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获得全球顶尖大奖,科研样品向国际开放,美国或除外
“嫦娥五号”探月团队最近获得的全球顶尖航天大奖,赢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同。胡浩总师作为领奖嘉宾,出席“劳伦斯团队奖”颁奖仪式时表示: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即将面向国际开放申请,欢迎各国科学家共同研究,共享成果。

实际上,嫦娥五号作为我国首个无人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是当时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但是,中国航天没有独享成果,而是与世界分享。
2023年5月份,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样品已经对外开放申请,并向全球发布嫦娥五号探测器有效载荷2级科学数据,世界各国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访问数据发布主页获得有关数据。

尽管如此,美国科学家及研究机构,可能无法获得这些数据和样本,更无缘中方主导建设的“月球国际科研站”。这意味着,如果美国不能实现“重返月球”计划,那么其将落后于整个世界。

而造成这样情况的,不在于中方“不够开放”,而是美国自己禁锢了自己。其实,不光是在探月方面如此,在探火、行星探测以及未来的深空探测发布方面都是这样。
造成美国航天“绝缘”于中国航天的最主要原因,还是美国发布的一系列限制法令,1999年美国国会出台的《考克斯报告》,是中美航天合作受阻的肇始。

这份报告里指责中方“利用发射商业卫星的机会,特别是故障调查来窃取美国卫星、导弹与火箭技术,进而危害美国国家安全”。
是的,美国的“国家安全”不堪一击,不光华为“影响美国国家安全”,任何一个你发展迅速的领域都会影响美国的国家安全。这样荒谬并且毫无依据的指责,成为中美航天合作的最大障碍。

钱学森运载技术实验室高级研究员李洪波在《伟大背后,都是苦难》的演讲里说到,这(90年代中国航天遭遇的不公)跟现如今的华为和孟晚舟女士的事情,如出一辙。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
华为孟晚舟事件再次警醒了我们,当今世界不是桃源仙境,人类也从来没有走出过弱肉强食的大丛林,只有当你弱小的时候,才会发现坏人很多。

后续的美方《商业授权法》、“沃尔夫条款”等,都将是美国实施单方打压工具。中国航天自力更生,广泛合作,就是为了发展自己的同时,与世界分享成果。用开放代替封闭,用合作代替对抗,让美国的限制变成“闭关锁国”。
这让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的一系列措施,成为限制美国宇航工业发展的最大“凶手”。现在,美方又将目光聚焦在中国航天身上,在白宫眼里,太空已经变成中美“可能发生冲突的领域”。

显然,美国还在想着太空竞赛年代的事情,可是中方没有落入美国的圈套,按照自己的计划走,与国际社会广泛合作,并且稳打稳扎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现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比尔·尼尔森(Bill Nelson)曾经指责中国航天“缺乏透明性以及合作的意愿”。当然,无论在要求国会增加预算,还是确保项目能够进行下去时,他都会炒作“中国话题”。
嫦娥五号回到地球之后,世界宇航界都能分享到中方发布的数据,并且还将进一步开放,NASA也多次喊话想要得到成果,可是不是中方不给,而是美方自己不要。

最近,中国探月工程四期时间表正式出炉,吴伟仁总师说“2030 年之前,中国人的脚印肯定会踏在月球上去,这没问题的。”嫦娥八号任务国际合作机遇公告发布,向全球开放200公斤的载荷资源,欢迎各国研究机构加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美国撰写《考斯特报告》时,中国航天“命运的齿轮”就已经开始转动:人家不但以莫须有的罪名把你赶走,还朝你扔了一颗炸弹,逼着你去思考国防值多少钱。国防值多少钱?全中国人的身家性命加在一起值多少钱,国防就值多少钱。
世界在变,我们的目光也在变,而美国NASA还在继续构建自己的小圈子,乐此不疲,洋洋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