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天津大学 | 苏州古典园林的分析与表现 作业展示(一)~(四)

2020-10-21 15:15 作者:设计小教室  | 我要投稿

 

课题描述 
此次课题的设置,意在吸收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以开放的态度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力图用有趣、好玩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园林及文化的热情,激发学生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兴趣,从而展开理解和分析。使学生了解、并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观、独特之处和造园之“法”,“理”,设计理念、设计智慧。课题考虑到疫情时期的特殊性,同时选取适合环艺学生特点的方式,展开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完成方式。课题为期4周。

 具体内容 
1.选取网师园、留园、艺圃、寄畅园这四个古典园林里的一个园林作为分析研究对象和游园对象。这四个园林均为经典的小园林,小中见大。
2. 对所选的园林进行包括历史沿革、总体布局特点、游走空间序列体验、山石水植物等自然要素、廊、亭、桥等建筑要素分析、关注其在空间中的作用、意境氛围、楹联匾额在内的详细充分的研究。
这一阶段应对的具体成果为对所选园林进行平面图描摹。我国古典园林“游观”,为使同学们建立在有体验认知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展开了云调研,云学习,尤其是体验游观的视频。
3.给自己设计一个形象,进入园林,进入画中,“入画”梦游。身体“居游”,”入画而能栖”,“梦”自己在园林中居游,想象自己在园林中的行为。用画笔细腻地勾绘自己与园林的关系:人或于树下荫蔽,或于山塌对弈,或于卷浪山檐下把酒抚琴,人,或而有“居、望、行、游”的不同姿态……应对的具体阶段性成果为绘制“手卷式”园林场景图(从入口开始,按照自定的游园路径展开绘制)一套,表达的场景可以充分想象,甚至可以“不合理”,但空间结构需表现传统园林特点,典型场景的空间可以戏剧性的转化;除此以外,也可以绘制“片段式”典型场景图。


横屏观看长卷效果更佳

(竖屏锁定或取消自动旋转屏幕)

作业一


时琳雅创作感想

这一次的作业,让我第一次深入了解了苏州园林,第一次如置身其中般研究了一个经典的中国古典园林景观。
经过前期的调研,在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和文献过后,我对留园有了一个最初的印象,并了解了其中空间序列的讲究。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一些短片中介绍到,文人志士把自己的情寄托于园林的一草一木当中。更是记得老师在讲课时描述到曾经去过的感受:“最爱那里水面漂浮的落叶、荷叶下躲藏的鲤鱼、屋檐滴落的雨水”。
于是,在作画开始之前,我就决定把重点放在意境的表达上。
作画过程中,在把经典的空间序列重现于纸张的基础上,我模仿了一些山水画或是经典白描中山石草木的画法,推敲它们的前后关系,逐一插入画里的空间中。淡化了建筑的表现,更将色彩和笔墨着重于草木山石、风吹散的落叶、空中的飞鸟和亭下的小人儿。
参考着老师的建议,经过了几次中间稿的修改,也算是呈现了我想要表达的意向。


作业二


孟祥钊创作感想

通过本学期的古典园林绘制,我感受到不同空间带给人的不同情绪,并且第一次深入的了解古典园林。在绘画的手法上经过思考选择了电脑绘制的方法,减少材料、技法、修改等方面的限制,能更自由的对园林进行绘制。
这次我选择留园作为创作对象。在课程开始前老师讲到,“通过本次绘画训练,可以对园林的空间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画面”。最初的我面对网络上零散的照片、视频、文字难以形成对留园整体的认识,但通过课程系统的学习和老师细心的讲解,我开始慢慢的对留园形成印象,并且运用绘画的手段对场景形成理解,帮助我在脑海中形成留园的空间意识,并让我感受到了留园空间的美感。
绘画方面我努力还原自由游览场景的体验,我认为游客会在与自己有共鸣的地方徘徊,会在感到平淡的地方快步走过。我通过在想象中的游园经过,在画面中形成反时空的场景,并运用点缀人物、动物为空间带来叙事感,也参考了一些有名的山水画,最后形成了如上的画面。
作画中老师对我的作品提出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也思考着如何弥补,这样充满思想碰撞的绘画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同时感受到了老师对作品质量的追求,最终我得到了满意的作品。


作业三

霍雯霞创作感想

《园冶》一书中提到“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可见相地是造园中最重要的基本前提,以山林地为最好。寄畅园就位于惠山和锡山之间的平坦位置,整体空间布局正是巧借此景,与自然相得益彰,植物、水体山石、建筑的巧妙结合营造了步移景异的园林体验。

基于寄畅园的独特之处,结合此次课题要求,我选取了以锦汇漪为中心分布的鹤步滩、嘉树堂、七星桥、知鱼槛、先月榭等多个观赏效果极佳的位置,采用长卷的方式进行空间重组织。在图纸风格的选择上,我选择了偏插画风格的形式,将园林景观简化,强调建筑、山石、树木、水体的组合关系。

作为景观课程的入门,这个课题开启了我对景观设计的思考以及表达,同时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之“法”也为我后续的课程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通过搜集大量的图片视频、文字的相关资料,我在脑海里构建出来了寄畅园的大概轮廓, 之后进行绘制平面图、鸟瞰图让我对寄畅园的空间序列有了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

长卷构思阶段初期,我的思想还是比较混沌的,对于如何主观的处理整个园林的空间序列关系、又通过怎么样的表达方式讲清楚我所想要的效果,一直拿不定主意。在几次认真听取老师给其他同学的点评之后,再次回顾前期调研的一些资料,我才逐渐有了一些眉目。其实真正开始绘制成图的时间点已经很晚了,时间也比较仓促,最终成果大致能够表达我的所感所想,但在细节方面仍然欠缺很多。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反复思考老师的话,争取快速进入到设计里面去,为最后的成果留足够的时间去完成。

作业四


林雨辰创作感想

这次的课题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需要我们通过长时间搜索各种资料、阅读大量书籍和图片来弥补无法到达现场的遗憾,即使完成了课程作业,我仍觉若身临其境的话感受会更深刻,水和阳光草木建筑营造的气氛,温暖和凉爽、明亮与昏暗、空间的开阔与狭窄,都将给人以全然不同的感受。


本次课程作业长卷描绘的是留园,根据游览路线顺序,从入口狭长的通道开始,将室内外的空间在画面中组织起来,穿过厅堂,来到古木交柯,再到华步小筑,利用白墙和花窗门洞,使空间在画面中巧妙地转换。再利用园林造景框景的经典手法,表现由室内向室外看的视角,同时表达留园中移步换景之妙。利用人在园林中视角的转换,穿插山石植物和动物的描绘,再现留园鹤所的昔日景象,体现出室内外的空间变化。最后衔接以开阔的室外场景,表现绿荫轩、濠濮亭、小蓬莱等场景,以留园最著名的冠云峰为结尾,体现留园独有的特点及其文化风格。


游园林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赏心悦目,借景抒情。在完成长卷的过程中,我也受到老师的许多启发:如果想去描摹表达一个美好的场景,从而感动别人,那么首先自己要先感受到园林的美好。多感受,通过文字和视频等资料,让自己沉浸到留园里面去,把那种游走过程当中的体验感受,用场景描画出来。虽然最终的成果还使表达的不够主观,过程也充满许多坎坷,许多喜欢的场景还没来的及描绘,但在这次的课程中,我增长了对园林前所未有的认识,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受益匪浅。


免责声明:本文由天大建院环境设计原创,由我方重新整理编辑,图片版权归学生和学校所有;若此图库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资源搜集于网络,大家可以参考学习,仅用于学习,切勿商业,否则后果自负!

天津大学 | 苏州古典园林的分析与表现 作业展示(一)~(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