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福建访古】命途多舛的南方最古老木构建筑「福州华林寺」

2022-01-27 17:06 作者:雎鸠叫关关  | 我要投稿

莆田看完心心念念的三清殿,就出发奔福州了,准备去看我让我下决心来福建的古建——福州华林寺,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构建筑。

我住的地方离华林寺非常近,步行不到十分钟,但前一天起很早,又从泉州跑到莆田再跑来福州,累懵了,第二天快9点才醒来。我十分担心游客会多,毕竟华林寺的历史地位放在这儿,而且周六呢,于是出门的时候跟前台小姐姐打听了一下,小姐姐扑哧一笑,眼里带点匪夷所思,说,没什么人的。

福州华林寺

到了华林寺,明白了小姐姐眼里的匪夷所思,这里竟然比毫无名气的三清殿更冷清。

山门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落架大修的时候新建的,现在作为售票处,可以扫码付款,门票两元。是的,只要两元。付款后售票阿姨递给我一张门票。

华林寺门票

这也太有年代感了!!赶紧夹到书里。

迎面就是华林寺大殿了。只有一进院落,两侧有回廊,和山门同期修建的。

有很长一段时间,就很只有大殿一座孤零零地在这个地方。

【华林寺的多舛命途】

华林寺的创建时间并没有确切的记载,不过根据史料推断,闵国灭亡后,在宋乾德二年(964年),拆除了闽王宫剩余的宫室,利用拆下来的构件搭建了"越山吉祥禅院",规模宏大,是福州名刹。

越山吉祥禅院复原图,图源互联网

明朝初期被废弃,但到了宣德六年(1431年)重新启用,明英宗赐名"华林寺",沿用至今。

明清时期有兴有衰,其中在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开始,进行了历时八年的大规模重修,大殿扩建至面阔七间、进深八间,增加副阶改为重檐,院落建筑也增加不少。

至此,华林寺还是非常气派的。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福建省文物普查将华林寺列为保护单位,而且进行了简单的加固和屋面翻修;1958年的全国文物普查中,更被鉴定为宋代建筑,再经过全面测绘,判定为五代末期至北宋初期遗构,取代宁波保国寺大殿成为长江以南最古老木构建筑。

华林寺大殿原貌,图源互联网

然而,事情并没有像我们预想的那样发展……

1963年,华林寺的附属建筑因年久失修基本都坍塌了,仅存的大殿也屋架歪斜,屋面破损不堪。

1966到1976年间,省府大院迁至华林路,附属建筑被悉数拆除,院落扩建部分因"妨碍内部交通"也被拆毁。

1976年后,大殿外围也被拆除,虽然大殿因为用以保存物资保留了下来,但由于北面新建了省委大楼,导致原本北泻的雨水渗入地下,使地面下沉,加上白蚁成灾,大殿损坏极其严重,随时可能坍塌。

大修前的华林寺,图源互联网

1980年,清华莫宗江先生等专家对大殿进行了测绘和年代论证;1982年被纳入全国文保单位,但大殿破损太严重,也是在这一年,华林寺面临被拆除的局面,幸而有提案力保,大殿的主要梁架也得以加固。

1983年底,因需要拓宽华林路,出现了迁建华林寺的建议,最终经专家论证,还是决定原地保护。

从53年文物普查到83年原地保护,历时30年,终于,华林寺算是真正保下来了。

1984年,文物局拨专款重修华林寺,大殿进行落架大修,新址较原址东偏14.60米,南移8.30米,增高了台基,并增建山门、东西配殿、回廊等其他配套建筑,虽然因为华林路拓宽占用了部份用地,但华林寺的一进院落,好歹是有了。

从那时开始,华林寺也有了每年的维护检修。

感谢把华林寺保下来的所有人,由衷地感谢……

华林寺是不幸的,同时也是幸运的。但愿全社会对古建筑的态度会越来越珍而重之。

【大殿那些独一无二的结构】

我总觉得华林寺一眼看上去有种北方风情,但细看构建又很有南方特色,很值得玩味。

「用材」

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前檐有檐廊,歇山顶。看起来小巧却又雄厚,是因为木料用的是一等材。

华林寺大殿

什么概念呢?《营造法式》中规定,面阔九至十一间的大殿,才可以用一等材。我所知道的接近或相当于一等材的大殿,只有佛光寺东大殿(唐·七开间)和辽宁奉国寺大雄宝殿(辽·九开间)【见识有限,还有其他的欢迎补充】。

这种超规格的用材,也是论证大殿材料可能来源于被拆除的闵王宫的原因。

「八铺作」

外檐斗栱形式统一,置于柱头及阑额上,当心间补间铺作两朵,两次间各一朵,使用的七铺作双杪双昂重栱偷心造,也有说三昂的,不过第三昂后世一般做耍头,所以还是七铺作。

栌斗下有皿板,栱头卷杀无瓣,呈弧形,昂嘴曲线很特别。

檐下斗栱

传世可见唯一的八铺作确实是在华林寺。

两山中柱柱头斗栱

进殿就能看到,两山中柱柱头斗栱内转八铺作五杪偷心造。

「梭柱造」

大殿檐柱10根,角柱4根,内柱4根,共18根,均为梭柱造,这种两头卷杀的造型,在隋唐之后几乎就看不到了。

檐柱

大殿也使用了减柱造,所以虽然面积不大,但殿内仍感觉开阔。

「月梁造」

阑额、乳栿、四椽栿等,均使用月梁造,而且极为粗壮,古朴有力。

梁架

「驼峰」

殿内更多地使用驼峰,而不是蜀柱,驼峰一共有三种,其中后檐乳栿上的造型飘逸,非常有动感。

驼峰

「团窼」

殿身构件上能看到浅雕的团窠纹,别具一格。

前檐檐廊下

除了上述这些,华林寺还有很多结构上的特点,但再多的我也说不清了,实在是能力有限,哈哈哈。

从我查到的资料来看,华林寺除了历史价值,更重要的是,由于地理位置远离中原,所以保留了很多老旧的手法,在现存的唐宋木构中极为少见,甚至可以上溯到唐以前的做法,同时带有当地特点,因此研究价值极高。

这也是我这篇文章和视频一直难产的原因,做不完的功课啊,研究起来既头疼又快乐,哈哈哈。虽说落架后修建的屋顶从形态到瓦面都有点强差人意,忽略清代扩建把结构直接还原到出厂设置也被人诟病,但我作为互联网端水大师,终究觉得这种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一个潮湿多雨的南方城市在几经波折后能把一座千岁木构基本完整地保存下来,已经难能可贵了。

殿里展览着落架大修时拆下来的构建,还有大殿的模型,据说是用拆下来的木料做的,意义非凡。墙上还挂着福建各地著名的古建筑介绍,能帮着古建爱好者做做功课。

最后想说的是,华林寺门票2元,南禅寺门票10元,佛光寺门票15元,价格良心却人迹罕至,其他门票几十上百的现代访古建筑景点却人挤人,怎么说呢,唉……

【一点不成熟的小攻略】

必备:健康绿码

门票:¥2,现场购买,无需预约

游览市场:0.5-1小时

看点:大殿木构


【福建访古】命途多舛的南方最古老木构建筑「福州华林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