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一社会学作业:《乡土中国》读书报告

2021-11-24 18:58 作者:迷惘的罗德尔  | 我要投稿

  费孝通,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乡土中国》为其2005年出版的书籍,概括了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本书在表达方面善于举出自身生活中的例子,提高了作品的亲和性和真实性。

  费孝通先生在这本书中向读者介绍了传统中国社会的思想观念,分析了其产生的社会原因,传达出旧社会思想与新社会思想的差别和冲突,使读者认识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书中令我深刻难忘的是“差序格局”这一章,所谓差序,即是亲疏有别,对待关系较亲近的和关系较疏远的人一定会有差别,而且这种亲属突破了血缘限制,把所有关系亲密的人都纳入了自己的“家”当中。差序格局重儒家伦理,不认可人人平等,而且具有明显的小团体主义思想,为了国可以牺牲天下,为了家可以牺牲国,为了己可以牺牲家,这种观念始终以自我为中心,以损公肥私为惯用手段。我认为,这种差序格局的观念对中国最负面的影响,便是抗战时期四百万为日本人卖命的伪军和自古以来官场上的贪污腐败、徇私枉法。当日本军队踏上中国领土的时候,中国的老百姓尚处于长期内战的水深火热之中,就如老舍的《茶馆》里大兵们的观念“谁给饭吃就给谁卖命”一样,日本人给饭吃,自然给日本人卖命,为了自己的生存,出卖国家在差序格局中是合情合理的。至于官场上的种种黑暗,也是官员们的差序格局决定了他们要尽可能地为自己谋私利,送礼是常事,因为要增进亲密度,这样才能让对方照顾自己,如此一来,和珅之流大行其道也不足为怪了,毕竟和珅与乾隆皇帝的亲密度就很高,他贪污腐败甚至有皇帝罩着,而那些执法的官员,不少见钱眼开,不公正的判决自然就出现了。

  我最喜欢“礼治秩序”一章,因为这一章解开了许多我关于法治的疑惑。“礼治”讲究的是习惯的传统秩序,基于小农经济的社会基础,社会的变化并不大,一个习惯可以延续百千年而不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所以并不需要多少法律的干涉,很多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了习惯的传统秩序当中,只需要这种习惯便足以调解纷争。但是在现代社会,资源流通迅速,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原有习惯很快就会因为原有社会存在的改变而不再合适,而无形的礼教是无法短时间内让绝大多数人熟悉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明文且便于随情况修改的法律来治理,通过人们的共同创制来以契约的形式得到广泛的认可,以达到强时效性治理社会的作用,应对社会的快速变化。

  这本书是非常有现实价值的书籍,可以用于分析当下种种落后的文化怪象,同封建主义思想作斗争,促进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值得每一个进步的中国人研究。

  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在过去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人们通过血缘和地缘形成了“礼治”的熟人社会,在强化小团体的情况下淡化了国家概念,与当下的社会潮流完全相反,在未来的社会建设当中,要尽可能地将“乡土中国”的文化糟粕去除,铲除封建主义的毒瘤,以建立一个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的新社会。


大一社会学作业:《乡土中国》读书报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