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看冬奥10
大家好!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张家口赛区云顶滑雪公园,在我的身后有一个巨大的五环,靠近五环旁边的这边赛道就是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的比赛场地。本期节目我向大家介绍的就是冬奥会与中国传统优势项目——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和雪上技巧的比赛场地相隔距离<50米,空中技巧赛道的长度为123米,垂直落差为46.4米。运动员要在特制的雪坡跳台上起跳,进行一次空中翻腾或转体动作,且每轮比赛使用的翻转动作不能重复。裁判员对运动员的起跳高度、跳跃姿势、空中动作和着陆精准度进行评分。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除了男子和女子个人赛,2022年北京冬奥会还新增了混合团体赛。运动员从一个坡度为25°、长度为75米的助滑坡开始向下滑行,通过过渡区后滑向跳台。跳台高2到4米,坡度从50到70°,分别为一周台、两周台和三周台,着陆坡角度为38°,运动员在接近跳台时抬起手臂到跳台边缘腾空,此时运动员必须保证身体笔直,而手臂则是控制旋转的关键,运动员的最高腾空高度可达10米。空中技巧受天气影响的因素很大,运动员在比赛前需要结合雪场的情况:风速和风向,及时调整出发位置。更高更瘦的运动员在多风的条件下会面临更多的劣势,在一定范围内他们可以通过调整起滑点位置增加滑行距离获得足够的助滑速度,助滑速度最高能达到70公里/小时。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的比赛都将在晚上进行,这是因为晚上的天空和地面有明显的色差,可以帮助运动员在空中翻转的时候更好地区分天与地。接下来我来带大家了解一下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的特点。那么首先就是我们的滑雪板,跟其他项目的滑雪板完全不同,高山滑雪的滑雪板它是两头宽中间窄;但是对于空中技巧项目的滑雪板来说它的板头和板尾加上板中央是同等的宽度,这样是为了运动员更好地进行直线滑行。了解完滑雪板我们来看一下空中技巧的打分标准有哪些。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属于评分类项目,腾空、空中动作和落地是裁判打分的三个主要因素,腾空技术是空中动作和落地动作的基础,占总分的20%,考察选手的起跳姿态和高台远度。这个项目不追求最快项目,而是最佳速度,选手只需要在半秒中时间内从0°转体到到80°,速度过快会导致腾空高度过高、翻转过度;过慢会损失腾空高度翻转不足。选手们起跳的坡度是整个冬奥会项目中最陡的。手臂的动作对起跳非常关键,主要分为两种起跳方式:一种是摆臂式起跳,运动员的手臂随着跳台角度的变化从后往前举至双耳位置,通过手臂的摆动和起跳速度和腾空高度;另外一种是举臂式起跳,运动员在上跳台前将手臂两侧高举至头顶。两种起跳方式相比举臂式的起跳姿势更加稳定。2018年年平昌冬奥会男子空中技巧比赛,瑞士选手加赛而是用了摆臂式起跳,由于腾空高度过高,空中动作翻转过度,着陆出现失误;而两届世锦赛冠军中国选手齐广璞,使用的起跳方式为举臂式,起跳时身体姿态与跳台垂直,稳定的起跳姿势是空中动作完成质量的基础。在冬奥会赛场上选手一般会更倾向于举臂式的起跳方式。对于空中技巧项目而言选手在空中动作的完成动作尤为关键,占总分一半的分值,空中技巧动作是由不同的空翻组合在一起完成的,选手在空翻的基础上完成不同的转体动作来增加动作的难度。空中技巧的起跳台主要设有两周台和三周台,与之相对应选手要在空中完成两周空翻和三种空翻的动作,每个动作都有相应的名称,我们来了解一下基础动作主要分为哪些:选手在空中翻腾的方向一般为向后,英文为beak,动作代码为b;空中的姿态主要分为直体和团身;直体翻腾一周,英文为Lay,动作代码为L;团身翻腾一周,英文为Tuck,动作代码为T。空中技巧的翻转是致运动员在身体呈垂直空翻的同时进行转体的动作。翻转动作主要有以下三种:空中翻腾一周转体一周英文为Full,动作代码为F;空中翻腾了一周转体两周英文为double Full,动作代码为dF;空中动作翻腾一周转体三周英文为triple Full,动作代码为tF。单周转体三周这个动作难度太大,在比赛中容易出现失误,因此选手一般对会使用单周转体一周和两周的动作进行不同难度动作的组合。在冬奥会中目前女子选手使用过的最大难度为空中翻腾3周转体4周,男子选手使用过的最大难度为空中翻腾3周转体5周。白俄罗斯选手库什尼尔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上首次完成了这套动作获得金牌。下面我们来对动作进行分解,库什尼尔的空翻方向为向后,第一个动作为直体翻腾一周转体两周,第二个动作为直体翻腾一周转体一周,第三个动作为直体翻腾一周转体两周;动作中有几个大写字母则为几周台的动作,可以看出库什尼尔做的动作是三周台的动作。选手在空中的姿态需要保持双脚并拢,身体与雪板保持垂直,转体的动作主要来自于选手的手臂,通过手臂的不对称挥摆来控制转体的方向和速度,当结束一周翻转动作时手臂向两侧伸直,然后快速收拢保持在胸前,进入下一个翻转再次打开,裁判员一般会根据摆臂的手势来判断动作的完成。空中翻腾的周数和转圈数越多难度系数也就越大,库什尼尔也成为了冬奥会历史上首位完成5.0最高难度系数动作的运动员,每套空中动作都对应着不同的难度系数。三周台的腾空高度比两周台更高,动作系数难度更大,在得分上更具有优势;但是难度越高也就意味着风险也就越大。2018年平昌冬奥会空中技巧比赛共有三轮,采用单轮淘汰制,且三轮比赛翻转动作不能重复,选手们一般会选择在决赛第二轮中使用自己较高难度的动作,冲击晋级奖牌的机会。索契冬奥会银牌得主徐梦桃第二轮选择挑战全场难度最高的3.75的三周台动作,在她顺利完成前两个动作时,直体翻腾一周转体一周和团身翻腾一周后,在做最后一个空翻一周转体一周的动作时出现失误,身体重心前倾摔倒在了赛道上,这个严重的失误也让徐梦桃名次垫底,失去进军奖牌的资格。单轮淘汰赛制让选手们倾向难度系数更低的动作,以稳求胜。北京冬奥会晋级规则将采用将成绩相加排名调整为前两轮最好一跳成绩排名,规则的变化也体现了鼓励运动员在比赛中勇于尝试高难度动作。虽然三周台选手尤其是在女子比赛中失误率较高,不过得三周台者得奖牌的说法,仍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运动员朝着高难度的动作不断地努力,然而在同样难度系数的较量中选手整套动作完成质量和落地质量就会成为决出胜负的关键因素。落地的分数占到了总分中的30%,稳定的着陆技术是运动员成功完成动作的标志,影响运动员成绩的因素有很多。选手助滑、出台和空中旋转速度不够会导致着陆时上身前倾;在空中过早完成翻转动作会导致空中翻转过度,身体向后倾斜;这样都会被扣除相应的分数。为了降低着陆风险,运动员在着陆时会弯曲膝盖并伸展手臂以此来调整重心,着陆动作的好坏有时也成为比赛胜负的关键。2018年平昌冬奥会乌克兰选手阿布拉缅科使用了难度系数为4.525的三周台动作,他采用摆臂式起跳,腾空高度过高,导致翻转过度,着陆时身体向后倾,凭借着强大的身体和控制能力使得他并没有出现严重失误,最终获得128.51分;最后一个出场的索契冬奥会银牌得主中国选手贾宗洋他也选择了和阿布拉缅科相同的难度系数动作,空中技巧受风力影响很大,逆风也会影响选手助滑的速度。贾宗洋在出发点等了三分钟后才开始进行比赛,贾宗洋采用的是举臂式起跳。助滑、起跳姿势和空中动作都稳定发挥,但在着陆时身体中心和地面的角度不够垂直,出现了明显的后蹲动作,最终以128.05的成绩获得了银牌,其实贾宗洋的分数与冠军阿布拉缅科相差只有0.46分。我们来看一下选手的打分情况:选手的得分由腾空、空中动作和着陆三个方面成绩相加,乘以难度系数完成。腾空分满分为6分,空中动作得满分为15分,着陆满分为9分,可以看出来贾宗洋在着陆分数上落后于对手影响了最终的名次。自由式滑雪空中项目考察的是选手的综合能力,只有在保证动作完成质量的同时兼顾难度才能在比赛中获得最终的胜利。混合团体比赛每个代表队派出3人参赛,同性别运动员不能超过2位。由于男子选手普遍动作难度系数比女子选手高,因此一般会派出两男一女的阵容参加比赛,在这个项目上中国队也具备了冲击金牌的实力。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赛是自由式滑雪运动中唯一一个男女混合项目,至少同时有1名男子选手和1名女子选手获得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参赛资格的国家或地区奥委会,才能够获得混合团体赛的参赛资格。虽然说男子运动员会拥有更高的难度动作,但是女选手会有更稳定的发挥,2名女选手加1名男选手也是一种选择。在团体赛中任何失误都有可能让整支队伍前功尽弃,失去争夺奖牌的资格。所以如何平衡风险和得分效率,并充分利用好团队整体的能力非常重要。目前徐梦桃、贾宗洋和齐广璞是中国混合团体项目的主力成员,综合实力排名世界前列。以目前中国队的表现,混合团体无疑是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中最有希望夺得金牌的项目,在男女单人项目中中国选手贾宗洋、齐广璞都是奖牌的有力争夺者。2022年2月10号第一块自由式滑雪混合团体金牌将在这里产生,让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