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认知驱动》——周岭

2023-08-23 21:53 作者:但空无一人  | 我要投稿

1、我们总是享受努力奋斗的状态,却少有产出作品的意识,这就是培养习惯容易,产出作品很难,习惯的评判标准可高可低,可紧可松。产出技能或者是所学的成果受到外界的评价或者是自己应用中的困难影响比习惯难得多,这就是很多人喜欢向内成长而回避向外成长的原因。
2、作者在结语中强调创造的重要性,这与《与神对话》中自己是世界的造物主,必须去创造才能经验到本我的说法一致。
在此,作者先摆明,
三个层次的精神世界:
一、消费(消费别人的产出成果)——不需要有生活目标
二、生产(例如每天的工作和上班,单一的工作为他人创造价值)——你的目标是老板的目标
三、创造(创造属于自己的成果,论证本我)——追求生命的价值
培养创造力的重要点:输出意识、价值意识、及时反馈。有效价值应为独特且对自己或者他人有长期价值的东西。
3、   创造价值的两种方式:
复制:投入A产生B,可持续产生B
转换:投入A产生B,停止投入就没有收益了
(这话不如叫可持续发展贴切点,假如你现在处于单纯转换状态,想办法可以由转换变成复制状态)“当然,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一开始都只能通过“转换”类技能来维持自己的生活,但若你的眼光足够长远,就应该尽早储备并打磨一项“复制”类技能,让自己逐渐摆脱生活的引力,获取人生自由。”

4、价值规律:

只有当自身创造的价值足够大时,我们才能被他人强烈的需要,才能参与到更大的社会交换中,才能获得对方的对等反馈。(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这就产生了另一个说法,要有利他之心,

5、学习知识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更好的审视自己和感知世界,有了感知才能更好的定位和应对。

6、“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感谢,即使碰上坏事、遇到灾难,也要心存感激,说声谢谢。”他甚至还强调:“必须用理性把这句话灌进自己的头脑,就算感谢的情绪冒不出来,也要说服自己。”

7、语言和思维之间是一个双向通道,他们是双向影响的。“语言-态度-行为-结果”

8、提醒自己口出善言,多体察别人的感受,会让别人和自己都变得更好。

9、【比如在事情开始的阶段,他会让自己睡也想、醒也想,一天24小时不断地思考、透彻地思考,让自己从头顶到脚底,全身充满“非同寻常的、强烈的愿望”。他说:“如果从身上某处切开,流出来的不是血,而是这种‘愿望’。”】

10、警惕二元对立,非黑即白——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如此简单,所以它构建了一个极为确定的世界,让我们可以快速轻松地认知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事物——它们几乎都可以用二元法来分类:男女、老幼、高矮、胖瘦、春秋、冬夏、晴雨、昼夜……

       在非黑即白的世界里,人们只能容纳自己喜欢的事物,只能接受自己喜欢的秩序。稍有扰动,外界局面就会让自己感到非常棘手,而内心世界也很容易滑向崩溃的边缘。真实世界原本就是复杂的,如果一直活在二元世界中,我们的生存空间就会变得非常狭窄,因为越深入生活和社会,我们就会接触越多自己不喜欢的人、不喜欢的事。我们会遇到不喜欢的老板、不喜欢的同事、不喜欢的工作,会对年迈父母的唠叨不耐烦、对年幼孩子的哭闹心烦……如果对一切只有厌恶和排斥,那岂不是要郁闷一辈子?

      如果不主动走出二元对立的世界,我们永远也认识不到这个世界的真实样貌,无法应对复杂和混乱的局面。  

我们终要走向复杂的世界。而复杂,意味着更多的变化和不确定,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丰富和精彩,我们要想领略生命的丰富和精彩,就要学会应对变化和不确定。

    复杂世界里,事情的演变需要一个过程,结果往往会有延迟,当下的局面往往并不是最终的结果,所以成熟的人并不急于得到即时结果,不会让当下的不确定束缚自己,而是保持适当的沉默和耐心,继续专注于手头的事情,等待最佳时机的到来。

13、允许自己做自己,允许别人做别人,接受复杂的别人和一定混乱的世界。换句话说,不确定的人生是正常的,你永远也无法完全掌控得了你自己的生活,所以允许不确定的情况发生。生命的美妙之处就在于不确定的人生,有挑战,有激情。

14、好的生活是始终游走在舒适区边缘。让自己处于有点压力但刚好能承受的状态,这或许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常态。所以生活中有点小压力、有些小约束、有点小焦虑……或许是好事,这会让我们的相关机能保持警觉,不会因麻木而退化,还能因此变得更好、更强。

15、你为什么总是不快乐——负面偏好。动物对威胁及讨厌事物的反应,要比对机会及喜好事物的反应更快、更强烈、更持久。换句话说,生命对坏事的反应要强于对好事的反应。(多找寻,多记录,多发现生活中好的那一面)

16、你找寻生命的意义和你要输出的东西大抵应该是一致的,这样才能保证自我生命体持续的运转。

17、在时间的力量下,机制会变得疲软,意义也会变得模糊,日复一日的重复会使我们不可避免地陷入“例行公事”的境地。你肯定觉得第158天早起不如刚开始那样有趣了;你肯定觉得第275天跑步更像一种坚持,而不是一种享受。那如何在重复中感受乐趣和动力呢?“戒烟的核心在于意识到戒烟不是一种牺牲,不是一种权利被剥夺,而是一种收获与解放。”换言之,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感觉到自己是在坚持,其实就有牺牲感了。你会觉得早起是在牺牲温暖舒适的被窝,阅读是在牺牲手机娱乐的轻松,锻炼是在牺牲舒适慵懒的时间……然而这种视角其实是错误的,因为我们的注意力天生受负面偏好的支配,会不自觉地忽略习以为常的好处,并盯住痛苦不放。

18、“书写的意义不只是宣泄怒气,更在于找出意义,所以表达即消融,表达即清醒。无论你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如果想更好地解决问题,那就拿出笔纸或键盘来疗愈自己吧。”

19、主动降低期待,不要急于求成。

20、“你要一开始就把自己想成是一个人,没有父母、没有子女、没有配偶、没有朋友、没有任何人的帮助,这样,后面的一切都会让你觉得无限惊喜。这种主动把自己的心理预期降到最低的做法其实就是对“心理锚定”的积极运用——幸福取决于你锚定的对象是谁。”

21、【万维钢在《学习究竟是什么》这本书中也提倡读者秘密前行,他说:“你应该有个秘密项目,这种感觉很好。平时该上班上班,自己私下干一件大事。这个项目不是普通的业余爱好,你非常严肃认真,每天都取得进展,达到很高的水平。白天的你有一个身份,晚上的你还有另一个身份。没人真正了解你,只有你自己知道你在做的是什么……”我想,身怀一个秘密计划不仅可以减少我们初期的行动阻力,而且会让我们更有幸福感。毕竟做好了来日可以在他人面前放个大招,做不好也不会遭受打击,随时可以从头开始。】原来“事,语败。”也可以这么解释。

22、我们的生活环境决定了我们每天要见哪些人、做哪些事,这些人和事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思维与言行,因为人类大脑中有镜像神经元,它会让我们无意识地模仿身边的人和事,所以若是周围的人经常做某些事情,我们也会不自觉地学着做。——环境有很大的改变人行为的力量。我们很难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做出高于当下环境的言行或者追求,大概率是保持舒适状态的。

分为大环境与小环境,大环境借势,顺流即可,小环境(自己周围可以小部分调节的环境条件)借力,去掌控。

23、知识和智慧不是一件事,智慧是去实践。

24、花时间想清楚做一件事的意义很有价值,它可以提高我们的目标感,给予做成这件事的动力。





《认知驱动》——周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