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扁桃体炎,中医疏风散热,开窍利咽治愈。患者陈姓女,4岁。
幼儿扁桃体炎,中医疏风散热,开窍利咽治愈。患者陈姓女,4岁。患儿于4天前发病,初起精神不振、口角流涎、不欲饮食、发热、声音嘶哑,诊断为扁桃体炎,曾用抗生素治疗三日无效,又投玄麦甘桔汤之类无效。来时症风精神疲倦、昏昏欲睡、口流清涎、吞咽困难、哭音微弱、不欲饮食,大便三日未行,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咽喉充血水肿,肛温40.8℃。辨为风热上攻咽喉,清窍闭塞。遂投如下方药:僵蚕、蝉蜕,射干、山豆根,姜黄、大黄,煎取浓汁,蜂蜜为引,昼夜分次徐徐喂服,2剂药完,大便已下,痰涎减少,体温降到39.2℃,咽喉水肿减轻,能饮绿豆稀汁。前方去大黄,继续治疗三天痊愈。 上述药物中,蝉蜕是疏风散热的一个主要药物。蝉蜕是蝉科昆虫黑蚱羽化后蜕的壳。 《本草纲目》记载,蝉“主疗皆一切风热证,古人用身,后人用蜕,大抵治脏腑经络,当用蝉身;治皮肤疮疡风热,当用蝉蜕”。蝉蜕可内服也可外用,内服以抗惊厥、解热、透疹,常用于外感风热、咳嗽音哑、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惊痫、目赤、翳障等患者的治疗。蝉蜕消风散热,又轻清凉散,可升可降,常与川牛膝同用,以斡旋周身气机。 古人对蝉蜕的功用解释颇具趣味。比如,汪昂的《本草备要》记载:“蝉乃土木余气所化,饮风露而不食,其气清虚而味甘寒,故清虚热。其体轻浮,故发痘疹。其性善蜕,故退目翳,催生下胞。其蜕为壳,故治皮肤疮疡瘾疹。”这是中医学取类比象的具体应用。古人对蝉蜕的功用解释中,最有意思的当属蝉蜕能止小儿夜啼,原因是蝉“昼鸣夜息”。不过,现在想来,孩子夜里啼哭不止,除了照看不周导致其昼夜颠倒之外,还有可能是由于过敏造成其身痒不适。 近年来,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等患者日益增多,这类疾病发作前毫无征兆,发作起来却来势汹汹。或连打几十上百个喷嚏;或流一天的鼻涕;或突然呼吸困难,喉中有声;或皮肤红肿瘙痒,突起突消,令人抓挠不已。这一切都与风邪有关,也是蝉蜕的适应范围。临床上笔者多以蝉蜕配合地龙、僵蚕等动物类药,来解除因异体动物蛋白引起的过敏症状。曾有一名小学生随母亲前来就诊,家长表示孩子晚上睡眠不安,白天上课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笔者解开孩子衣服仔细检查之后发现,孩子四肢及胸背部遍布抓痕。进一步询问,果然孩子有过敏史,每至夜间,便身痒难忍,自然睡不安稳,第二天上学也没精神。经过含蝉蜕方剂治疗后,孩子身痒症状缓解,睡眠改善,白天精力充沛,成绩也自然逐渐提高了。 蝉蜕的功效与作用 1、可疏风清热,平肝解痉,主治小儿高热惊厥 小儿“稚阴稚阳”,为“纯阳”之体,且“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外感风热或热毒极易入里化热化火,热极生风即可出现抽风。蝉蜕可疏风清热,平肝解痉,配钩藤、薄荷、僵蚕、连翘、金银花、栀子、荆芥常可“化险为夷”。 2、可疏风解表,利咽止咳,主治喉痒频咳 感受风寒,入里化热,或感受风热之邪,导致肺卫郁闭,从而出现咽干喉痒,频频作咳。对这种情况,可用蝉蜕疏风解表,喉风除则咳自止。亦可与牛蒡子、薄荷、连翘、桔梗、杏仁、苏叶、桑叶、荆芥、前胡、射干配伍应用,疗效更好。 3、可解表透疹,祛风止痒,主治各种疹疾 麻疹、腥红热、风疹均属风温病范畴,早期若疹出不畅或疹期作痒均可用蝉蜕配葛根、薄荷、连翘、金银花、荆芥等治疗,效果良好。 4、可熄风止痉,平喘止咳,主治各种哮喘 中医治疗哮喘,通过熄风止痉来平喘止咳。临床常用蝉蜕配合地龙、胆星、炙麻黄、杏仁、石膏、炙甘草、法半夏、细辛、干姜、五味子治疗,收效显着。 5、可祛风除湿,利水消肿,主治小儿水疝 小儿水疝即睾丸鞘膜积液。小儿“肝常有余”,多因哭闹、惊恐,致肝气逆乱、疏泄失常,气机郁滞,三焦气化失司,水湿停聚循肝经积于阴部而发病。常用蝉衣30克,水煎外洗热敷,一般外用3日可愈。 郑重申明: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