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像诸葛亮这样的权臣,如果想篡位当皇帝,简直易如反掌

2023-05-11 22:30 作者:作家李楠枫  | 我要投稿

如果诸葛亮真想取代蜀汉后主刘禅,试问谁能挡得住?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是杜甫、陆游等诗人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蜀汉丞相诸葛亮,年轻时高卧隆中,“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被其感动而出山,并制定了从三分天下到鼎定全国的战略,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自从有了诸葛亮,一直打败仗,被追得如丧家之犬的刘备,竟然与孙权联手打赢了赤壁之战,获取了荆州地盘,有了立足之地。进而向西夺取益州,又在汉中之战中斩杀夏侯渊,取得大胜,令曹操震动。从当初的寄人篱下,到后来的割据一方,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精英集团的加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后来孙权背刺,关羽败亡,北伐中原、东下江南的荆州根据地丧失殆尽。刘备决心收复失地,以诸葛亮镇守成都老巢,自己统率大军出川,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蜀汉精锐几乎全部折损,“将军冯习、张南等皆没”。于是,刘备只好“收合离散兵,遂弃船舫,由步道还鱼复,改鱼复县曰永安”。从宜昌猇亭逃到奉节白帝城,刘备终于站稳了脚跟,但自己也一病不起,于是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白帝城托孤一幕。


据《三国志》记载: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在安排诸葛亮主政的同时,刘备也没忘了布置一枚制衡诸葛亮的棋子。据《三国志》记载:章武二年,先主征严诣永安宫,拜尚书令。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也就是说,诸葛亮取得了行政权,而李严取得了统兵权。


从刘备的人事安排可以看出,刘备并没有更好的棋子可以制衡诸葛亮。李严官拜尚书令之前的官职是犍为太守、辅汉将军,还是一个杂号将军,而诸葛亮从蜀汉建立之日起就是丞相。靠李严来制衡诸葛亮,如果不是高估了李严,就是当时的情势让刘备迫不得已。

后来的结果也证明,李严并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建兴三年,诸葛亮率军征服南蛮,表明此时的诸葛亮不仅取得了行政权,还取得了统兵权,李严这个尚书令即便不是靠边站,也发挥不了太大的制衡作用。到建兴九年,因李严运输军粮不及时,导致诸葛亮北伐无功而返,被诸葛亮抓到了把柄,将其削职为民。一个排行第二的辅政大臣,就这样谢幕了,可见此时的诸葛亮已然是权势熏天,没有任何人可以制衡他。

在这里,我们会遇到一个问题:如果诸葛亮想篡位当皇帝,能不能做到呢?


首先,诸葛亮权势熏天,只差没有“加九锡”了。如果真要封王,真要加九锡,以诸葛亮手中的权势完全可以办得到。此时的诸葛亮不仅是丞相,还是益州牧,从中央到地方,从财权到军权,都牢牢抓在他一人之手。而蜀汉宗室不强,跟随刘备打天下的元老派凋零殆尽,且后继无人,无法抗衡诸葛亮。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比曹操在汉献帝时的地位还要稳固,曹操能办成的事,诸葛亮没有理由办不成。

其次,有刘备的口头承诺在先,诸葛亮篡位,从法理上来讲也不是完全站不住脚。尽管刘备当时确实不是真心的,但他也深知,如果不能让诸葛亮安安心心辅政,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蜀汉江山就会土崩瓦解,儿子刘禅可能等不到弱冠就要当亡国之君。既然刘备有言在先,肯定也不止一个人听到,诸葛亮真要“自取”,也不会有太多的人去阻拦,一个是拦不住,再一个就是师出无名。

再次,自刘备死后,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派成了蜀汉政权的最大支柱,其他各派都不如荆州派强大。李严所在的东州派算是第二大派系,但在诸葛亮面前简直不堪一击。

第四,在此之前,先后有王莽篡汉和曹丕篡汉,禅让的游戏玩得炉火纯青。如果诸葛亮也想玩这么一出,“乐不思蜀”的刘禅恐怕也只能哭哭啼啼地退位。


说到蜀汉的派系,我们不妨梳理一下,也许更能看出诸葛亮的实力。

一个是北方派,或者说元老派,是刘备创业的班底,最早的当然就是关羽、张飞、简雍。后来,又吸收了赵云、糜竺、糜芳、刘琰等人。这些人基本都是北方人,比如关羽是今山西运城人,张飞是今河北涿州人,赵云是今河北正定人。等到诸葛亮当权时,关羽和张飞等人早已死去,只剩下老将赵云和刘琰。赵云虽勇但实力不足,刘琰官高但基本不参与政事,都对诸葛亮构不成威胁。刘备死后,这些人只能转投到诸葛亮门下,难以自立门户。


另一个是东州派,包括法正、李严、许靖、董和、孟达、董允、吴懿、吴班、陈祗等人物。法正这个人颇有奇谋,刘备取西川,得汉中,斩杀夏侯渊,都有法正的功劳。如果法正不早死,倒是一个可以与诸葛亮相抗衡的实力派。刘备进位为汉中王时,法正就是尚书令,可见其地位之高。曹操对法正的评价也很高:“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但是,就在曹丕篡汉的那一年,法正死了,时年四十五岁。章武二年刘备大败之际,司徒许靖病故,东州派又失去了一个重要人物。所以,等到刘备托孤时,也只能选官位不高的李严了。


再一个就是益州派,主要人物有黄权、李恢、马忠、谯周、王平、罗宪、张嶷、张翼、杨洪、李邈、张裔等。益州派是本土派,主要是本土的精英,比如黄权是巴西郡阆中县人,谯周是巴西郡西充国县人,是张嶷巴西郡南充国县人,张裔是蜀郡成都人。这个派系实力并不强,虽然许多人都是重要的军事将领,但刘璋在时被刘璋压制,刘备在时被刘备压制,诸葛亮掌权时被诸葛亮压制。直到诸葛亮死去多年之后,其中的一些人才开始掌权。炎兴元年邓艾攻打成都时期,谯周力劝刘禅投降,“有全国之功”。投降魏国后,谯周受封阳城亭侯,迁骑都尉。


再看看荆州派的实力有多雄厚。这个派系除了首领诸葛亮之外,还有黄忠、魏延、蒋琬、费祎、马良、马谡、向朗、向宠、邓芝、阎宇、宗预、霍峻、霍弋、庞统、吕乂、杨仪、高翔等。后来的诸葛瞻、董厥、樊建也属于荆州派。黄忠曾阵斩夏侯渊,这是东汉末年战将最为显赫的功劳,比关羽阵斩颜良的含金量高得多。不过,黄忠在夷陵之战前就死了。魏延长期镇守汉中,是诸葛亮北伐时最为重要的将领,诸葛亮去世后,魏延死于与杨仪的内斗。当然,杨仪没多久也死了。庞统死于刘备入川之时,那时候刘备连汉中王都不是。马谡死于街亭之战失利,还创造了一个“挥泪斩马谡”的典故。即便如此,荆州派的实力依然强大。


诸葛亮死了之后,蒋琬、费祎、董允先后担任蜀汉丞相。诸葛亮、蒋琬、费祎和董允并称“蜀汉四相”,这几个人都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出现过。向朗、向宠是一对叔侄,也是荆州派的重要将领,其中向宠也出现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北伐时,以向宠督军留守后方。邓芝官至车骑将军,活到了251年,比诸葛亮多活了17年。宗预官至征西大将军,更是活到了蜀汉灭亡。

诸葛亮北伐时,留守后方的军政要人都是荆州派的重要成员,可见荆州派掌握了蜀汉的主要权力,其他派系在在军政领域可谓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在主弱臣强且其他派系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如果诸葛亮有异志,还真没人挡得住。而且,荆州派内部会更加团结,因为拥立诸葛亮当皇帝之后,他们也可以加官进爵,水涨船高。

至于益州派,本来就是骑墙派,谁当主子都不要紧,没实力更没动机去强烈反对。

所以,诸葛亮是真的忠于刘备,真的自我克制,若非如此,鼎之大小,自可问焉。

(2023年5月11日于武汉)


像诸葛亮这样的权臣,如果想篡位当皇帝,简直易如反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