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辣条之王”卫龙,估值超洽洽、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市值之和
凭一根辣条,将企业做到上市。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很玄乎的事情。但,做辣条的卫龙真的要上市了,估值高达700亿,比洽洽(276.97亿)、三只松鼠(212.53亿)和良品铺子(199.42亿)三家企业加起来的市值都高(市值数据均截至发稿前)
要知道,辣条一度被消费者认为垃圾食品,为什么卫龙能做到这么高的估值?凭什么?

1、辣条之乡
在中国,有两大“辣条之乡”,北漯河,南平江。
严格来讲,湖南平江是我国辣条产业的发源地。作为后来者的河南漯河,凭借原材料的优势,慢慢发展起来,与平江形成了分庭抗礼之势。
平江辣条产业虽然在规模上比漯河要大,但就目前来看,“辣条第一股”可能要花落出身漯河的卫龙。
1999年,刘卫平、刘福平两兄弟在河南漯河成立了一家休闲食品企业,拉开了卫龙走向辉煌的序幕。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卫龙现已成为“辣条之王”,产品不仅畅销全国,早在2015年的时候更是远销海外。
据悉,在亚马逊平台上,5包辣条的价格超20美元,比在国内贵了将近10倍。即使如此,卫龙的销量仍非常亮眼,火爆程度不比老干妈差。
根据招股书披露,2018年至2020年,卫龙实现营收分别为27.51亿、33.84亿和41.2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分别为4.76亿元、6.58亿元和8.19亿元。也就是说,过去三年间卫龙净赚近20亿。
2、科技赋能 保障质量

从辣条行业整体来看,这是一个门槛很低的产业。行业从一开始就涌现了诸多大大小小的企业,呈现野蛮发展的态势。
也因此,行业难以避免的出现了黑作坊。2005年,央视揭露了平江一家辣条厂违规使用添加剂,使得辣条至此成为“垃圾食品”的代名词,受到冲击倒下的辣条厂非常多。
有意思的是,早在行业受到质量问题冲击之前,卫龙就率先引入国外先进生产线,并加大品控力度。通过科技赋能保证产品质量,并不断优化供应链,企业规模得以不断扩张。

对科技的大力运用使得卫龙得以实现规范化、健康化生产。比如改进产品生产线自动化生产、包装更严密、加大新品研发力度等,都有效保证了产品品质。
食品安全是整个行业的痛点,目前卫龙也并未完全解决。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消费者将会愈发注重食品安全问题,籍此卫龙在招股书中表示,会通过升级对食品营养成分的快速检测技术等措施,进一步保证产品的质量。
3、多元化起始
卫龙曾公开宣称要在2021年实现100亿的销售目标。为此,早些年卫龙就已开始多元化发展。
卫龙的多元化大概可以分两个层面去讲,其一是在辣条产业内的产品多样化,其二是辣条产业外的产品多样化。
针对辣条产品,卫龙推出了辣、咸、泡椒、烧烤、五香等十多种口味,大大增加了消费者的可选项,推动辣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的持续增长。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辣条行业市场规模达到65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59%。预计到2021年,这一数据将达到729亿元。要想在这庞大的市场抢下更多的份额,产品口味多样化是必须的。
另一方面,随着辣条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再加上单一的品类容易带来经营性危险,所以卫龙很早就开始拓展辣条之外的产品,并卓有成效。
数据显示,卫龙在2020年的营收中,辣条业务收入近27亿元,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产品的收入已经达到十几亿元,且占比逐年攀升。
这也意味着,丰富的产品矩阵能够推动卫龙营收结构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不过从其近年营收增长的曲线来看,要想在今年实现百亿营收困难很大。不过,再给卫龙几年时间,百亿营收应该不会是它的终点。
最后再说两句。卫龙虽然是辣条等休闲食品企业,但其对科技非常注重。毕竟,在讲究自动化生产的今天,食品企业也应如此,才能打造更强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