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的“暴君”
有三个小孩,他们头一次去动物园。当他们站在狮子笼的面前时,一个孩子躲到妈妈的身后说:“我要回家。”另外一个孩子脸色苍白、全身发抖地站在原地,说:“我一点都不怕。”第三个孩子恶狠狠地瞪着狮子,问他妈妈:“我能向它吐唾沫吗?”这三个孩子实际上都怕,但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以自己的方法表达了这种感觉。
其实,每个人都有某种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每个人都无法生活在绝对满意的环境里,在这种相互比较中,就会产生相对的自卑感。为了摆脱这种自卑,人们便在寻求变化与超越。人天生有种向上发展的心理,就如埋在土里的种子要钻出地面,沐浴阳光一样。所以,没有人甘愿长期忍受这种自卑感,他必然会让自己进入一种结束自卑的紧张状态中。即使一个人在改造自卑中气馁了,那么他仍会寻找别的方法,包括在精神上麻醉自己,使自己拥有一种“优越感”。
笔记:“自卑情节”是与生俱来的,是人类对现状表示不满的表达,他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最经典的是自卑和优越感,都是寻求变化和超越的方式,本质并无不同。
引用:如果一个人自觉不能胜任工作,并在事业上有种自卑感,那么他在家里往往会当一个暴君,企图以此来安慰自己,证明自己是个重要人物。如果那种现实的情景没有消除,那么无论他怎样做,他内心的自卑感依然存在,他所做的各种自我安慰实则是在自欺欺人。
现在,我们可以给自卑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如果一个问题出现,某个人对此无法适应或无法解决,他在自己的意识中也承认无能为力,那么他这时表现出的就是一种自卑情结。我们从这个定义里可以看出,愤怒与泪水或道歉一样,都可能是自卑情结的表现。
笔记:家中“残暴”的人,往往是事业和工作中不顺心的表现,在工作中无能为力的自卑,在家中展现出说一不二的权利,企图安慰自己,证明自己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