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中国人首次发射属于自己的通信卫星

今年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组建50周年
从1970年开始组建到现在
已成功完成160多次航天发射
不断刷新纪录
“北斗”在这里组网
“嫦娥”从这里奔月
“风云”自这里升空
....
一代代西昌航天人
不断书写传奇
今天
一起回顾西昌梦耀九天的壮丽征程

西昌发射场
为何要建?如何选址?
1970年,一支神秘的队伍从甘肃酒泉来到四川南部的一个深山沟。到达后,他们才知道,在这里要建设一个新的发射场。
建设者们都很疑惑:已经有了完备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什么还要兴师动众,来到一个山沟里重新建造一个发射场呢?

上世纪60年代,由于国际形势发生变化,酒泉,因为毗邻边境,不利于战备,必须要再建一个新的发射场。
新的发射场究竟建在哪里合适呢?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立了选址勘察小组,4个多月的时间里,对云南、贵州、四川、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山西,8个省25个地区,进行空中和地面立体式的勘察,最终选址定为四川省越西县。
国防科委也很快批准了越西方案,决定在四川越西地区建设发射场。

然而当复勘组到达越西后,发现这里山高沟深,地盘不开阔,基础建设成本较大,从长远看,很难满足一个现代化发射场的最佳要求。而距离越西县几十公里外的西昌松林地区吸引了复勘组的注意。

看到西昌,突然眼睛一亮,这个地方有很多优势。第一,纬度低,相当于同等推力的火箭,它运载能力高,因为能够利用地球的自转。第二,离成昆铁路近,国家的通信干线也在边上。别看是个山沟,地质情况好,比较开阔,能建好几个发射工位。
几经周折,原先定下的越西方案被脱颖而出的西昌所取代。

新的发射场被选在一个叫“赶羊沟”的峡谷里,西昌的建设者们在当地彝族群众的帮助下,开始一点一点地建构起最初的发射场。



历史总是惊人的巧合。早在1935年,红军长征就从这里经过。见证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西昌,将再一次见证中国人远征太空的决心。

毛泽东、周恩来高度关注
中国何时才能有自己的通信卫星?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这是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美国来了大批随行记者报道这次盛况。
谁也不会想到,这场外交盛事会与千里之遥的西昌发射场建设联系在一起。

尼克松访问中国之前,他有一个黑匣子,称之为所谓的接收通信的仪器,美国用一个地面通信站,给运到了中国,当时放在首都机场。宴席当中,尼克松跟周恩来总理讲,我到中国这一刻起,包括今天晚上我们的宴会,我们的一言一行,很快就可以传到美国去。
在美国已经可以实现万里之遥的同步通信时,中国的通信手段却极其落后:寄一份信可能要一个月才能收到;打一通电话,要通过复杂的转接,还可能因为信号干扰,听不清对方。
尼克松访华结束后,通过协商,中国买下了这个卫星地面站,进行相关研究。
因为没有通信卫星,有电视,却要租用外国卫星,才能看体育比赛。很多人都记得,有一次女排比赛,看到最热烈之处,屏幕却出现“租用卫星时间已到”的字样。
这样的场景让中国人都憋着一口气,什么时候,中国才能有自己的通信卫星呢?

1974年,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收到了一封群众来信,3位来自邮电系统的年轻人向周总理建言:由国家出面,组织安排我国的通信卫星研制。
看完来信,周恩来总理沉思良久,做出批示:先将卫星通信的制造、协作和使用方针定下,然后再按计划分工做出规划,督促进行。
写完批示之后的第11天,周总理因病住进了305医院。关于通信卫星研制的“5·19”批示,也成了周恩来总理生前留下的最后一个重要批示。

之后,毛泽东主席收到了《关于发展我国通信卫星问题的报告》。
当时,毛主席即将要进行白内障手术,已停止对一般文件阅示,但他仍坚持逐字逐句听完了报告,重重地画了一个圈,批准通过。

这份报告源自1975年3月31日中央军委召开的一次会议,因此,中国发展通信卫星的工程,也被称为“331工程”。

首次发射通信卫星
中国航天的奇迹
1983年,当新的火箭和卫星送到西昌,沉寂许久的西昌热闹起来。

这次卫星发射使用的是最新研制的长征三号火箭,并首次使用低温的液氢液氧作为火箭燃料。
这种燃料可以产生更大的推动力,但极其容易挥发和泄漏。当泄漏达到一定浓度时,一根针从1米空中坠落产生的能量就足以引爆混合物。将近10吨的燃料一旦被引爆,后果不堪设想。
对于这种危险,所有参与的人都心知肚明,当时,甚至有人写好了遗书。
1984年4月8日傍晚时分,伴随着一声巨响,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成功起飞,奔向36000千米的太空。
4月16日19时40分,卫星定点在125度的赤道上空,至此,遥远的地球同步轨道,中国人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通信卫星。
4月18日上午,时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的张爱萍在北京国防科工委指挥所,利用刚定点的通信卫星与远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恩茂通了电话。

1986年2月1日,在西昌发射场又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结束了中国租用外国卫星看电视、听广播的历史,此后电视、电话等现代文明设施,逐步进入千家万户。
通信卫星的发射任务圆满完成了,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传奇才刚刚开始。
在大凉山腹地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沟里,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承担了中国所有高轨道通信、气象、导航等卫星发射任务,不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中国航天的奇迹!
12月16日20:00 敬请收看CCTV-4《国家记忆》《梦耀九天》之《首征高轨》
全网独家首发尽在央视频APP!
本集导演:柯敏 马秋迪
编辑:马爱杰
主编:姜 黎
来源:我们的太空创新实践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