當然,究其原因並非是TM NETWORK的人氣有所下降。
新曲一經發售,毫無例外是排行榜第一位,但是卻後勁不足。當時TM NETWORK的粉絲俱樂部登記有5萬之多的人,唱片發售後確實也賣到了50萬張之餘。這對普通的藝人來說,也是個足以吃驚的大數字了。
但是,卻再也無法突破上述的數字了。樂曲的魅力只能傳達給「粉絲」,卻無法傳達給「大眾」,銷量也無法達到百萬。無法像從前的「MY REVOLUTION」那樣,刻畫一圈圈的「迴旋」傳遞給大眾。
這令小室不甚心煩。為了打破這樣的僵局,小室嘗試了種種方式。
1989年夏天「CAROL」巡演一結束,小室就中止了組合的活動,而開始了solo活動。那個時候發表的solo單曲以及solo專輯,確實在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但即便如此,最大限度也只有50萬左右。
另一邊,從前的音樂夥伴松本孝弘所組成的B’z出道了,很快便達成了百萬銷量。
而B’z的製作人,有著長期經營音樂事務所的經驗,以及對音樂的基礎有著獨特的市場直覺,那便是Being集團的長戶大幸。自身策劃的B.B.QUEENS大獲成功之後,更加勢如破竹般席捲了整個唱片業界。
「趁TM NETWORK暫時休止的時候,找一個和小室他們相似的主唱,來做個新組合吧」
關於長戶的這個傳聞到了小室的耳中。
長戶那雙作為製作人的慧眼,將80年代後期持續升溫的樂隊潮中的業餘部分一掃而過,而將目光鎖定在了有著專業志向的樂隊上。他所製作的由松本孝弘和稻葉浩志組成的B’z,表現出來的電子性以及形象,的確與TM NETWORK有著相似之處。
比小室更早一步牢牢抓住大眾心理的是Being。靠著相似的手法,長戶又製作了幾組藝人,最終1993年年度排行榜前十中有6首屬於Being。
古舊之物難逃被新興事物驅逐之命運。
出道於既沒CD也沒卡拉OK年代的TM NETWORK,和背後由長戶這一製作人所掌控,用盡tie-up法與卡拉OK效應的Being相比,勝負明朗。
「只憑音樂性的話,明明我們絕不居人下風」
當時的小室對著親友,如此不甘心地發洩道。
【感受重力加速度】
「看不見啊」
那個時候,小室少見地在母親昱子面前顯露疲態。
「看得見」、「看不見」這一說話方式,是TM NETWORK出道之時的製作人小坂洋二的口頭禪。在六、七的交往之中,小室潛移默化地感染了這種獨特的說話方式。
比如,在考慮演唱會的企劃時,在歌曲的哪一部分燈光應該射到舞台。在這裡舞蹈演員應該登場,演奏應該在此將全場推至高潮。
在這樣的談話中,小室能在腦海中清晰地「看見」興奮的觀眾。
又或者說,在英國的俱樂部聽著eurobeat的舞曲,也可以「預見」隨著節奏狂熱舞動的日本粉絲的情景。
當然在鍵盤前作曲的時候,就算沒有樂譜,小室也已經能「看見」製作完美的旋律和編曲。
無論面對什麼,只要腦內能「看見」未來的景象,之後就像孩童去填色素描稿一樣,交給底下的工作人員就行了。像這樣的創作方式,小室從這個時期開始便在執行了。
但是,已經迎來自出道之始的第6年,卻無法再看見至關重要的TM NETWORK活動的未來像。
首先,固定化的粉絲圈無法擴展這一煩惱,在小室腦海揮之不去。
五萬人登記在冊的粉絲俱樂部,無法突破的單曲50萬、專輯90萬銷量。雖然,這是足以顯示日本頭號藝人的銷售數字了。但是這個數字,不管做什麼嘗試,都不增不減。
小室所喜好的,是體會那種事物加速度的一瞬間。
與其乘坐穩定的速度100邁的車子,還不如從10邁升到80邁這一過程更讓人有快感。
無論做什麼都一成不變的現狀,已經讓小室無從感受快感。但這種煩惱,卻是沒法向外透露的。就算說了也只會討人嫌,也未必能獲得他人的理解。
越掙扎只會越陷越深,而這一煩惱,深深地沉澱在小室心底。
另一方面,組合已再沒可能朝著世界進發了。原本,木根對海外就沒什麼興趣。如果再把宇都宮換成國外的歌手,那麼組合與其叫做「TM International」不如改名叫「小室 International」吧。
如果還要不死心地把這件事幹下去,那麼就得面臨TM解散的危機了。並且三個人也各自有solo活動了,木根作為作家出道了,宇都宮在電視劇中也有了演員的嘗試。但此時兩人的共通點是「還沒有自信」這句話。
【數字上的自卑感】
想一個人單幹——。
這個時候的小室,有了十分明顯的自我意識。在出道的時候,選擇「組合」而非「樂隊」這一名稱,也是有著以「自身個人」而活動的意識。但是就這樣將其他二位隨意甩開也是難以做到的。當然小室自身也並非說就一定能保證solo成功,自己所冒的風險不能也讓木根宇都宮一起承擔。
另外,和事務所的關係也變得緊張起來。
當時,小室的興趣偏向於影像。1990年和角川書店的社長角川春樹會面,擔任了電影「天と地と」的音樂監督,開始對電影感興趣。1991年,小室還創立過「Gram-Demy」這一電影公司,從公司名葛萊美(Grammy)和奧斯卡(Academy)的組合名,多少可以窺見當時小室的夢想。
但是這麼做的話,小室的形象就不符合出道以來事務所一向的準則。
在音樂界十年如一日重複著這樣一句話。藝人們自己掙的錢,需用來投入自己的再創作之中。新的樂器、計算機、海外錄製費、最新的影像製作等等。為了擴展自身創造活動而花費的錢,是不計算在開銷內的,這是藝人的立場。
但是對於事務所而言,為了確保藝人銷售量以及經營穩定,會考慮挖掘新的藝人以及進行其它投資事業。如果不考慮錢=開銷的話,是沒法維持經營的。本來就是與安穩兩極化的藝人,和追求安穩利益最大化的事務所之間的關係,可想而知就有摩擦了。
「把TM NETWORK更名再次出道如何呢」
這一時期,小室向木根和宇都宮作出了這樣的提案。事務所也好三人的關係也好樂曲製作也好,全都回歸一張白紙重新開始。這是小室在「看不見」的苦境中的不得已而為之。
實際上,1990年8月,TM NETWORK更名為TMN進行了renewal(再生)的嘗試。事務所經營也掌握在自己手中,從整體到細節都可以由自己掌握。
但諷刺的是,不論小室做什麼都無法從左右為難的處境中解放出來。
「MY REVOLUTION」——。
自身過去這首曲子的存在卻成了最難逾越的高牆。
後來小室這麼說道。「MY REVOLUTION」之後,不管是「CAROL」還是「GET WILD」,TM從銷量的數字上來看都沒法達到美里。明明看起來超有人氣的樣子,TM卻一回也沒拿到過百萬,真是令人費解,在數字上一直令我有種自卑感。雖然也拿到過排行榜第一位,也上過電視台,人氣也不低,自己的心底卻生出一種不快。
「就有一種,沒法從心底實實在在可自傲的感覺,處於一種沒法認可自己成就的狀態」
從1986年到1990年,小室作為作曲家為其他藝人提供的曲子,也有10首以上進了暢銷榜的前十。給TM NETWORK的曲子也有10首進榜。約5年的時間創作出了近20首的暢銷曲。
1990年的年收入約2億日圓,甚至個人還持有當時價值1億日圓的最先進的合成器。作為作曲家已經攀登到成功的頂峰。
但是和美里一起體會過的那種「大眾」的感覺,在那個時刻卻沒法從TMN身上獲取。
能創作出一時的暢銷曲,卻沒法創造出經久不衰的傳世之作。
進退兩難的TMN,已經壓得小室喘不過氣。
【Eurobeat】
「我們可是有著15萬的粉絲哦,如果我們出橡皮擦的話,他們也是會買單的哦」
1991年的秋天,當時小室在常住的城市酒店內的茶室,會見了當時新興的唱片公司「AVEX.D.D」的年輕專務。松浦勝人還記得當時小室說的這番話。
松浦說,「最初介紹小室先生給我們認識的是,和我們有關係的廣告經銷商的工作人員。他在說向小室先生借了法拉利什麼的,小室先生當時不是有好幾台法拉利嘛。我自己呢也很喜歡車,當然也知道TMN的事,所以就拜託他介紹認識了。實際上見面了,感覺是個和善的人呢」
當時兩人關於「Eurobeat」相談甚歡。從小室來看,AVEX這個名號,僅限於一家不起眼的小唱片公司。而且眼前這個松浦,還要比自己小7歲,有著一種高中生的稚氣。
當時在町田本部的AVEX,進口歐洲的Eurobeat舞曲,打包成精選塞進一張CD裡進行販賣。還和麻布的disco「maharaja」公司合作策劃了「maharaja night」的專輯。之後還與風靡一時的disco跳舞台的「Juliana」合作推出了「Juliana Tokyo」專輯。是舞曲幕後推手一般的存在。
松浦,正是那間公司的頂梁柱。大學時代一直沈浸在Eurobeat舞曲之中,希望找出那些能在日本暢銷和受歡迎的曲子和歌手,讓他們大紅大紫。日後使Avex躋身於業界前例的這雙「耳朵」,已經引起了音樂界的關注。
可以說那一天的會面,是開始經手日式舞曲的小室和一邊倒傾向於歐洲舞曲的松浦之間的國際會談。
當然從音樂界的身份來說,這個時候的松浦還不及小室。因此在這次見面之前,松浦為了不失禮於人,還重新去聽了TMN的專輯。
——這麼一聽吧,感覺小室哲哉的音樂也並不遜色於歐洲舞曲。
那是松浦的印象。並且那時浮現了一個想法。
——把TMN的曲子重制成Eurobeat怎麼樣呢?
旋律不變,把節奏、樂器編排、還有人聲都換了,給歌曲賦予新的生命如何。被稱作「reproduction」的這一做法,當時的南天群星、松任谷由實與海外音樂家一起獲得了成功。如果這一招可行的話,那麼以後日本的迪廳或許就不用只放外國歌曲了,放我們自己的音樂就可以了啊。
面對松浦的提議,小室便舉出了上述「15萬個橡皮擦」的例子。
也就是說,不管做什麼結果只是那些固定的TM粉絲內部消化而已。小室這一心灰意冷的斷想。
原本,對自打出生頭一次和藝人面對面交談的松浦而言,此時還不能窺探到小室內心的真實想法。但這個時候的松浦卻暗想,「這番話要是被粉絲聽到的話會大吃一驚吧」,是種想要撇掉粉絲的冷淡反應。
【Reproduction】
但是靠自己的「耳朵」在公司成立的四年內,便獲利了20億日圓的松浦來說,他也是十分固執,不會因為小室的一番話而輕易罷休。當時的Avex已經成功製作了Juliana的CD,對於投入新策劃的資金是充足的。
現在只有這麼去做,現在應該這麼去做,擁有這樣直覺的松浦喋喋不休地說服著小室。
「那麼只在迪廳這種地方播放怎樣,那裡沒有小室先生的粉絲,那麼做的話就能傳遞給15萬個“橡皮擦”之外的人了」
當時的Juliana是面向白領商人的迪廳。穿著火辣跳舞的女性是媒體大書特書的對象,實際上聚集在這裡的都是下班回家的二十幾歲的男女。也就是說,和十幾歲的TMN粉絲完全是不同世代不同音樂嗜好的人群。
面對還是沒有點頭答應的小室,松浦擅自將TMN的一首曲子送到了義大利一位名叫Dave Rodgers(沒錯,就是逮蝦婦的作者。其實之前TMN的首張混音專小室已經和他合作過了,之後也一直在合作,甚至到了10年代globe的remode也是他混的)的製作人手中,讓其重新製作。沒過多久,再次拿著完成品出現在小室面前。
「那就試試看吧」
小室說出這句話,是來自聽過後的判斷。
終於在1992年9月,TMN所有歌曲的重制工作完成了,「TMN Songs Meets Disco style」,這張CD由AVEX D.D.發行。但小室和松浦的預想落空了,這張CD在暢銷榜上最高4位,總共賣了近20萬張。但小室看到這個數字,心中不知哪裡動了一下。雖然和TMN的專輯來比這不過是個小數目,但這毫無疑問是來自TMN粉絲之外的人群銷量。
同一時期,小室也以全國的迪廳為舞台,開始了自己的企劃。
「TK Tracks Night」
在TMN名為「EXPO」巡演進行的同時,小室在日本全國各地,舉行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舞曲派對。
【Dance Contest】
小室的目標是,在日本也流行開自己曾在英國體驗過的舞曲。但是如果把在歐洲流行的Eurobeat原樣搬回日本,恐怕不會輕易被日本人所接受。日本人所喜好的樂曲是怎樣的呢?聚集在迪廳裡的年輕人的喜好究竟是什麼?能令迪廳氣氛燥起來的曲子和演唱會的曲子又有什麼區別呢?
小室不光播放TMN的曲子,也會攜帶其他藝人的專輯去迪廳,自己親自擔任DJ上台播放歌曲,去觀察客人的反應。
作為小室的助手、這場活動的幕後工作人員,千葉龍平(現White Atlas社長,Avex藝能事務所)還清楚記得當時的情景。
「一開始小室先生對於活動名裡頭有自己的名字有種抵觸感,可以的話最好不要有,不然自己的粉絲就會蜂擁而至。但是迪廳持有者希望能招攬更多的人,於是還是想用小室哲哉的名字。
其實當時TMN對於泡迪廳的人群來說不是很有人氣。小室?那是誰啊?有這樣一種感覺在。客源完全是不同的人。因此雖然最初是小室先生的策劃,但是全國只有10家迪廳參與了。
所以那些迪廳持有者才會希望起碼要用小室先生的名字吧,不然就招攬不來客源。但是活動開始之後,反響十分之好,哪裡都爆滿。結果由於太有人氣中途又有許多迪廳希望參與活動,海報又重新印刷了三回。
小室先生那個時候因為自己的曲目不足,也會播放其他藝人的歌曲。我想嘗試了各種各樣的類型。當然,就連作為競爭對手的B’z的曲子也會播放」
TMN演唱會結束的深夜,小室先生會留木根和宇都宮兩人在酒店,自己則去迪廳當DJ播放歌曲。有時也會把合成器帶去,隨著播放的唱片一起演奏。
同時以觀眾為對象,也會舉行「Dance Contest」。只要發現能用漂亮的動作令會場沸騰的年輕人,就把他們叫到東京進行聲樂測試。
這個時候,小室有了新的想法。
這裡有他的這樣一番話。
「迪斯科和卡拉OK,這兩者之間還存在著未開發的市場。喜歡泡迪廳的年輕人過了12點,就會轉戰卡拉OK。但是卡拉OK卻缺少能令人隨之舞動的歌曲。
有人氣的都是松任谷由實和南天群星這樣的抒情慢歌或歌謠曲。
而對於這幫人,如果有自己能隨之舞動歌唱的曲子,我相信一定會大受歡迎。其條件是,可以用日語來歌唱,再配上舞者帥氣舞動的影像。
也就是說,將舞蹈與卡拉OK組合起來的做法。
這個時候,小室好像又恢復了「預見」的能力。而將這個念頭塗上色彩的是之後的trf。
主唱Yuki是在岐阜的「Dance Contest」中脫穎而出,在東京經過聲樂考驗選定的。
比賽最初的時候,小室原本考慮組合在其它的唱片公司出道而非Avex。但是,那家公司卻不願提供支持。(我猜一下應該是Sony,畢竟最近集美嘮嗑裡小室說了很多Sony當時保守啥也不讓他幹的話)
但是這個時候Avex的松浦出現了。松浦所策劃的「TMN Songs Meets Disco Style」這張專輯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比起這個更重要的是,這張專輯的製作過程牽扯著太多的利益關係,而松浦卻能以驚人的速度清除一切障礙完成,這讓小室刮目相看。
【疾馳】
沒過多久,這回換小室邀約松浦會談了。
「Tetsuya Komuro Rave Factory」
之後改名為trf的表演組合從Avex出道的企劃書交到了松浦的手中。當然,松浦完全無異議地接受了。
1992年底,這個組合在橫濱舉行的Rave Party揭下了面紗。翌年2月,組合減員到5人組,以trf的名義出道。
有了Avex=松浦這一得力助手,誰也無法阻止小室的行動。
小室開始向著「製作人」、「舞曲」加速疾馳。但是,從某種角度來看,也有一味橫衝猛撞想要沖開眼前障礙的暴走一面。
「再次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小室君,已經是誰也無法阻止的狀況了。如果強行阻止,那發生事故是必然的」
Epic的丸山回顧當時的情況如是說。
「原本對於任何藝人我們都是一視同仁的,我們並不想阻止他們想進行的活動,這是我們的基本方針。因此我們同樣也不想阻止小室君的活動,甚至為了能讓他進行地更加順利,我們願意在前頭充當守護的巡邏車」
trf出道的1993年2月,小室哲哉還是Epic的專屬藝人。而把這個名字以「製作人」的名義印刷在其它唱片公司發行的CD上。
這在音樂界可是件不小的事。
縱觀當時的日本音樂界,獨立的製作人也是十分之少。說起製作人這個角色,一般歸屬於唱片公司的職員,就算是藝人擔任製作人,一般也是藝人退役後自己和唱片公司簽約,屬於唱片公司的專聘製作人。
而自己本身就屬於是頂級藝人,還為其它公司的藝人擔任製作人,這種存在怎麼想都很另類。
之前決定由Avex製作發行「TMN Songs Meets Disco Style」這張專輯就引起了Epic內部激烈的討論。
「小室這麼搞不是違反合同了嘛」
那是Epic超過半數人的意見。在策劃的最初,松浦和千葉兩個人三天兩頭去青山Epic的事務所,腿都快跑斷了。
「既沒有小室先生的演奏,主唱也是外國人。最重要的是,小室先生本人是同意的不會有問題的」
這是松浦的說辭。
但是在日本,就算合同條文寫得清清楚楚,但還有「道義」這樣一種東西在。不可忽視它的存在,不然也不會有之後的事情發生。
松浦執著地一遍遍與之交涉,表示決不會給小室先生未來的活動帶來任何障礙。
最後,將「TMN Meets Disco Style」改成「TMN Songs Meets Disco Style」這個名字是Epic最後的妥協。因為不是TMN與Avex之間的合作,只是TMN的歌曲遇見Avex而已。
【音樂事業】
第二年1993年,事態發展得更加嚴重了。
小室說已經在製作從Avex出道的trf組合。這自然會涉及作詞作曲的工作。如果允許這一活動的話,那無疑是違反了與Epic簽訂的專屬藝人合同。誰都會這麼想的吧。
那個時候,約談小室的是丸山。有問題找丸山最可靠。對丸山來說,小室出道三年半後曾與他有過「進發世界」的交談,然後又過了三年半,這次是與他關於「製作人」的相談。對於已經自作主張疾馳而行的小室,Epic內部能處理這件事的只有丸山。
——兩個人一年都見不上一兩回,每次見面必定是是小室君又給我「捅大簍子」了。
丸山在心中苦笑。
這個時候丸山提出了「引導小室」的提案,把小室所屬的事務所安置到丸山用Sony資本開設的新公司來。
那之前,丸山剛剛在商業方面被人上了一課。
那是美國CBS Sony的在籍藝人Julio Iglesias來日本的時候。Julio邀請Sony的相關人士一起去餐廳聚餐。
到了結帳的時候給了我雙重的震驚。
其一是Julio說自己邀請的就應該自己付錢。其二,雖然經紀人就在身邊,但是Julio自己拿出金卡付錢,也自己收回帳單。
丸山說,「像Julio Iglesias這樣的藝人來日本,一般都應該由唱片公司負責開銷。但他卻說不需要。我想應該是所屬的事務所來付錢吧,然後他自己開始付錢了,給我整懵逼了。一旁的經紀人還一副理所當然的模樣。但是之後了解了原因,也就明白了」
那個時候,丸山所學到的是「一個藝人&一個經紀人」這種歐美音樂界的商業模式。Julio本身有著自己的事務所,再和經紀人簽訂協議將商業事務全權委託他打理。和日本經紀公司那樣同時簽好幾個藝人,付給藝人薪資不同,反而是經紀公司變成了被雇用的一方。
所以當Julio和其他人來往的時候,金錢=決定權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而在日本,表面上藝人在台前,背後的經濟卻掌握在經紀公司手上。
如果按照這一方式的話,藝人可以對自己的經濟負責,那麼經紀公司無需擔心把掙來的錢投資到新人身上,也不用考慮其它的投資。反過來是藝人支付相應的報酬給經紀人,自己決定唱片、演唱會的費用分擔。
除此之外,丸山也對日本演藝界舊有的音樂產業的現狀感到無奈。所以想從Sony集團中建立合理的歐美類型的經紀人公司。如果小室能過來的話,那他想進行的製作人活動就好處理了。
當時小室已經從TMN事務所獨立出來,而且擁有自己的事務所。
後來那個公司被命名為「倒著讀的Sony」,而且還在它前頭加上否定語「Anti」,即「Antinos」。
而它簽約的第一個藝人便是小室哲哉。
丸山說,「就這樣我作為Antinos的社長,小室君和其它公司進行的製作人活動Antinos也可以管理。這樣同屬Sony集團,Sony Epic內部對小室君的反對聲也會小一點吧。所以trf活動一開始的時候,我也指示公司內部不要去干涉小室君的製作人活動。
這種方式在歐美是理所當然的存在,我想是保護藝人權益的最佳方法吧」
1993年2月發表的trf的首張專輯「trf TK RAVE FACTORY」,最後的版權信息是這樣寫的。
「TETSUYA KOMURO BY COURTESY OF THE EPIC SONY」
「courtesy」這個詞,應該翻譯成「好意」吧。這是小室自主加上去的後綴,這也證明了他與丸山、「Epic」之間的信任關係吧。
就這樣小室的活動環境已經整頓完備。「舞曲」與「製作人」的未來已經「可見」。
但是,小室還有TMN的活動,自己一手促成的組合又該如何處理呢?同trf一起加速前進的小室,以及進入安穩期止步不前的TMN,這是顯而易見的事。被甩在疾馳的列車後頭的風景,變得越來越小,隨著時間流逝輪廓也越發模糊。
到底選擇哪一個,結果可想而知。
為此,不得不為三個人10年的活動畫上一個休止符了。從前窮追不捨地對著木根說的那句話,現在又要反過來問自己了。
——是守著現在的女朋友呢,還是交個新女朋友開始新生活呢?
雖然從現在來看答案已經揭曉,但就算是對那麼厲害的小室來說,這也不是能輕易回答的難題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