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Electromagnetic Energy
关于电磁场的能量问题,说起来贯穿电磁学的各个层面(从电磁学的练习题到电动力学本身的自洽性),而且经常引出一些佯谬。本文对于这个主题做一些讨论。
Remark: 如果是纯电磁场,理论很漂亮。但是一旦涉及粒子,经典的电磁理论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所以特别要注意区分这两者。

首先不去管物理含义,单纯从数学上推导一下电磁场的能量。基于四条Maxwell方程和一条Lorentz力公式,我们希望得到这样一个连续性方程:

w是能量密度,S是能量流密度,f*v是对电荷做功。这个连续性方程刻画的是:电磁场的能量通过驱使电荷运动转化为机械能。
为了得到这样一个方程,注意到f*v=j*E,然后把j代到Maxwell方程里边就完事了。过程自己算一下就知道了,略去。结果是:

Remark:
S称为Poynting矢量。只有电场和磁场同时存在的时候才会有能流。
能量密度和能流密度都是二次的,不能叠加。
公式很简单,放在上一篇文章里属于第二层,仍然是最普适的公式,用于分析各种物理情形都是有用的。
回想一下这个公式是怎么推出来的,我们发现是把一个守恒量定义成了能量,但是这个形式并不一定是唯一的。我们可能能找到别的w和S同样满足连续性方程。
从数学上来看,一切都来源于Maxwell方程+Lorentz力+连续性方程。所以如果对于能量密度这个概念产生任何疑惑/困扰,最终都要回到连续性方程上来理解。举个例子,把一个充着电的平行板电容器拉开,电磁场能量少了。去哪了?根据连续性方程,一定是电场力驱使着一些电子跑起来,变成动能了。进一步,这些动能又通过电源转化成了化学能。而这部分化学能不仅有原来的电磁能,还有拉力做的功。这样能量转化才清楚。
能量重要的不是绝对值是多少,而是改变了多少。所以这里重要的其实是

只有它有物理意义。

对于介质中的电磁场能量,需要搞清楚这样一个道理:之前的公式没有错!之前的公式是基于最普适的原理推出来的,任何情况下都是对的,不管是介质,还是金属,还是半导体...都是对的。所以说,介质中又静电场E,能量密度是多少?就是\epsilon_0/2 E^2。
然而!介质的极化和磁化也需要能量,这部分能量可以单独计算,也可以归并到电磁能里边。就像介质Maxwell方程一样,你可以单独计算E和P,但是为了方便,不去单独考虑束缚电荷,也可以归并到D里面,这样就只需要研究自由电荷了。
利用介质Maxwell方程一样的推理,结论是:

形式也是非常的简单。但是要注意,这是“归并”(了极化和磁化的能量)之后的电磁场能量,“纯”的电磁场能量依旧是

如果用纯电磁场能量的公式,就必须要考虑极化和磁化的能量。如果容归并形式,就不用考虑极化和磁化的能量变化。二者计算出的结果必然是一样的。

作为四维张量的分量,能量和动量是一体的。我们自然也可以讨论电磁场的动量。
一样,我们希望得到这样一个连续性方程:

其中g是动量密度,\mathcal{T}是动量流密度,是一个二阶张量(比如说,x方向的动量在y方向的变化)。结论是:

注意到动量密度和能流密度成正比。动量指向哪个方向,能量就怎么流。
电磁场的动量可以导致光压;对于介质,也可以写出动量密度和动量流密度。这两点姑且不多谈,毕竟这只是电磁学笔记。

电磁场能量的物理意义到底是什么?
【1】我们经常说,静电场中,一个电荷的电势能是qU。这和前面的公式是什么关系?其实是一个特例罢了。下面证明之。
假设在一个静电场(用电势\Phi(x)刻画)中,有一个试探电荷(其电量很小,当作一个小量,忽略掉二阶项),放在原点,求这个试探电荷的电能。代入公式:

这是因为,E^2作为高阶小量略去,\nabla\Phi^2是一个常数可以直接略去。接下来,

就证明完毕了。
【2】静电能不是集中在电荷上的,而是弥散在电场里面的。我们说的电荷的能量(当然指的是电磁能,不包括机械能),其实就是它弥散的电磁场的能量。而w公式是最普适的公式,适用于所有情况,不限于静电场。之前所有能量公式都是它的特例。
这和我们高中时候的认知是不同的。以前我们觉得qU就是电荷的电场能,跟动能一样,就是这个电荷上的东西。但是现在我们知道,qU是弥散在整个空间中的。
【3】总结来说,w的物理意义到底是什么?如果是纯电磁场,那么很好理解,就是场的能量。如果是粒子,它代表粒子的电磁场的能量,也就是平时所说的粒子的电能,这个电能不是局域在粒子上,而是弥散的。

下面计算一些电容的例子,加深理解。
【例子1】电容器充电。用一个电源给平行板电容充电直到达到电压U。这个过程的能量转化是怎样的?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电源,或者说电动势,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电动势就是克服电场作用强行逆向搬运电子,定义为搬运单位电荷的非静电力做功。所以单位和电压一样,但是物理意义和电压完全不一样。它可以想像成用镊子强行把一个个电荷逆着电场夹过去,这就是一个机械的电动势;可以是通过氧化还原,这就是一个化学的电动势。总之用\mathcal{E}这个参数表示这个电动势的搬运能力。
放在电磁学里面,一言以蔽之,它就是一个“特定性假设”:有这样一个机械,能够将某种能量(通常是化学能)通过搬运电荷转化为电荷的电磁能/机械能:

通过q的电荷,做功这么多。它加上Maxwell方程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回到我们的问题。如果直接用w公式算,结果是

如果用qU算,W=\int U(q)dq,结果还是

两种方法算出来的结果当然是一样的,因为qU和w就是一回事。同时也说明,电容器所谓的储存电能,指的就是储存在极板之间的电场上面,而其实不是储存在两个极板上。
但是我们发现一个问题。电动势搬运电荷做的功为

那剩下的

能量哪去了?没有别的去处,那它只能变成内能。这个电路必然是有电阻的,电流通过它的时候就恰好产生

这么多的内能。
Remark: 在这个例子中,所谓无电阻的理想电路这个假设是会出问题的(R=0,I=\infty)。只有引入电阻能够解决这部分能量哪去了的问题。
【例子2】(Two capacitor paradox)这是个有名的paradox。

一开始左边的电容充电了,右边没充。静电能为1/2 CU^2。
现在闭合开关,总的静电能为1/4 CU^2。
问题来了:剩下一半的静电能哪去了?
和上一题一样,如果有电阻,它就转变成了内能。如果没有电阻,电荷会一直振荡,总的能量不变,不会达到稳态。如果能够作为天线辐射能量,那么还有一部分能量会被辐射走。
【例子3】拉开电容。一个电容,接着电源\mathcal{E},现在手动把d拉开变成2d,求这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一开始,电极板上带有的电荷为\epsilon_0US/d。后来减小为\epsilon_0US/(2d)。一开始的能量为\epsilon_0U^2S/(2d),后来变成\epsilon_0U^2S/(4d)。根据我们之前的阐释,这部分电磁能对电子做功,转化为了电子的动能(有\epsilon_0U^2S/(4d)),于是电子跑了起来,反着通过电源,动能转化成了\epsilon_0U^2S/(2d)的化学能。
动能只有\epsilon_0U^2S/(4d),怎么会变成\epsilon_0U^2S/(2d)的化学能?多出来的部分来自于外力做功多给电子的\epsilon_0U^2S/(4d)这么多动能。外力做功可以这样计算:

这里要注意,电荷对自己是没有作用力的(详见下一小节的阐释),所以上极板感受到的电场只有U/(2(d+x))。
综上,所有的能量转化都搞清楚了,能量保持守恒,没有出现任何paradox。

考虑上点电荷的电磁理论就不是Maxwell方程这么简单的了,有很多不自洽的地方,特别是考虑加速运动和辐射的时候。这时候Maxwell理论必须做修正,而是目前还远没有完成的工作。这方面可以参考FeynmanII28。
我们先来考虑这个问题:电荷可以对自己有作用吗?我们一般算电荷受力,都是“外场”对它的力,而不包括自己对自己的力;实际上自己这个点自己产生的电场是无穷大,没法算。
但是我们回想一下李纳-维谢尔势:

一个运动电荷产生的电磁场是这样的。如果电子是一个球,那么自己上一个点产生的电场会对一段时间后另一个点产生力。这就是自作用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看运动电荷的电磁场的明确形式:

其中存在一个辐射场,这说明加速运动的电荷会辐射能量,或者说自己对自己有一个阻碍力(辐射阻尼力)。这个辐射阻尼力到底是怎么回事,会不会导致因果性的破坏,现在还不知道。不过可以证明,在尺度远大于电子的经典半径2.82e-13cm的时候,辐射阻尼力可以忽略。实际上,平均意义下的辐射阻尼力为:

这就是自作用力的表达式。
总的来说,电荷如果加速运动,就会对自己有作用力,只不过在宏观尺度上一般可以忽略。所以一般只要考虑电荷在“外场”中的受力即可。

经典电磁理论的另一个问题在于电子自能。我们之前在

里面忽略了E^2这个“高阶小量”。但实际的计算发现,如果把电子当作一个半径为r的小球,那么这部分的积分结果实际上是

如果r->无穷大,电子自能将会发散。当然我们可以说一个不会改变的常数能量不会产生物理效应。但是不管怎样这里面还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