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共产主义 (1)
0.信息论
信息是用于消除事物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的度量方法是计算信息熵,信息的单位是比特(bit)。互信息是指已知知识A则知识B减少的不确定性,记作I(B|A)=I(A|B)。差信息是指对于一个决策,角色A拥有角色B没有的信息,记作I(A|非B)。这种不同个体拥有不同信息的现象被称为信息差。
认可是指别人知道(你知道某信息),它表征了你被他人需要的程度。自认可 是指你知道了(别人知道(你知道某信息)),它表征了你认为自己被他人认可的程度,自认可和个人成就感直接相关。获得自认可的方式是获得预期的反馈
共知是指所有人都知道的信息。共识是指(所有人都知道,而且知道(其他人都知道))的信息。
1.信息的社会属性
信息是意识的,属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现代的信息的属性,是由现在正在发生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所决定的。
信息具有天然共产主义属性:
信息的复制是无成本的
信息的传播是零时延的
信息的存储是零成本的
以上三种性质保证信息可以实现零成本的“按需分配”。
信息最终是为全体人类所共有的
信息的生产具有天然资本主义属性:
信息的生产主体是人
个人可以选择是否将信息告诉他人
信息是重要的生产资料,是社会竞争优势的关键
信息差是造成阶级分化的关键,信息差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信息分为数据和知识。数据是原始的,客观的信息存在;知识是数据(或其他知识)经过人的理解、加工、编码,形成的具有概括性的信息。(类比神经网络)
知识可以表现为,(有不同知识的)人对同样的信号做出不同的决策。
2.信息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信息作为生产资料体现在:
a 科学技术可以提高生产力
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拥有更多知识的文明可以利用信息差创造更多的生产力。化肥对农业生产。
科学技术之所以称为科学技术,是因为大部分的人并不知道,即信息差。如果大部分人都知道,我们一般称之为“常识”;如果所有人都知道,那么就是“共识”。由于科技的生产者是人,信息差是短期不可避免的。
b 倒买倒卖
大部分商人是利用同样的商品,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客户时售价不同来盈利的。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物流、推销、店租、时间等成本。
c 投资
知道更多(关于人民/国家需求的)信息,可以产生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信息垄断是自由市场里垄断产生的必要条件,体现为技术垄断(信息垄断),专利垄断(权利垄断),政策垄断(权力垄断)。
事实上,我认为分配方式有3种,按劳分配、按权力分配、以及按信息差分配。这部分详见后文中的《分配论》。
3.密码学和互联网对信息垄断的威胁
20世纪非对称密码和rsa的发明,使得“数字签名”技术上得以实现,这保证了人们可以通过密码学来安全通信(机密性,完整性,认证正确性)。美国政府就要求企业有“密钥托管”(key escrow),即紧急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企业获取用户信息;中国也要求企业要使得用户数据在公安备份。
互联网的发明和推广,使得人民可以更便捷的获取信息,信息垄断只能通过造谣来污染数据,和通过法律/政治手段的信息管控。
新技术对信息垄断的威胁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光依靠它们试图达到完全消灭信息垄断是不可能的。下一部分我将试着分析消灭信息垄断的必然性与必要条件。
4.共产主义社会下的信息权
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形态。共产主义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化,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大力发展的情况下,信息数据就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因此,共产主义社会里,信息公有制就是一种必然。
统治阶级如果希望保持信息垄断,公有制就有可能被独裁政府破坏。为了杜绝这种情况,我认为信息公有制的形式,就是所有人都可以访问所有信息,使用数字签名确认。当然,在这种情况下,隐私权就是一种反动的权利要求。
信息公有制的前提:
a 国际力量的完全统一
透明的社会显然在竞争中不具有优势,因此,必须假设共产主义社会外部没有任何敌人。
b 密码学知识的普及
信息伪造和完整性破坏是信息公有制最大的敌人。为了取得所有人的信任,需要所有人都知晓密码学常识,因此,人们的信任便坚不可破。
c 共产主义的普遍接受
人们必须坚信共产主义,坚信信息应该公有化。因此,人们以不公开信息的人为耻,并对其产生大量的不信任,迫使其“自愿”共享出信息。
d 物质生产的极大丰富
社会生产力已经可以保证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更多的追求精神上的自认可。
5.信息共产主义的特征
由于人的智力是不同的,每个人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当信息本身可以平等自由获取时,每个人获得的“知识”事实上依然是不同的。因此社会结构依然不会扁平化,但是可以有如下的变化:
a 商品不再以物质为主,而是以信息产品为主,例如游戏、电影、动漫、小说。因此商品一定程度上可以按需分配。
b 消费商品的本质从消费物质(熵增),变成了获取与创造信息(学习)。劳动变成了创造被认可的文化信息产品(例如打游戏很多人爱看你),劳动本身变成了一种需求。
c 隐私由于其反动的属性被所有人排斥,不信任不愿意公开数据的人成为共识。
d 大部分违法犯罪行为不再存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诈骗根本不可能成功。盗窃得到的物质不被系统承认,物质本身又是低价值,盗窃信息则完全合法受到保护。人身上有很多的传感器,暴力犯罪会受到制止。
e 造谣变成犯罪成本很高的活动。由于遍布全世界的电子监控设施的数据都可以自由访问,人们无法全部阅读,所以会有人/算法制造“新闻”供人们阅读。造谣的内容如果与监控信息矛盾,人们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并失去对这个媒体的信任,此后这个媒体也不能抹去这个污点,因为有完整性保护。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