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记 其四】下鸭神社旁藏着最浓厚的豚骨拉面

从京都的出町柳电车站下车之后,往西走几步就到了河边,沿着这条河往北走,看到一座并不宽敞但车辆可通行的桥,走过去之后,不往小路去,顺着走几步,右手边就是河合神社①。
河合神社并不大,不过因祭祀着被称为日本第一美丽神的玉依姬的神社,被认为是“女性必拜”的神社之一而出名。据传说,玉依姬像玉一样的漂亮,所以自古便当作美丽之神而被信仰着。神社内出售着女性脸庞形象的绘马,专职祈愿变美、安产等女性相关的愿望。
如果花费350日元,还可以坐在神社内的纪念品店内,饮用一杯“美人水”——其实是用下鸭神社附近盛产的花梨制成的水。味道不算特别,接近清淡而微甘的柠檬水。夏日提供的是冷饮,而冬日提供的是热饮,也算待客周到。
离开河合神社,顺着大道或一转小道,往北走,看到红色的鸟居或屋檐,便是到了下鸭神社了。
其实比起下鸭神社,我更早知道的是它在他旁边流过的那条河——鸭川。

毫无掩饰地说,我对鸭川有种深深的向往:
到了夏日祭的时节,烈日缓缓躲到峦山的阴影之后,夜色刚刚降临,京都的男女老少便聚集在流水潺潺的鸭川旁,一同吹拂清爽的晚风。还有京都的大学生,男男女女各自成对地蹲坐在鸭川两岸,互相点燃手中的电光花,在电光花的闪闪火花中情愫暗生……然后忽的随着一声声吆喝,岸边的、路上的、桥上的,穿着古朴颜色的老人、各色浴衣的少女、可爱图案的小孩,众人停下脚步,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远处的山坡上,看到昏暗夜色中山坡上逐渐浮现出火堆映射的“大、妙、法”等文字和图案。
这便是京都每年夏季会举行一次的“大文字五山送火”活动,据说最早是为了驱逐盂兰盆节(即中元节)里返乡的鬼魂而举行的仪式,还传说如果把火焰组成的大文字倒映在酒杯中而饮用便可以消灾治病。这么说来,好不容易穿过鬼门关回到阳间“过年假”的鬼魂还要受到此等对待,似乎有些可怜。
我尚未亲身见过大文字山点火的场面,不过早前在番剧《四叠半神话大系》②中见到过,上面的场景大抵也是在《四叠半神话大系》的场景中想象出来的,我来到这里实则也有圣地巡游的意思。
不过除了特殊节日以外,平时的鸭川也是十分亲人的一条河。整个河岸几乎全是可以下水的浅滩,即便是水深之处河水也才刚刚没过成年人的腰胯,河床平而缓,河水清澈见底,在夏日里随处可见在水中嬉戏玩水的孩童,那些孩童无一不携带着小渔网或昆虫网,想必鸭川就是他们童年里最实惠的游乐场。时不时还能看到野鸭在水中畅游,倒也名副其实。
我无不羡慕童年里有这样的小河陪伴,在我有记忆的时候起,乡下的河水已变得混浊而凶险,一旦靠近,大人便会厉声吆喝。
我虽然没有下河玩耍的雅致,心想着到时候把行李放在民宿之后,在黄昏时顺着河岸漫步一番,倒也显得十分惬意。
不过那已是晚上的事,我早早地逛过了河合神社,紧接着又往下鸭神社去,穿过红色的鸟居,在仿平安时代的木质建筑旁驻足拍摄,时为2月,神社内一座石质拱桥旁的梅花还开着,我瞬间想起表姐的名字中恰好带一个“梅”字,便到不远处售卖御守的纪念品店里买了一个季节限定的“梅”色御守。

在纪念品店中闲逛时我才忽然注意到,下鸭神社里多处可见贴有番剧《有顶天家族》的宣传图,那时候我还没有看过,因而并没有多少感触,后来才知道同是森见登美彦的原作小说改编的番剧,去之前未观看有些可惜。

二月份早间气温微凉,到了中午在耀眼阳光下行走,背上又微微汗湿,此间游人稀少,我围着神社中央空荡荡的祭台看了半晌,也没看出个明白,便又往里处走。
远远看到树枝丫上绑着纸条,看一旁的告示牌介绍,才知道这里的求签是“水签”,拿到纸签后,要到神社内流淌着的神水那里去,把纸签浸到水里,才能看到纸签上隐藏的文字,然后如果是吉签,便可带走,如果是凶签,便可以绑在神社的树枝上,表示把福气带走,而把凶兆留在神社以此消灾祈福。这倒是神社传统,还记得我在约莫五年前初次到日本旅游时,还未到目的地导游便说:“接下来我们要去东京的浅草寺,浅草寺的签很灵验,要是抽到’枯木再逢春’什么的,再木讷的旅客都会走桃花运。”于是我和三位友人便在浅草寺中求签,我便恰巧抽到了“枯木再逢春”吉签。
后来的事,倒也算半个灵验,那时大学期间同班有个女孩脸庞精致可爱,身型小巧可怜,单从外貌上来讲恰是我喜欢的类型。我也曾在年级集会之后主动邀请她在学院中散步,请她饮过奶茶,如果好好维持下去,大概也会有结果。不过在班级中投选贫困生补助金时,她申请并获得了贫困补助,我寻思着这孩子每天小裙子不重样的,应该比我这去大学小吃街吃个午饭还要竭力控制在15元以内的家伙富裕吧。那之后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便没有进一步接触,后来女孩又在同班找了个男友,是我认识的一阔哥们,我便更加主动远离了。
这是后话,那哥们跟我一趟去了日本留学。估计两人也是不了了之了吧。
扯远了。

而今我把纸签放进冰凉的流水中,纸上很快浮现出祝词:“努力终有结果,真心不负所望。”是吉签呀,然而这吉签十分地含蓄,也印证我大抵没有捡天上掉下馅饼的运气。
想到馅饼,顿感腹中饥饿,一看时间,已经过了午时,手机上点开谷歌地图,看到几个平价餐厅就在神社西面出口不远处,就索性离开了。
然而咖啡馆之类的实在不像是解决午饭的好地方,没有好的目标,使得我只能顺着街道往北走去,途中忽然闻到一股肉香,不知道是哪家店铺的飘香,四下观望发现只有街对面有一家名为“九州拉面博多子”的小拉面店,推门而入。
“欢迎光临!”进拉面店时一声尾声拖得极长,极有魄力的吆喝似乎是日本各家拉面店的标配。
小店不算大,只有沿着吧台的一排单人座,我窃窃然绕过一个大叔,隔着一个位置坐下,拿起菜单观摩。
“果然还是来个招牌豚骨拉面吧。”正当这样想着时,肚中馋虫却闹腾了,只因又看到招牌豚骨拉面旁还有叉烧肉加量的招牌叉烧豚骨拉面——菜单图案上的叉烧又宽又厚,油色清晰可见,一旁还标注着加大的文字“厚切”,好不诱人……
“好的,一份叉烧豚骨拉面!”
拉面上桌,果然一股久久熬制后才有的猪骨浓香便扑鼻而来,热乎乎地拉面上撒了大把绿油油的葱花,葱花下铺着约莫六片厚切的大片叉烧肉,另一边放着一片厚海苔。

其实咋一看并没有京都的鸡白汤那么耀眼,也没有大阪福寿拉面那样入眼,更没有一兰拉面那么出名,然而此时此刻,摆在眼前的拉面已被饥肠辘辘的我深深认可了。
按惯例,我先拿起一旁的木勺,舀起一口浓汤,小啜一口,虽没有口中如“万猪奔腾”那么夸张,不过舌尖所能感受到的,是豚骨中的油气和钙质彻底与汤底融合在了一起,任你如何搅动舌唇也难舍难分,厚重的骨香伴着鲜醇的肉香,加上简单而咸爽调味,彻底把味觉的高地占据。用木勺稍稍一搅动,油花便在宽口的拉面碗中起舞,小的油画与大的油画相撞,或融合成更大的油画,或于碗中的骨汤里爆裂彻底融在汤汁中,如星星闪闪。
如此醇厚的豚骨汤,绝非一些偷工减料的店家能用汤粉或单纯地加味能出来的,必然要经过长时间地熬制,需要高温去把大块的豚骨煮透,转而用文火使得骨香在汤汁中彻底释放……即使现在再来评判这也的确是我在日本所尝过的,最浓厚的豚骨汤,没有之一。
恰好是饥饿难耐的时候,得此爽口佳肴,心里直呼过瘾,左手拿木勺舀起汤汁,右手提起木筷夹起一块厚实的叉烧肉,塞入口中。
唔嗯!果不其然,这就是在店外所闻到的肉香的源头,原来是这等厚切叉烧的功劳,才引得我入了这家店。
这叉烧肉虽然看起来肥厚,但亲口一尝却全不觉得油腻,一与牙齿接触,肥瘦均衡的叉烧肉就如融化一般,肉质松软但又并非毫无弹性,精瘦的部分似乎有经过轻微炙烤,肌理清晰而酥脆,油脂的部分圆润而饱满,叉烧肉本身并无太多调味,整片吞下,满嘴肉香实乃忍不住要大呼满足。而咀嚼半途中,再配合一口咸香的浓汤,原汤化原食,骨香肉香一股脑袭来,即使饕餮也得应付一番。
接连吞下几片厚实的叉烧肉,安抚了空腹,这才突然想起还没有尝过拉面。
于是乎,接着保持手上的动作,夹起一筷细细的拉面,先直接入口,感受面条本身浸染汤汁后的调味程度,然后再来一筷,这时在试着用左手配合,在吸入面条时给汤汁留下余地,让面条和汤汁同时入口,使两者在舌齿间尽情曼妙,才可以彻底感受一份拉面的魂和体。
一旦腹中感到饱足,思绪便控制不住地游离了。
我以为单从面来讲,国内的“拉面”无论如何是要压日本的“ラーメン”一头的,因为我以为国人都是能理解到“拉”的含义,即纯手工的揉制、分团、拉扯、甩扯,这样一套功夫下来,平平无奇的面团变成了劲道的面条,然而对日本人来说“ラーメン”的“ラー”就像“apple”的“a”一样,只是一个发音而已,因而日本人并不知道真正的拉面是要用手”拉“出来的。因而日式拉面的根本还是在于汤汁,而不在于面,虽然我乐意于品尝各种店铺的日式拉面,但这一点却常常让我感到遗憾。
而我所知道的是拉面对日本人来说是种非常独特的食物,如今的日本,拉面被贴上了“大叔“、”油腻“、”不健康“的等标签,之前曾看到日本网站上”日本国民易成高血压的生活习惯调查“中提到说,让日本中老年大叔得高血压的生活习惯中,排名前三的就有”把拉面汤喝光“这一条。
的确,日式拉面的功夫既然全在汤底,汤底的功夫又大多在熬制和调味,使得大多数日式拉面的汤底变得齁咸……
啊对了,关于拉面还有有趣的一点,据说在日本用餐时发出声音是十分不礼貌的行为(当然国内也一样),然而唯独食用拉面时却要发出“吸呼吸呼“的声音,据说是早些年间的日本人为了便利(或说是战乱时方便入口)在餐桌上并不设置汤勺,而在食用拉面时发现把面条大口吸进嘴里的话,不仅能带起碗底的汤汁,还能让滚烫的面条降温,如此混合着香气、汤汁和面条一同品尝的吃法最为美味,于是便保留了下来,所以如果吃拉面时发出”吸呼吸呼“的声音,就表示食客认可了拉面汤鲜味美,店主还会非常高兴。
因为不用勺子的缘故,像日本人食用味噌汤时,无一不是用的掌心大小的碗,如此一来还要发出“呼哧呼哧“的声音,的确会显得有些粗鲁,因为使用其他食物就不能发声③。不过现在的日本人几乎没有这方面的约定,一边说着”中国人吃饭时真吵闹“的是日本人,一边在居酒屋里饮酒大闹的也是日本人。(不过据我观察,在公共场合用餐时,最吵的是韩国人青年,其次是日本青年,然后才有中国青年。)
嘛,总之在弥漫着过浓的猪骨味的小拉面馆中,一大碗叉烧肉豚骨拉面已经食用得干干净净,到了快吃完之前还夹了几筷子店里备好的泡红姜丝来解腻,结账楚门,街道上还阳光照耀,如此缓缓漫步,回到民宿休息到黄昏,再去看望鸭川吧。
注释:
① 突然发现河合神社的发音是“kawai”,而可爱是“kawaii”。
②《四叠半神话大系》:由森见登美彦原作小说改编的动漫番剧,导演为汤浅政明。十分推荐!
③ 实则在公共场合并无严格要求,去日本用餐大可放心。
④九州拉面博多子(京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