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近代史 | 16世纪-资本主义的曙光(上)

2020-09-21 11:22 作者:初心联盟  | 我要投稿


初心百科 


16世纪-资本主义的曙光(上)


01 新航路的开辟

指欧洲从15世纪开始,为了筹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所需的货币和资本的原始积累需要,对外寻找的通往中国和印度的运动。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了地中海东部的广大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西欧同东方的贸易更加困难。

(3)思想因素:新航路开辟时期正值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精神。

(4)宗教因素:为传播天主教。


历程:

  • 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向东航行,到达非洲好望角;

  • 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先后四次横渡大西洋,最终发现了美洲;

  • 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新航路开辟成功;

  • 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船队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完成环球航行。




意义:

(1)引起商业革命,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互相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3)欧洲国家走上殖民扩张道路,资本主义的触角开始伸向世界各地,殖民掠夺和侵略活动造成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落后。

(4)证明地圆学说的正确性,为后来欧洲的思想革命奠定基础。




02 闵采尔



德意志平民宗教改革家,农民战争领袖。空想社会主义的先驱者之一。

他一生致力于宣传平均共产主义学说,通过宗教改革的形式传播以暴力推翻封建制度主张消灭封建制度,打倒诸侯与城市贵族,主张建立一个无贫富差别、无私有财产、人人平等的“千年王国”。 


托马斯·闵采尔的思想具有很强的革命性,加速了宗教改革的步伐。但是他要求立刻建立接近共产主义的社会的理想超出了时代的要求,超出了当时的物质条件和大多数农民、平民的直接要求,缺乏实现的物质基础。



03 预定论

预定论作为一个系统的理论源于约翰·加尔文,是加尔文继承保罗、奥占斯丁的救赎理论和马丁路德“因信称义”说的思想,结合法国资产阶级的需要提出的新的救赎观。


在《基督教要义》中加尔文提出预定论的定义:“上帝依据他的永恒旨意,来决定在永恒的拣选中预定一些人蒙救恩,赏赐他们永生的盼望;也预定其他人亡,判他们永死的结局。”


意义:

(1)预定论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的武器,加速了封建制的崩溃。

(2)预定论把神学应用和服务于现实社会,重点在于改造社会,给资产阶级以力量,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预定论集中地代表了资产阶级中最富雄心、锐意进取、在经济和政治方面获得成就的一批资产阶级的愿望。


04 圈地运动

在14、15世纪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意义:

(1)实现了农民与土地的分离,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2)摧毁了小农经济,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大农业,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

(3)加快了英国城镇的进程,城镇居民占总人口比例大幅上升。

(4)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

(5)造就了大批的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自由劳动力,积累了资本,扩大了市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05 血腥立法

15世纪末至16世纪,英国都铎王朝颁布的迫害失地流浪者的法令。

由于圈地盛行,大批无地农民流离失所,沦为流浪者,从而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并影响国家的税源和兵源。为此,都铎王朝从亨利八世,开始颁布了一系列迫害破产农民和禁止流浪的法令。这些法令,以各种手段惩治流浪者,有鞭笞、烙印、割耳、卖为奴隶乃至处死。马克思形象地称这些法令,为“惩治流浪者的血腥法律”。



06 三十九项信条

英国国教会的教义,由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亲自审定批准,1571年正式公布。


内容:

(1)断绝英国教会在行政和经济上与罗马教廷的关系。

(2)规定国王为英国最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召开教会、审查教规的权力。

(3)保留天主教的教阶制度,教义和仪式。

(4)没收修道院财产归王室所有。


玛丽死后,英国教会断绝了与罗马教会的关系,再一次把英国教会置于王权的控制之下,废除了《三十九项信条》。



07 英国国教会

也称英格兰圣公会或安立甘宗,是英国在宗教改革中创立的新教会。


主要内容:

(1)把天主教中拯救灵魂的教义与路德新教中信仰得救的教义结合起来。

(2)解除罗马教廷对英国教会的控制,确立英国国王在教会的最高首脑地位,教会则成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



08 重商主义

西欧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受到普遍推崇的一种经济哲学,源自亚当·斯密。


主张:

该理论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早期重商主义持货币差额论,主张禁止硬币输出,增加金银输入;晚期重商主义持贸易差额论,主张发展制造业,扩大外贸出超,以获得大量货币输入。


意义:

重商主义促进了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与确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文章来源 | 初心百科

整理搬运|初心阿卓

百科咨询|初心C老师(微信号:VIP7claire)

初心翻硕百科448公益讲座群(CCtalk课程群号:88064388)


近代史 | 16世纪-资本主义的曙光(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