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国:韩国虚构历史:檀君朝鲜的檀君竟然活了1900多岁。笑疯蚩尤也被韩国人当成了祖先
汉字是韩国发明的吗?为什么韩国人热衷于发明历史?





韩国人的民族优越主义情绪一直饱受各国诟病,这不仅体现在体育比赛的“小动作”上,还体现在莫名其妙的“历史发明”上。
这些行为绝大部分外国人都嗤之以鼻,但出于历史和现实考虑,韩国人出现这种情绪也情有可原。
在历史上,朝鲜半岛是夹在中国,日本和游牧民族当中的“受气包”,而今天的韩国也是地缘形势严峻,不用点“特殊手段”给国民打一打强心剂,实在是难以维持。
当然,韩国人也不能完全凭空捏造历史,那么他们宣称的那些“千奇百怪”的历史到底是哪里来的?

▲夹心饼
一、千奇百怪的历史
韩国现在宣传的各种千奇百怪的历史,有的确实在学术上有一定争论价值,如高句丽问题,高句丽这个横跨中朝两国的归属,学界目前存在分歧,当然也有些是中日网友编造的谣言,比如“汉字是韩国发明的”等。
还有的,虽然会让一些人不太舒服,但多少也能让人理解。比如,在讲解壬辰倭乱(万历朝鲜战争)的时候,韩国着重宣传朝鲜水军的战绩,而忽略明朝军队的贡献。其实站在他们的立场,重点宣传自己也是情有可原的。
但还是有些千奇百怪的历史,实在是令人摸不着头脑,比如下面这些……

▲唐太宗眼睛被射瞎片段
韩剧《帝国的黎明》中,唐太宗亲征高句丽失败,高句丽将领杨万春射瞎唐太宗的一只眼睛,最后高句丽大军趁胜追击,攻破唐都长安,李世民割让大批领土,请求高句丽大将渊盖苏文的饶恕。
还有,韩国小说《蚩尤天皇》,里面蚩尤被描述成上古韩民族(东夷)首领,在中原与华夏族先民拼杀,并取得“涿鹿大捷”……





在韩国,“蚩尤崇拜”相当有市场,韩国足球啦啦队“红魔”的队旗便使用蚩尤图腾。
出现这些历史谣言,倒也不能说明韩国人就比较奇葩,其实这类谣言世界各国都有,比如日本的“成吉思汗源义经论” ,和中国“老子化胡”的传说。
但问题是,这类荒诞不经的说法,不仅在现在基本都被作为笑谈,即使是古代各国官方一般也不会采信。
不过在韩国,传说的影响却大得不正常。

▲韩国的“在野史学派”也经常会弄出现莫名其妙的历史地图出来
二、令人目瞪口呆的起源
这些乱七八糟的历史确实令人嗤之以鼻,中日两个邻居尤其反感。那韩国人也不可能完全空穴来风,那这些历史起源何处呢?
先说说唐太宗被射瞎眼睛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是645年唐朝讨伐高句丽的安市城之战。
这一战,高句丽军表现不错,成功挡住了唐大军的攻击,将战事拖入冬季,唐朝军队因后勤告急,加之担忧冬季严寒,未攻下安市城就撤军走了。
关于此战的历史记载很少,就连安市城的主将姓名都无法考证。明代小说《唐书志传通俗演义》中描绘了此战,首次杜撰了一个名字叫“梁万春”,后来这本小说传到了朝鲜,由于韩语中存在对汉字词的头音规则,“梁”字被念成“Yang”,所以人名也变成了“杨万春”。

▲电影中的杨万春
1732年,朝鲜小说作家金昌翕写了一本小说《三渊集》,根据一些毫无根据的传言,首次用文字记载了唐太宗被射瞎眼睛的故事。
之后,朝鲜陆续有文学作品中描写了此次事件,不过一直到19世纪前期,此事在朝鲜仍多被认为是戏谑。直到20世纪初,这个传说突然被人翻起来大肆宣扬,使其影响力成倍放大。

▲有些韩国电影很喜欢表现这一段,以宣扬“武功”
事实上,韩国宣传的很多类似的古怪历史,都是来源于朝鲜王朝时期的一些毫无可信度的民间谣言或是“地摊小说”。
那蚩尤崇拜和那些“在野史学”呢?它们通常来源于朝鲜民族的檀君传说(类似中国的三皇五帝)。
檀君传说出现的时间很晚, 13世纪才首次出现在文献中,而兴起的时间同样是在20世纪初。
三、变来变去的韩国祖宗
中国人自汉代开始就一直尊崇炎黄,并将其当做民族先祖,延续至今。
可是韩国人尊崇的对象则发生了变化,在古代,他们尊崇箕子;而近代,尊崇的对象则变成了檀君,相反,箕子则被批判。
朝鲜半岛出现信史(可信的史书)的时间很晚,公元前194年的卫满朝鲜(燕人卫满逃亡到朝鲜建立的政权,后被汉武帝所灭)才勉强出现信史,在这之前的传疑时期,按传统说法是箕子朝鲜。

▲箕子朝鲜大致地区
传说箕子朝鲜是商纣王的叔叔箕子,在商朝灭亡后带领商人遗民到朝鲜建立的国家,虽然仅仅是传说,但在朝鲜封建时期,这种说法一直被半岛统治者所推崇。
深受其观念的影响,1102年,朝鲜的高丽肃宗在牡丹峰下立箕子陵,后高丽,朝鲜王朝的历代君主都会对箕子墓进行定期祭祀。
与箕子传说不同的是,檀君朝鲜最早的文字记载出自高丽国国师一然所著野史《三国遗事》,据记载:天神与熊女的后裔檀君在尧即位五十年后即位,以平壤为首都,以朝鲜为号。
之后檀君统治了1500年。后来箕子朝鲜建立后,檀君隐居阿斯达山中成为山神,在1908岁时去世。
▲韩国人在10月3日开天节(民族奠基日)纪念“始祖”檀君
这是个典型的具有渔猎民族色彩的神话,而且这神话也没有否认檀君朝鲜的存在。在封建时代,朝鲜半岛的统治者虽也没否认有檀君这么个先祖,但一般也只是把檀君当山神祭祀,通常都认为是个神话。
而统治者对箕子朝鲜的重视程度比对檀君朝鲜要高得多,甚至一直有不少儒士对檀君朝鲜进行否认和批评。
毕竟,在那个具有藩属关系的年代,朝鲜君主可以用箕子朝鲜证明自己是华夏支脉,不属蛮夷。在古典时期,能和”天朝上国”攀上关系可是非常荣耀的。
然而到了近代,情况变了。










▲朝鲜一直作为中国的藩属国,甚至还为明朝策划北伐以“反清复明”
四、民族主义与重塑历史
近代以来,西方殖民者东侵,中华文明自身难保,稳固的宗藩体制逐渐被打破。
从19世纪开始,中亚回部藩属被俄国并吞,缅甸和中南半岛被英法侵占,琉球被日本控制。但朝鲜还是相对稳定,美国和法国几次侵扰朝鲜,都没有打破这个与中国关系最紧密的藩属国的大门。
但西洋人办不到的事情,东洋人能办到,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了侵略扩张,从1870年代开始,中日就在朝鲜半岛斗法,甲午战败后,清朝在朝鲜半岛被彻底扫地出门。
▲各类“洋扰”使得朝鲜这个“隐士之国”也隐不起来了
就在这段动荡的年代,整个朝鲜内部思潮发生巨变:“天朝上国”的不堪一击,和“维新日1本”的朝气蓬勃,使得三韩大震,其国内“亲清派”日渐式微,对中国的鄙夷情绪逐渐弥漫。
而西方传来的民族主义情绪开始兴起,某些激进分子甚至在报刊发文,认为朝鲜应该效仿日本,自强后攻伐中日,称霸东亚。
根据《马关条约》,朝鲜成为“完全独立国”,1897年10月12日, 朝鲜高宗自称皇帝,改国号为“大韩帝国”,以显示与清朝的平等地位。
自大韩帝国建立以来,就一直处在日俄两大帝国主义国家的阴影中,尤其是当日本野心日渐暴露,朝鲜人终于意识到了,这次自己是真的面临亡国之危。
当年明清好歹也就是要个名义上的宗主权,而这次估计基业都完了,果然,1910年日韩合并,朝鲜亡国。

▲日军攻入李氏朝鲜首都汉城
这段时间,民族主义情绪极盛的朝鲜人开始不断反抗。对于史学家来说,构造一个,“完全独立于中日”的朝鲜民族,以显示朝鲜“自古独立”,便成了一个重要任务。
于是乎,在申采浩等史学家的努力下,整个朝鲜的历史观念发生变化,箕子朝鲜逐渐被否认,而更荒诞的檀君神话的地位被拔高,檀君被认为是东夷系扶余民族的起源,而朝鲜民族则是东夷的继承者。
也是这段时间,大批充满民族主义色彩的“伪史”作品出世并大为盛行,现在所看到的一些历史传言,多半便出于此时。
既然如此,把蚩尤这个传说的东夷首领当做自己的祖先,将传说中东夷的“文治武功”全部加在自己身上,这便也顺理成章了。

▲现在韩国已将檀君朝鲜神化当作民族史观的基础
五、 韩国的无奈
实事求是的说,韩国的学术界,教育界,以及绝大多数人虽然民族主义情绪旺盛,但也没到惊世骇俗的地步,除了关于檀君朝鲜外,韩国官方在其他方面还没有太过激。
“在野史学派”虽然妄图渗透正统,但也一直失败,并被大多数韩国网民嘲讽。
不过,这些人能有一定的市场,本来就说明这韩国的国民思潮存在一些问题。
二战后,朝鲜半岛恶劣的地缘形式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更甚,南北两方均需鼓吹民族主义以增强凝聚力,相比于南边,北边的作为更是令人咋舌:
1959年,北曹县炸毁了箕子墓,并宣称箕子朝鲜是“为了借口侵略古朝鲜”而”凭空捏造”的事件。
1993年,北曹县竟宣称从檀君墓中发现了檀君夫妇的遗骨,当然,这未被除韩国外的其他任何国家承认。
▲檀君陵
后来韩国成了发达国家,“阔起来”的韩国人也想帮自己找个阔气的祖宗,于是1997年,檀君第一次被列入韩国教科书内容。政府如此作为,为那些狂妄的“在野史学”派提供了生存土壤。
一个民族若想继续发展进步,着眼未来远远重要于幻想过去,但是,考虑到朝鲜半岛目前依然处于南北分裂,被强国包围的险恶处境,韩国人的这份偏执,也多了一份悲怆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