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的“战争”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乍暖还寒、初春降至,4月正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与暖意融融的景色相比,今早一到公司,领导愁云惨淡的表情尤为明显,与周边的景象显得格格不入,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小升初环节。
由于教育资源的紧张,上海如今实行的是摇号政策,即民办学校将实施“分类计划、分类报名、分类摇号、分类录取”,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民办学校实施电脑随机录取的方式。
领导住在嘉定区,孩子今年也面临着小升初的压力,她一看见我,仿佛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战友”一般,向我诉苦道:“我网上查了一下,去年嘉定华二(顶流学校)的中签率只有20出头,这概率太低了,我现在纠结死了,你帮我出出主意。”
孩子现在读的,据领导所说,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在嘉定不算最好,可也名列前茅,但每个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谁不想自己的孩子读最好的学校,有机会以后出人投地?
但如果摇不中,就面临极大的可能进入菜小,这对于“鸡娃”的领导来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这比工作上的不顺利还要令她难受。
我不想在她的焦虑上再火上浇油,于是安慰道:“学校只是孩子成才的一部分,读书也不是人生路上的全部,领导,您放宽心,是金子无论在哪都会发光的,至于摇不摇号,家里民主投票决定,再不行听听孩子的意愿,您也不要太不安了。”
显然,领导对我这种说辞并不买账,虽停止与我的探讨,仍喃喃自语,打着心里的小九九。
虽然我还未为人父,不能体量当家长的心情,但我也是在90头上出身,经历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学习生涯,我还在网络上看到了某个家长关于每天晚上坚持让一年级孩子背诵一首古诗是否有意义的讨论,我也有些自己不成熟的小看法。
首先,我先表明自己的看法,我是站在“鸡娃”这一派的。我和小赵也就未来孩子的教育问题展开过讨论,我们俩就如同大家一般,一个坚持鸡娃、一个主张孩子兴趣优先。
我认为在中国现行的体制下,高考是相对公平的人才筛选标准,中国教育更大的不公平在高考之前已经产生。
在同一个城市里,名牌中小学和普通中小学的教育资源配置相差极大,而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相差更大。
而高考的难度对于所有人却都是一样的。所以前置的不公平,是产生最终成绩不公平的最大原因。
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无法否认,高考是无权无势的家庭和孩子最直接也最有效出人头地的方式。
其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在出生时并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人生观、价值观都是后天形成。
作为父母,也无法一天二十四个小时每时每刻都陪伴在孩子身旁,除了在接触的时间内,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剩下我们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孩子与同样优秀的同龄人相处,接受优质的教育。
因此,在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我认为孩子在如花似玉的年纪就应该努力读书,而不是任其发展。
都说眼界决定境界,只有在学生时代多读书,多吸收先贤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那么在他(她)长大成人之后,家长们才能放心的撒手让孩子独自踏上社会,面对这个五颜六色的大染缸。
我知道很多人有不同的观点,不喜,勿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