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废土文化的美学解读 物、事、人 —— 虚拟世界的美与浪漫 其十六

2023-05-09 19:23 作者:谎言家hyj  | 我要投稿


废土文化=生命力

1.废土文化的魅力:废土的生命力与日常生活场景的生命力极大的差别。

2.废土文化的生命力:是一种濒死的生命力、一种时间似乎被停滞的生命力、式微、混乱、脱离规则、某些功能性与效用性的称呼变成了一种单纯对于文化的描述(eg:自行车不仅表示一个名字还表示你可以骑行它,而在废土上自行车只是表示过去有一种东西叫自行车)。

3.废土文化的表达:变相解构了人类发展历程中的一环形成一种全新的视角,这种视角使我们考察或考古一些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当下事物,(就像自行车)我们看待这些事物的时候所保有的情感与最大的目的,是他们自身所携带的的文化内容,这种情况下,我们各自的人文关怀将会被最大程度的激发,使得我们在情感上时刻处在缅怀尊敬的思绪之中。

与这种人文关怀一同出现的还有探索欲望(还是自行车,当自行车成为一个文化符号时,废土人类对自行车最大的欲望就是对它进行一种彻底的探索)

4.废土与生存:之前的几点的讨论是围绕着我们自身的而不是文化制品中的角色。

废土文化下的文化制品在表达毫无功利可言的人文关怀的同时也不遗余力的展现生存问题所带来的功利性与残忍。

“为了一口水能够大开杀戒”是废土作品里常见的桥段,但我们也要注意到这种描写是充满批判意味的。

废土文化将它认为的人类功利性的最终矛盾结果展现到我们的眼前:文明的灭亡只是一种景观,被炸毁焚烧坍塌的只是文明的面孔,真正被掩埋在废墟底下的是功利性的罪恶。人们因为一些个人的功利性思想而团结,又因为一种群体性的功利行为造就了毁灭。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以人文的角度去理解和反思围绕在物质与现实当中的功利性内容 (辐射4发售初,辐射粉丝对游戏内的词条表示不满,原因就是废土世界的物品不该带有词条这种强烈功利色彩的设定。不过当时粉丝们并没有详细的述说他们的理由,但是通过up的讨论可以得出但是粉丝不满的那个模糊的东西是什么)

5.末世景观:就是以废土文化为主题进行表达的一个基础。

且末世景观≠末日景观。

末世景观强调经历过浩劫之后的世界。是尘埃落定的前天

末日景观强调灾难发生当天或者发生之际的世界。是尘土刚被扬起的今天

末日景观在感情上和单一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核上都比末世景观要强烈,所以从创作角度来看末日景观的创作难度比末世景观要低上许多。

末世景观传达的可能更多的是一种类似于回忆性质的哀愁、惋惜某种人性的光辉怀念一个时代的美好剪影。

6.末世景观的组成:视觉上末世景观基本由废墟荒土失落的空间三个部分组成,废墟是整个框架里对整体美感的表达最为重要的内容,同时代表着它是牵动情感联系包括牵动功利性内容以至于传导到我们开头说到的人文关怀的一整个链条当中

这个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就比如老辐射系列,游戏对于场景的建立其实是相对粗糙的,当时的技术限制,创作者们不具备打造一个在视觉上趋于完美废墟的条件,那么我们为什么还会对那样的废墟产生出情感呢?因为废墟的美感已经经由文字的洗礼变成了一种文学上的意象,这种意象即使经历岁月漫长的洗礼依旧对我们产生了情感上的影响。

甚至废墟这一主题还有许多哲学话题隐藏在其中,西班牙人圣地亚哥·贝鲁埃特《花园里的哲学》以诗学的纬度,用数学、建筑学、社会学、美学等多个角度阐释了英国园林中的废墟文化。

而且我们国家也早有园林哲学和废墟文化了,陶渊明可以算作其中的代表,《和刘柴桑》应该算作废墟文化里相当著名的一篇诗文了

废墟的美感源头来自于文字,后经由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对其美的诠释而保留了这份意象传达给了我们,所以即使一处废墟没有能够以视觉的完整形式传达给我们它的美,但只要它能通过文字或其他方式进行合力的烘托,依旧是能够表达出它想要表达的美感的,这也是末世景观为何会显得内敛,就是与废墟这种安静的情感表达有很大的关联。

7.失落的空间:与时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排在废墟之后,是因为他的出现需要一个完整的废墟情境,某些程度上失落空间的出现就意味着功利性的出现,也就引出了人文关怀的出现。

失落空间不一定与末世景观或末世景观下的废墟产生直接联系

废墟情景可能需要它,但它不需要废墟情景。(eg:控制里也出现了失落的空间)

失落的空间是什么呢?

就是小时候误闯入一处废墟的厂房、办公室、公园、没人住的空房子,这种环境在心理上能给我们带来一种窒息感,但是它却保留了曾经拥有人烟时的模样。

在这个空间内我们会观察到时间流动的痕迹,比如说堆积的灰尘,发霉的气味,但是却又感觉时间好像也是停滞的,停留在了他失去人烟的那一刻,

空荡的厂房失去了运作它的工人、

办公室里沾满尘土的电话也死气沉沉的、

公园里的游乐设施迎着风自个儿打转、

空房子里的照片显示着这里曾经有的是一位女主人。

在体验到这些的那一刻,至少在那一刻我们是绝对孤独的,而这种孤独的感受停滞了属于我们各自的时间,将一个失落的空间在我们的心理上塑造了出来。有一种我们所有人都非常享受的孤独,这种孤独正是我们聊到的失落的空间所带来的孤独。

我们在之前说失落的空间出现在一个末世景观中,就必然意味着功利性与人文关怀的出现,是因为一处失落的空间都有着与它相关的故事。

工厂澡堂的地上散落着工人制服

办公室的电话上贴着的工作便签

空房子中房锁着的卧室

在这些场景里感受到的故事感受到的孤独,是一份心理上的感受,是无法通过逻辑来进行判断和整理的。

这种故事通常在废土文化主题的作品里,在一个末世景观下,都会同时体现出他所描写的社会的功利性与人文关怀,以此来制造矛盾,好以一种安静的姿态撩拨我们的情绪,让我们微妙的达到一种共感

总结:废土提供了一个机会,一个让我们得以安静的仰望星空,以此遥望属于我们当下的人类文明的璀璨,让我们记得珍惜并学会尊重任何出现在我们周围的物、事、人。

挖坑:末世景观中还有一个没讲,那就是荒土,荒土必须展开来讲

废土文化的美学解读 物、事、人 —— 虚拟世界的美与浪漫 其十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