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小贴士(二十七) 市场效率(四)


终于,终于,终于,市场效率篇迎来了完结!!!通过阅读需求效率、供给效率以及市场效率,各位应该能熟练地入门福利经济学了(笑)

本专题介绍了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工具——消费者与生产者剩余——并用这种工具来评价自由市场的效率。我们貌似理解了,供求的力量可以有效地配置资源。这就是说,尽管市场的每个买者与卖者只关心他自己的福利,但他们共同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到使买者与卖者总收益最大化的均衡。
为了得出市场有效率的结论,我们作出了一些关于市场如何运行的假设。当这些假设不成立时,我们关于市场均衡有效率的结论可能就不再正确了。在结束本专题时,我们简单考虑这些假设中最重要的两个假设。
假设1: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但是,在世界上有时竞争是极不完全的。在一些市场上,只有一个买者或卖者(或一小群买者或卖者) 可以控制市场价格。这种影响价格的能力被称为市场势力。市场势力可以使市场无效率,因为它会使价格和数量背离供求均衡。
假设2:市场结果只与买者和卖者相关。在世界上,买者和卖者的决策有时影响那些根本不参与市场的人。污染是影响不参与市场的人的市场结果的一个典型例子。这种负作用称为外部性,它使市场福利还要取决于买者评价和卖者成本之外的其他因素。由于买者与卖者在决定消费和生产时并没有考虑这种负作用,所以,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市场均衡可能是尤效率的。
市场势力和外部性是被称为市场失灵的普遍现象的例于——市场失灵是一些不受管制的市场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当市场失灵时,公共政策就有潜力解决这些问题并增加经济福利。微观经济学家耗费许多精力去研究什么时候会发生市场失灵,以及哪种政策能最好地纠正市场失灵。当你继续学习经济学时,你将会看到,这里所提出的福利经济学的工具也很容易适用于那种努力.
尽管有市场失灵的可能性,市场中看不见的手仍然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在本章中作出的假设能在许多市场中很好地发挥作用,而且,直接适用于市场效率的结论。此外,我们关于福利经济学和市场效率的分析可以用来说明各种政府政策的影响。
总集回顾
1. 消费者剩余等于买者对一种物品的支付意愿减去它们实际为此所支付的量,它衡量买者从参与市场中得到的收益。可以通过找出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来计算消费K剩余。
2. 生产者剩余等于卖者由其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它们的生产成本,它衡量卖者从参与市场中得到的收益。可以通过找出价格以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来计算生产者剩余。
3. 使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总和最大化的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决策者通常关心经济结果的效率以及平等。
4. 供给与需求的均衡使消费者与生产者剩余的总和最大化。这就是说.市场中看不见的手指引买者与卖者有效地配置资源。
5. 在存在市场势力或外部性这类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市场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
参考文献:
曼昆(美).经济学原理(第二版).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
曼昆(美).经济学原理(第七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仅限学习交流使用
稿件鸣谢:
@大桥_流水
@少年阿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