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苏州
“文章”转载于本人空间相册,仅做“记事”,聊作消遣。
苏州
出站就是免费统一的核酸,哪怕之前只是几例无症状,在半夜也没有松懈的迹象。
与之相反的,就是深夜所见的人了——拉客的出租车司机多只认识大地方——也只拉大地方,最终还是打了网约车来到了住处——离景点实在是太远了。
可能因为是深夜,所遇见的人都没什么精神——但哪怕这所谓鸟不拉屎的小城镇,却还有亮堂的餐厅和超市在开张,灯火打透雨夜,却是令我惊奇的。
也许是没有在深夜感受过长三角的魅力罢。这些另当别论,明天等通知,顺便看看,能不能挂着课,把核酸和夜景给逛了。
虽然但是,今天的旅途也并非毫无意义嘛。
明天就一节公差需要听,再出去逛逛好了。
首先,只能说不愧是苏州,哪怕是充斥着挂车,五金店和各色陶瓷大理石油漆门店的渭塘,也是水网密布,还有江南特有的灰瓦尖房。
共享单车只在市区那块有,而且是没骑过的新款康车,传动比不敢恭维。电动车几乎是没有的。
这个城市的活力要略逊于杭州——因为老人也确实是不少的,不过,应该是更均衡的那种类型。并且基本上都有精气神,不像上海会常常遇见推轮椅出来的老者。
城市依旧在建设中,但都不是什么大工程了。医院里添个新房,地铁站加个新口,如此而已。能看见更多戴安全帽穿荧光服的农民工在人群中往来,不曾感觉有什么距离感,但偶然瞥见一位右小腿显然受过伤的民工,虽其工友并未在意,但仍是令人一叹。
中午时间短,点的外卖,没想到这个小哥连电话都不打,直接来旅馆敲门送上来了。当我正在享用时,又发现我手机出了什么界面,小爱同学正自动打着什么字,之后只知道关掉,然后什么诈骗电话,小爱同学自动回复,之类,不了了之。
一场雨过后的苏州还是很冷,今天的风也格外喧嚣。我本以为从老家回来可以穿轻松些,看来还是多虑了。还好没有下雨。
连着打了两次的网约车——每次都是曹操专车接的单。感觉这里网约车很是活跃。
旅店的老板娘——已经是大姨的年纪了,与其说是旅店老板,不如说是包租婆。昨天就是她等我到深夜,然后帮我改了大床房,今天遇见我还很热情地打了招呼,但她的定房“夹带私货”,不能和网上一样连着定几天,而是加她好友后一天一天地续,如果没续上,晚上是回去敲门对线的(没错,我回来正赶上这茬)。
窗外依旧传来断断续续的车流声,好在没有人鸣笛以演示多普勒效应。
明天,再好生逛一逛罢!
来到昨天没进来的七里山塘逛逛。
本以为按景区,尤其是商业街的老例,我是不敢在里面消费的——刚想买一瓶健力宝,也是看不清标签上那个点是有是无而放弃了。
没想到会在主街看见令人心安的牌坊,针不戳。(指蜜雪冰城)
下午的课竟然放掉了,于是提前出发。
园林只逛了个小的怡园,但也是五脏俱全。不消说里面怪石如何,歪脖树如何,石板桥如何,庭落如何,仅苏轼曾弹过的古琴,王羲之,颜真卿等的拓板,就够我好好赏玩。
不过,园林一向是新婚之人拍照的好去处,对我们一般的游人来说,有时是很不便的。
对了,所谓怪石,也不止是摆在那里——是可以做得像洞窟和山体一样,爬上爬下,钻来钻去的。但通道可谓又窄又矮,台阶又陡又滑,于我这种身体的人,真的是步步惊心。
园林里还有只老肥猫,相比流浪猫,感觉更像故宫的宫猫一样。
姑苏区的主要景点是ban掉了共享单车服务区的,只有苏州自己的共享单车可用——还车也十分甚至九分麻烦,系统竟不告诉你附近停车位在哪里,只好自己去赌。
领略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项目,自助停车,一定时间后,路上的支撑架便会把车撑起,需扫码付款才能放下。
苏州,尤其是姑苏区附近,景区,居民区和商业区融合得非常自然,但其中的人事仍能让你感受到断层。带着爱犬的流浪者,携着年轻女伴的中年人,翻找瓶子的老妇人,苦苦寻路的外卖小哥,孤灯下苦守摊位的炸串老板娘,在桥上留影说笑的情侣,意气风发的创业青年,晚归的民工和他在本地上了学的孩子......这些风景,可能只隔着几条街而已。
小心苏州窄街巷子里骑电动车的人,他们骑车个个飞快,有的人也不看路。而相比之下,外卖小哥却更显稳重。
明天早上的课也放掉了,先去做核酸,然后往博物馆去罢。
临走前一天去诚誉买鞋的时候(哇那家都是45朝上的鞋子,我真是high到不行),老爹和店员聊了聊生意,提到鞋还算好卖,但衣服却不好做。当天老爹还在别的店顺买两条裤子一条皮带,临走时候店员苦苦追问,生怕错过多卖掉一件外套,一件裤子的机会的样子,让我有些哭笑不得。
到了苏州,却发现这情形更明显了。不仅外面摆摊买衣服的多了,一般店面也把自家的货挂在点外,大打折扣,甚至所见的品牌店,也都打起7折甚至5折来促销。
没记错的话,苏州轻工算是富集的,可能因此更加明显罢。
所以,为什么衣服不好卖,鞋子却没什么影响呢?这该是个有意思的话题。
上午来博物馆看看,拙政园还要买票,并且太大了,就以后再说吧(昨天忘发了)
博物馆并没有我想得那么大,可以说照着上海博物馆还要差一些,不过旁边就是可以白嫖的忠王府(太平天国),整体下来东西还是不少的。
整个博物馆,与其说是为了看展品,不如说是看园林。无处不是在拍照的人,空有皮囊没素质的也不在少数。
在苏州找到好多小学时候才坐过的三轮出租,但都是老人在拉客,看不见中年人的影子。
最后一晚,就去苏州的地标看看好了。
东方之门——1站口出站废了我好大的力气,但出来就是在“门”脚下,体感确实很震撼。
后面的商场原本应该是大厅直接连通地铁的,但或许是疫情原因,和站口相连的地方都封掉了,看上去颇为冷清,里面还是有灯火的,但有多少人去逛,就不得而知了。
要看全景,得去街对面的城市广场,靠着一片大湖,对岸还有一个地标建筑,但路途太远,就放弃了。
也许因为天气较冷,出来的人不是很多。当然,也比活力岛那里只用来做24小时核酸强多了。如果没有疫情,这两处地方的场面应该是不相上下的罢。
明天晚上出发回家了,好不容易碰见一次下铺,可得享受享受。
虚假的国庆假期:
调休,假期内乱七八糟的作业,讨论,事务,哪里也不好去,只能烂在老家。
真正的国庆假期:
在工作日顶着网课提前去苏州观望,边上网课边逛景色,突然无法返校,于是接着边上网课边逛景色,闲世尘游,领略风土,把作业和任务抛在周末。
这该是我出游之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苏州,有缘再见。
2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