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一只知更鸟》有感
“学无止境”出现在了这一本书里。
在我有限的阅读量里,我第一次想把学无止境用在这本书上。真心诚意的。杀死一只知更鸟包含了太多。
1⃣️关于人种问题。黑人与白人是西方社会从未舍弃的论点。野蛮的人之所以还是人,是因为野蛮其实是人类的特权、是人与人之间的选择。尽管我在阅读完这本书后还在不到一天时间内看完了一本推理小说,阿迪克斯在法庭上的那段话仍然撼我心魄。虽然很长,但我仍坚持邀请你读一读,邀请你思考一下你所坚持的所有理论是否被恰当付诸实践,特别是你所谓的原则。
“我们都知道,某些人灌输给我们的 ‘人人生而平等’,实际上是个谬论——事实上,有些人就是比别人聪明睿智,有些人就是比别人享有更多的机会,因为他们生来如此,有些男人比别的男人挣钱多,有些女士做的蛋糕比别的女士更胜一筹——总而言之,有些人天生就比大多数普通人具有更高的天赋和才华。
但是,在这个国家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切人是生来平等的——有一种人类社会机构,可以让乞丐和洛克菲勒家族的成员平起平坐,让愚人和爱因斯坦不分尊卑,让粗陋无知的人和大学校长分庭抗礼。先生们,这种机构,就是法庭——可以是美国联邦政府的最高法庭,可以是最基层的地方治安法庭,也可以是你们眼下服务的这个尊贵而神圣的法庭。我们的法庭也有缺陷,任何社会机构都不例外,但是,在这个国家里,我们的法庭是伟大的平等主义者。在我们的法庭里,人人生而平等。”
“我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并不坚信我们的法庭和我们的陪审制度完美无缺、公正无私——它们对我来说,不是理想,而是活生生的工作状态。先生们,法庭不会比坐在我面前的任何一位陪审团成员更公正。法庭只能和它的陪审团一样完善,而陪审团只能和它的每一位成员一样完善。我对诸位先生充满信心,相信你们会用理性的眼光重新审查你们听到的证词,做出一个裁决,让被告和家人团聚。以上帝的名义,尽你们的职责吧。”
2⃣️关于家族 如果你同我一样,只不过是个努力活成普通人的小透明,或许对这个问题有距离感 但我仍要说一说。故事里亚历山德拉姑姑就是个到处扯家族与背景的典范。库斯特和杰姆还是个根本不明白所谓的家族历史的小孩,就被姑姑要求女孩要淑女、男孩要绅士。尤其对于库斯特,从小就是在父亲和哥哥的陪伴下成长,穿的一直是裤子,跟着男孩们出去闹(作者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以至于我一直以为库斯特,也就是作者人称是个男孩!),成了姑姑的重点关注对象。且不说等级森明的古代,当代普通人但凡有点家族历史在必要的场合还是会遇上那么一两嘴。是想说有多厉害吗?只要有点视野就不会觉得多么让人羡慕。用阿迪克斯的话讲:“姑姑老是张口闭口把家族挂在嘴边,是因为我们没什么财富可言,只有家族背景值得炫耀。”现实可能就这样残酷。倘若每个人都负责的将自己过好,那也不会有人耀武扬威的说什么家族,而是家族因你而值得骄傲。
3⃣️关于成长。关于库斯特和杰姆的成长在上面大致提过。他们成长的关键人物是父亲,也就是阿迪克斯。虽然早些年在杰姆看来父亲又枪不敢打、最能出风头的橄榄球比赛也以年纪大而推脱,但渐渐长大,通过邻居以及一同经历的事情也就越来愈明白父亲。事实上父亲的角色是完美的,不论是对孩子言传身教,还是身为一名律师应背负的指责,或是作为梅科姆镇桥上的居民的行为日常,他就是我们可直接认为的“榜样”。我只能给出总结,真正的故事很值得你自己去发现。
4⃣️关于怪人拉德利。以第一人称带入,入了迷,一开始就真的相信拉德利是个怪人。足不出户,行动悄然。不积极、不伤害、不责怪,看到后来你恍然大悟才知道他竟然这么可爱。童年孩子们对怪人拉德利的种种没到其他目的接近与诋毁,到后来渐渐接受他的礼物到最后被营救。拉德利的的存在与孩子们的关心非常明了的道出了一种社会现象:因为行为的不一致而被群体孤立。本就没有黑白分明的世界,连对特立独行者最基本的尊重都做不到,那所谓的群体其实也是一种野蛮人。余秋雨说过:“很多看似正常的现象背后往往隐藏着可怕的黑洞。”常常在这样的时候,黑洞往往不知道自己本身成了黑洞,多可怜。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人,那他们为什么不能和睦相处?如果他们都是一样的人,为什么还要互相鄙视?斯库特,我觉得我开始明白一些道理了。我觉得我开始理解怪人拉德利为什么老是闭门不出了……那是因为他‘想’把自己关在屋子里。”
拉德利的故事是深刻的,告诉了我们尊重人这件事是如此重要。
还有很多,我暂且写到这。
最后,请你去看看这本书,你一定会拥有比我更多的、更深刻的感悟。成长,如果有些经验可借鉴,有些道理能被感受,那将是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