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重庆市高2023届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二次)地理试卷答案

2023-04-11 00:00 作者:橙子辅导  | 我要投稿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1(数字1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料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分析、理解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要求:1、知识积累(生字词)

2、识记作者及其作品

3、了解文章创作背景

4、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2、体会环境与人物的相互作用。

难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一、导入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二、知人论世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对作者的了解)

知人——鲁迅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为20世纪中国的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巨匠。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

作品介绍

(一)小说集:

1.《呐喊》,收集1918——1922年的小说,如《狂人日记》、《药》、《一件小事》、《阿Q正传》、《故乡》、《社戏》、《孔乙己》等,共14篇。

2.《彷徨》,收集1918——1922年的小说, 《祝福》是第一篇,另外还有《伤逝》、《离婚》等,共11篇。

3.《故事新编》,收入1922——1935年间所作的八篇作品,如《非攻》、《铸剑》、《理水》等等。

(二)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包括《藤野先生》、《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范爱农》等回忆性散文。

(三)散文诗集:《野草》。

(四)杂文集:《南腔北调集》、《而已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华盖集》等。

论世——写作背景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的第一篇。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因此他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是为了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三、标题解读

鲁迅谈《祝福》:“喜剧”、“悲剧”、“惨剧”这种名称,也可以用到有些小说上来:比如《祝福》。祥林嫂到后来,弄得活既不成,死也死不得。如果有鬼,她将被锯开身子来;如果无鬼,将永远见不到惟一亲爱的阿毛了,悲惨到了极点。但这种痛苦,并不是她自己找寻出来的。祥林嫂并非被害死,再嫁本非她所愿,阿毛是狼拖去的,都出于无可奈何,所以是惨剧。

“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五、关于祥林嫂之死的刑侦报告

通过以下七个步骤:案件回放、死者分析、嫌疑人分析、报案人分析、死亡地点分析、死亡原因分析、结案

(一)案件回放(倒叙手法)

序幕(1-2)“我”回到鲁镇

结局(3-33)“我”听到祥林嫂的死讯

开端(34-53)祥林嫂逃到鲁镇当女工

发展(54——65)被劫被迫改嫁,后丧夫失子,再到鲁家

高潮(66-111)捐献门槛,未能赎罪,被逐,沦为乞丐

尾声(112)“我”见到鲁镇“祝福”场景及感受

² 思考:本案件用倒叙的方式来叙述有什么作用?


重庆市高2023届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二次)地理试卷答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