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推书——游戏up主居然也能推书了

2020-03-22 19:59 作者:深海秒针  | 我要投稿

关于我读书这个事,首先得感谢我妈小时候强行逼迫我读书,对,我很小的时候是被逼迫着读书的。

我当时甚至完全难以理解我看的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孟子》,作为四书中的一部,我完全不能用我六岁的智商去理解里面的内容——但我的母亲选择了一条极其残酷的道路,她让我每天早上背一段,背一段才能去正常吃饭上学。

已经21岁的我至今仍然记得梁惠王和孟子的对话,我突然发觉孟子幸好没活在现代社会,要不然他一定能被批判成一位杠精。毕竟梁惠王说什么孟子都给他怼回去而且说的话是梁惠王说的三倍以上。

前面这一段看似啥都没讲,但其实是在告诉大家,看书这个事,它是个终身的事。因为随着你岁数的变化,你看书的方式也在变化,你对书的理解也会不一样。

就比如21岁的我突然发现——孟子是个会讲道理的杠精一样。

我个人把我看的书总共分成了三类:思辨类、积累类、快乐类

我每年在买书上的支出大概是500-600元,现在是手机阅读时代了,买的书会稍微降低一点,比如我最近看完的《传媒殖民政治》就是在手机上看的,当然因为手机端的吸收效果不一定会很好,所以我很多手机上的书都是浏览为主,而不是真正的阅读。

别看这本书,没啥意义,作者的白人至上主义严重

思辨类:今日推荐《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

思辨类书籍从我17岁开始一直是我每年支出的重头戏。我的母亲是个极端左翼而我父亲是个极端右翼,想在他们两个那里通过代际继承一些思想体系显然是有弊端的,所以我在我自己的三观建立上很花了一点钱。

为什么推荐《娱乐至死》?

因为这可能是思辨类书籍的入门书了,《娱乐至死》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呢?是他把批判主义第一次写的这么大众化,且批判的事物——电视,是如此的贴近人们的生活。

电视其实通篇来看只能是个意象,因为你把《娱乐至死》这本书里的电视换成手机、电脑甚至是梗,整本书的内容依旧是成立的,这也是为什么我推荐这本书,因为但凡你开始了解批判主义,你会发现大部分出现的问题都是可以整合成一个问题的——比如没有身份证犯罪率一定会上升和网络暴力其实是一个问题,因为都是匿名化引出来的。

但这本书有着它难以否定的缺陷性,比如即便全书如此重力度的批判了电视,也没能阻止电视文化产业的普及和发展。《娱乐至死》不推荐看第二遍,因为我看了三遍,我发现他的这个缺陷性不是书的问题,而是时代的问题。

积累类:今日推荐《猎人笔记》屠格涅夫

我很单纯的把积累类定义为可以对我的文笔产生一定影响的书籍。

所以大部分的所谓文学名著都被我丢进了这个类别里,在我17岁以前他们是我的大头支出。

为什么推荐《猎人笔记》?

首先在中国看书,记得少看扉页,会被带偏的。

《猎人笔记》的扉页上写着:“作品控诉了腐朽的农奴制度,表现了作者的民主主义思想。”

但屠格涅夫写了这么厚的一本书,如果只是为了表现这个上述思想,他完全用不着浪费巨大的笔墨去描写俄罗斯的土地上的一切。

我16岁时买的精装本当年花了50大洋,现在想来血亏


其次,《猎人笔记》的风景描写是我目前看过的最好的书,全篇任何一个段落都能拿出来细品。“我们走进屋子,洁净的松木墙上,连一张常见的版画都没有贴;在屋角里,在装了银质衣饰的沉重圣像前面,点着一盏神灯; 一张椴木桌子,不久前才擦洗得干干净净;松木缝里和窗框上没有机灵的普鲁士甲虫在奔跑,也没有隐藏着沉着老练的蟑螂。”

什么现实主义,什么批判的都滚去吧,这一段描写我要练多少年才写的出来?

快乐类:今日推荐《审判美国》李敖

快乐类的意思就是这种书读来就是为了快乐的,这本书没太多好说的,李敖只是变了个法子讲了一下美国的历史而已。

有人侮辱美国。

怎么侮辱的?

他把美国干过的事讲了一遍。


推书——游戏up主居然也能推书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