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牡丹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2023-05-02 17:19 作者:人间凡庸客  | 我要投稿

如果一生只听一出昆曲,那么一定非《牡丹亭》莫属。

明代的汤显祖撰写出不朽之作《牡丹亭》后,昆曲便臻于佳境,达到了艺术的巅峰。在我心中,汤显祖是偶像级别的人物,是可与莎士比亚相媲美的剧作家。

如果说,京剧是一首叙事诗,那么昆曲则是一首抒情诗。京剧多演绎帝王将相的故事,晓人以理;昆曲多演绎才子佳人的故事,动人以情。京剧宜在雕梁画栋的戏楼里听,锣鼓喧天中开幕;昆曲宜在粉墙黛瓦的园林里听,丝竹悠扬中开场。

昆曲的气韵与文人最贴合,也是最符合我审美旨趣的剧种。大学是我最沉迷昆曲的时候,我会在校图书馆的故纸堆中翻阅戏曲剧本,它们在几百年后仍闪烁着熠熠光辉。我也曾在剧院里沉浸式地听过《牡丹亭》,和戏中人做同一场梦,陶醉在视听盛宴中。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爱情总是来得这般没缘由,也无法阐释。在这个薄情又滥情的世界里,一个深情的人是多么罕见啊!

春天来了,亦唤醒了杜丽娘的心。她受到了满园春色的感召,走出了束缚她脚步的闺阁,抛下了禁锢她思想的书籍,挣脱了封建礼教的枷锁。

她游春之后,浑身疲乏,便朦胧睡去。在梦中,她遇到了意中人柳梦梅。两个人只消一眼,就认定了彼此,在梦中谈了一场恋爱,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啊!

戏中唱道: “是哪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这与贾宝玉与林黛玉初遇场景颇为相似,贾宝玉见林黛玉的第一面便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虽然未曾见过她,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也许姻缘前定的人就会有似曾相识之感。

这是一出悲喜交织的剧,当杜丽娘从梦中醒来之后,寻不到柳梦梅,她竟为情而死,抑郁而终。我喜欢看“幽媾”、“冥誓”二折,单是戏词,就足以美煞人。杜丽娘的魂魄夤夜来访柳梦梅,两个人情深意长。施夏明和单雯这一对舞台上的璧人,将这段戏演绎得缠绵悱恻,眉梢眼角之间皆是风情,在水袖翩飞间,体现了中国人的极致浪漫。

更为神奇的是,柳梦梅掘棺开墓,杜丽娘死而复生,两个人经过一番波折后,终于在一起了。这部剧不落窠臼的地方正是没有始乱终弃、移情别恋的桥段,方能显示二人感情的纯粹与真挚。

我常常想,我上辈子会是个南方人吗?怎地就对吴侬软语这样倾心,不是乡音胜似乡音。

《牡丹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