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解读风景区与秋色植物搭配-畅游南京明孝陵

最近秋高气爽,风景如画,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小缘自然不会错过出去玩耍,不,出去学习的机会。于是上周游览了被誉为“中国明清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的明孝陵。
当然,玩耍过程中也要适当学习,称为“游学”,边游边学,寓教于乐。

壹
明孝陵是钟山风景区的一部分,明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3年明孝陵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的历史地位与艺术价值可谓不言而喻,因而在南京的小伙伴或前来南京的童鞋们不妨来明孝陵一游,感受一下六朝古都的自然与人文风貌。
那么今天借明孝陵景区简单聊聊风景名胜区与秋色叶植物这两个知识点。

在2017年新版的绿地系统规划中,风景名胜区被划入了区域绿地中的风景游憩绿地中(旧版属于其他绿地)。对风景名胜区的定义为:风景名胜区是自然景物与人文景物高度集中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域,也是供人们游览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风景名胜区将与各类国家公园,共同维系地球上的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
而风景名胜区的分类较为多样,按照等级特征分可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与省级风景名胜区。
按照用地规模分可分为小型风景区、中型风景区、大型风景区、特大型风景区。
按照景观特征分可分为历史圣地类、山岳类、岩洞类、江河类、湖泊类、海滨海岛类、特殊地貌类、城市风景类、生物景观类、壁画石窟类、纪念地类、陵寝类、民俗风情类与其他类。
显然明孝陵风景区属于典型的陵寝类风景名胜区。它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马皇后的陵墓,坐落于紫金山南麓,山势跌宕起伏,山水环绕,风景优美。它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唐代之前帝王陵墓常采用人工封土,筑成陵台),而后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因而明孝陵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地位。

明孝陵在平面规划布局上也是独出心裁,打破一条笔直道路直达陵寝的规则,开启曲折自然式神道的先河。是因为钟山地势起伏,如果修建笔直的神道,必然增加工程量,因而因山就势,避开现今梅花山的山坡,而顺着山谷平地修建了“之”字型神道。

而图中这条曲折的神道也就是出现在景区广告牌上的经典场景石像路。



穿过石像路就到了陵墓的地面建筑,呈对称布局,庄严雄伟,突显出皇家气势。
金黄的银杏叶在红墙的映衬下格外绚丽。


貳
带大家简单“云游览”了南京明孝陵风景区,那么现在到了学习时间,我们回到书本回顾一下风景区规划的要点。风景区规划的要点,或者说是原则,我们可以从战略部署的宏观视角来写,包括以下几点:
(1)科学指导,综合部署
应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据现状资源特征、环境条件、历史情况、文化特点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统筹兼顾,综合安排。
(2)保护优先,完整传承
应优先保护风景名胜资源及其所依存的自然生态本底和历史文脉,保护原有景观特征和地方特色,维护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加强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促进景观培育与提升,完整传承风景区资源和价值。
(3)彰显价值,永续利用
应充分发挥风景资源的综合价值和潜力,提升风景游览主体职能,配置必要的旅游服务设施,改善风景区管理能力,促使风景区良性发展和永续利用。
(4)多元统筹,协调发展
应合理权衡风景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的综合效益,统筹风景区自身健全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创造风景优美、社会文明、生态环境良好、景观形象和游赏魅力独特、设施方便、人与自然和谐的壮丽国土空间。
以上文字为课本内容摘录,是比较宏观的策略。当然原则这类问题其实并没有唯一的答案,各位同学也可以以设计师的视角,从相对微观的视角入手来阐述风景区规划的策略与原则。
比如像明孝陵这种与文化遗产息息相关的风景区,我们也可以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为切入点写,我们可以这样表达:
1.从政府和国家的角度:完善法制建设,加强交流合作,大力开展社会保护。激发公众爱护意识,开展社会保护建立整体保护体系,从长远角度上进行规划和管理。
2.从资源保护与研究的角度:重视科学研究,为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历史遗产类的名胜区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管理部门应当深入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进行科学研究,为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如明孝陵风景区自“申遗”成功以来,管理部门通过采用3S森林管理系统,以及环境管理体系,建立景区安全保卫监控中心、文物建筑监测体系,实施景区客流调查和电脑分析,建立起科学、准确、动态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体系。
3.从文化传承与科普教育的角度:应当以多种形式充分展示历史文化内涵,从而让广大市民和游客感受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策划相关文史、旅游活动,文创产品,让游客更好的了解这些文化遗产。同时在景区推出主题展览,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游客领略它独特风韵和历史价值。充分发挥风景名胜区的科教、展示作用,拉近与游客的距离。
我们看这两个答案相差很大,但是并不冲突,前一个视角更为宏观,适用于任何一种风景名胜区的答题;后者视角相对较小,侧重点也更为明显,更加具体化甚至把各种措施交待出来。考试的时候同学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熟悉的切入点书写即可。
最后来温顾一下风景名胜区的功能,其实风景名胜区作为绿地系统中的一大组成部分,它的功能与绿地的几大功能基本是相同的,所以同学们同样可以从生态、经济、科教等几个方面来记忆,这样可以避免重复背诵。风景名胜区的功能有:
(1)生态功能
自人类进人工业社会以来,人们征服自然、改造甚至破坏环境,给大自然造成严重破坏。生态失衡,生物多样性严重减少,环境恶化,同时也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当前难得保存下来的优美的原生自然风景基地,就成了人们回归大自然和开展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理想地域。因此,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是风景名胜区最基本的作用。
(2) 旅游功能
现代社会的紧张生活使人们更乐于游览山河,开阔胸襟,陶冶情操,锻炼体魄,增长胆识。风景名胜区的壮丽山河、灿烂文化、历史文物、民俗风情,足以引起我们的自信、自强和自豪;能够激发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增强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凝聚力。
(3)科教文化功能
风景名胜区是研究地球变化、生物演替、自然科学的天然实验室和博物馆,是开展科普教育的生动课堂,风景名胜区内的优秀文化资源,是历史上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可供研究借鉴,对发展人类文明、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4) 经济与社会功能
风景名胜区建设能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信息交流、文化知识的传播以及人们素质的提高,为群众脱贫开辟捷径。不少边远地区建立风景名胜区后,当地群众收入得到成倍增长,开放度迅速提高,有利于整个国家均衡发展。
叁
明孝陵景区最美的时节不外乎早春与晚秋,早春观梅花,晚秋观红叶。到了11月整个景区已是游人如织,明孝陵三号口的杉林就吸引了一众游客拍照。



许多人把它称为水杉林,但真正的水杉并不耐水湿,这种植物是落羽杉,相比水杉它的叶形更加修长,且叶片互生,能长期生长在水中。

景区内种植的银杏、榉树、枫香、乌桕等秋色叶树中也为明孝陵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水边种植的乌桕,叶色火红,枝干形态优美,是秋冬季节优良的观叶,观果,观干的乡土树种。



因而植物种植的标准不应该是四季常青,而该是春有繁花,夏有绿荫,秋有色叶,冬有苍枝。
四时变化,给人带来新鲜的感受,春天的灿烂,夏日的活力,晚秋的静谧,寒冬的肃穆……园林设计,就应该展现自然本该有的样子。
所以,童鞋们,我们在画快题局部扩初图时不要一直写用了千百遍的香樟、女贞、红叶石楠好不好,搞一点乡土植物,色叶树种也可以呀。给大家图文并茂的总结了江南地区园林中常用的乡土色叶植物,理论快题尽管拿去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