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壳】春雪半两 chapter 4.8

8.留名一方
晴空万里如洗,浔阳城北门,陈家军浩浩荡荡出发。
何景明部出发在前,而今陈家军人数是其两倍还多,所以出发较晚,并未同行。
陈家军出发之时,城内前来送行的百姓挤满了整条街,浔阳城一时万人空巷。
远处山上,传来阵阵仙乐。细细听时,那分明是送别之曲,曲调时而哀婉,时而激扬,如泣如诉,叫人不忍听闻。倾泻而下的仙云直至山脚,流云飞瀑,仙乐声声,流进了每位士兵的心底。
陈珂微微扬起头,没想到,转眼又要分别。此去燕京,前路充满了未知,不愿又当如何!
浔阳城中曾受过陈家父子帮助的人们,邻居乡亲,此时俱是眼含热泪,心中充满了不舍。
他们大家都知道,陈家这一去,怕是再难回归,那北朝派来的地方官姓甚名谁,何许人也,大家一概不知,只得在心里祈祷,但愿对方会是一个跟陈家父子一样平易近人、乐善好施的善人。
前来送行的百姓迟迟不肯离去,直送到阳江畔,方才在陈长生的命令和哄骗下,缓缓停下,陈家父子立马阳江,默默地目送他们离开。
百姓们离去的身影蜿蜒狭长,不久便消失在山口。
此时,《春江花月夜》的曲调,穿过山谷,迤逦而来。
送行的人纷纷停步,迟迟不忍离去。他们多希望下一秒,就又看见陈家父子骑着高头大马,带来诸将凯旋而归,一如往昔。可他们却一如那消散在过往的岁月一般,一去不返。一切都似梦幻泡影,消散无踪。
守护一方军民,在乱世中据险固守。韬光养晦,慢慢积蓄力量,在乱世中自立自强。百姓生活安居乐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俨然如世外桃源一般的模样,谁不称赞陈家的守城之功,谁不称赞陈家军是仁义之师。
如今,为保全身后这一方百姓的平安,陈家父子不得不向北称臣,全军北上,再难回归。百姓们在心底,默默地记下了这再造之恩。
为官一时,做人一世。浔阳的百姓们都深信,陈家父子的美名,有朝一日,必将传遍北朝,他们必将成为北朝的砥柱中流,让这南国曾经备受凄苦的百姓,摆脱战乱之苦,走上离苦得乐的正道。
浔阳的百姓无不这样期盼着……
“赵王殿下(世宗三子郑震),听闻那何景明一部已到瓦桥关了。不日将抵达燕京。”赵王府随从赶到后院报告道。
那赵王此刻正在斗蛐蛐儿,听到此言只不耐烦的应了一声,“嗯,知道了,派一个人代表我前去迎接一下便是!”真是的,这分明是败军之将,架子倒还不小!
而燕王郑离(世宗六子,十三公主同父同母哥哥)却早已亲自出城,取道涿州,抵达瀛洲,静候陈家军的到来。
随着陈家父子的到来,燕京城中隐藏的三爷党、六爷党之争一触即发。
缘由无他,主要是源自太子被废,且囚禁于禁宫之中,无世宗皇帝准允,不许踏出禁宫半步。
世宗皇帝众皇子中,便数三子赵王与六子燕王势力最大,赵王游手好闲,却极善于伪装,文不成武不就,徒有嫡子之名;而燕王则是文武双全、礼贤下士、雄心勃勃,踌躇满志意欲大干一番事业,协助父皇完成统一大业,他是十三公主同父同母的亲哥哥,虽非嫡子,但深得满朝文武与世宗皇帝信任,世宗皇帝曾道,离儿最似我年轻之时。
碰巧的是,那被陈珂打败的元孟齐就是三爷党的重要成员,原本不打算轻易选边站队的陈家父子莫名其妙的与三爷党成员结下了梁子。而精明的世宗皇帝竟安排六爷前去迎接陈家军,安排三爷负责去迎接何景明部,朝中流言四起,纷纷道,皇帝有意借此考验两位儿子。
不过,听闻前来迎接自己的是燕王殿下,陈长生便觉着受宠若惊,他素有耳闻,这位燕王殿下深得世宗皇帝信赖,如今北朝中无储君,这自然免不了一番明争暗斗了。
燕王殿下想必定是要借机拉拢自己,陈长生也把不准那朝中的动向,思前想后便决定不拒绝、不接受、不回应,待他入城后审时度势,看清那北朝中情势之后再行定夺。
而陈珂则提醒陈长生,“爹,请恕珂儿直言,龙生九子各有所好,各有所长,需知伴君如伴虎,我们当忠于的是那北朝皇帝,下一任皇帝没登基之前,任何事都有可能发生,我们还需谨言慎行、三思而行啊!我们陈家自南朝而来,初来乍到,不宜牵扯过深。且你我皆姓陈,本就敏感,不宜太过张扬。既然皇帝废了太子,那朝中所有成年皇子都有可能成为储君,一旦站错了队,将来必有灾殃!”说道朝堂之事,她作为一名前朝公主,自然比较有发言权,她及时站出来制止了陈长生欲要站队的动机,也适时的止住了一场灾祸的萌芽。
陈长生觉着陈珂所言甚是,便暗下决定要谨慎应对。
陈珂暗暗叹了口气,明日就要进瀛洲了,据说那六王爷早已等在那里多时了,“哎!原以为自己已脱离苦海,不想又重蹈覆辙,不知父皇和众卿家在北朝可安好!?”
思及前些时日,途径汴京瞧见的种种,陈珂心中便难掩伤悲。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