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着无聊专栏——增加阅历叭
反正也不是什么专家,就是普通人一个,聊聊一些看法叭。
古代时间可以说择业很少,见识也很少,记得某某诗人说某花九月开,某某诗人答我家也种着呢,天天看着,怎么可能!骗纸!其实是因为南北温度差异,所以同样一颗花,开花时间不相同。
隐约记得这个例子是苏轼兄弟一家,如果是,已经是大文豪,也会有这种认知,可想而知其他老百姓。
老百姓很长的时间来来回回就是几种职场体现,蹭到一点点的好处已经觉得是光宗耀祖,所以他们想尽办法将认为是最好的记住族谱里(含族中留下长句取名字,比如存承更长之类)。
见识选择面少,连做梦素材也少,可以接受的程度也较低,那么留下了的通用版本理所当然是——
浅白的,容易理解的,通俗易懂的。
随便买一本读物,如果可以南北公认的读物,那么剧情一定是简单,容易明白的。
比如志怪小说默认狐狸精,而不是鲸头鹳精。
比如周公解梦动物花朵极其单一,要不是蛇要不是是狗,怎么没梦见水缸的锦鲤,爬架的鹦鹉,会摇尾巴的守宫。
比如最能挑故事,永远是婚恋话题,因为男女不管地域知识水平年纪,痛点其实蛮一致。
这种浅白的,容易推广并让人接触的题材,其实阅后越得谨慎,要再三思考,千万别上头。
阅历深一点,理解能力提高,可以处理复杂思绪,就可以躲过很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