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大家能早日上岸!
铁了心想考公,给些建议逼自己一次性上岸
1.不用妖魔化考公,更不要神化考公
考公本来就只是一场报名人数比较多,看起来竞争比较激烈的考试罢了,实际上你报考岗位的竞争名单里面,至少有1/3的人裸考,1/3的人看了几页书,刷了几页题,剩下的1/3才是真正要竞争争名单里面
2.对于大部分考生而言,之前有没有在公众场合讲话的经历,对于公务员面试,都完全不重要!
记住,是对于大部分考生而言,完全不重要!相信自己,你就是我说的大部分考生!这两年国考省考的形势大家也都知道,有非常多的应届生岗位,大家普遍没有什么社会经验,起点都一样,所以不用为了不必要的东西而感到焦虑,先把笔试通过再报个面试班练练就足够了。
3.报考岗位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切忌好高骛远!
好岗位人人都想报,竞争也是最为激烈的。但是没有金刚钻,就别揽那瓷器活。省直市直人人都想报,这两年一个中部省份省直报名3000人,就招一个。乡镇不想去,考虑考虑区的也可以。
4、考公过程中的心态很重要
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比你多看两本书都重要。有一个好的心态,考公的过程中并不会很痛苦,反而会觉得非常充实。
如何保持好心态呢
①给自己下心理暗示(就是单纯地骗自己,死猪不怕开水烫,就不容易因为外界的变化和别人的复习进度而影响自己)
②外部的不断鼓励
人是需要交流的,考公不需要苦行憎,多跟家人,朋友发发微信,打打电话,保持自己跟这个世界的联系,保持愉悦的心情。
行测复习建议
5.行测复习资料以及视频课该如何选择?
这个答案很简单呢,考公届的各大老师——马玉媛、左丹华、李梦娇,高照,顾斐,李委明,唐宋等等,只要是闯出名头的,都是好老师,你只需要挑选其中一位即可
6、行测分为常识,言语,数量,资料和判断五个模块其中,最重要的三个模块是言语,资料和判断。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优先准备这三个模块。
但是数量和常识也不是完全放弃,数量把常考的公式背会,学一些答题技巧。比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集合问题,平面几何,函数图像,比例问题。以及速算方法,比如代入排除法,倍数特性法,赋值法,十字交叉法等等
常识的话,最好是利用鸡零狗碎的时间,比如学不进去,效率低下的时候,以及出门坐车,吃饭,洗漱的时候去积累
7.行测的复习,一定要跟着老师的节奏!
别对视频课不屑一顾,拿着5000题“埋头苦练”,红笔在题目上画了一个又一个错号,但是下一次遇到类似的题目,照样会做错。
强烈反对这种上来就刷题的做法,除非你真的是天赋异禀,是大神,能在刷题中直接发现最实用的做题技巧和方法,不然这样的复习效率是极低的。
行测听课就是为了帮助我们在短短的120分钟时间里面能够多做出来几道题啊!所以行测一定要听视频课
8.行测5000题到底该怎么用?
听一个题型就做一个题型;第二次再拿出来的时候,就是听完全部的视频课之后,从头到尾,把之前没有做过的题
听完全部的视频课之后,从头到尾,把之前没有做过的题目做完,之之前的错题再做一遍,然后就是开始整理最新的错题,每天晚上都要把当天的错题整理一遍
9、做真题有用吗
超级大!!!不要觉得已经考过的题目不会再考,就不去做以前的真题。真题是用来测试自己的真实水平,以及找出历年出题规律来的,超级重要!
考省考的,不仅要做自己省份的历年真题,其他相邻省份也需要,国考也需要。毕竟国考是省考的风向标。
申论的备考建议
10、申论最重要的是刷真题
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模考,琢磨好真题就完事了。一个正确且朴素的申论学习方法——听课,刷真题,适当积累素材!
11、对素材的回顾不要间断,否则以前看过的素材都会忘掉
虽然积累素材在申论的备考过程中不能占据主要地位,但这确实是需要细水长流的一件事情。每天不用花太多时间,30分钟,趁着自己学累的时候,看新闻调节调节情绪
申论积累素材最好用的就是人民时评,是人民日报每年的一套评论精选
专门准备一个素材本,把自己能用得上的金句,规范词,好的开头和结尾,都记录到素材本上,每天早上拿出来看,在记录新的素材之前也回过头看,这样不用专门背诵,看多了自然就有印象,考试的时候差不离就能写出风格一样的文字出来,事半功倍。
12.申论大作文需要引起重视,毕竟是40分呢!
所以在后期一定要每天练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