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们分析了高考录取数据,完全符合你的预期。-【冷却报告】

2023-08-24 00:25 作者:一秒钟钟钟换心情杏仁  | 我要投稿

虽然高校在各地的确存在招生差异,但

冷却报告:各省有多少人能考上顶尖名校?这听上去像是省与省之间的比拼,但其实对于每个考生,省内竞争才是这场竞赛的实质。



00:35


数据:收录了 1209 个数据,指向了全部 39 所 985 高校,2022年在内地 31 个地区的招生计划。

其中 36 所的数据都来自各高校的招生官网,只有清华、北大、浙大这三所学校没有公布官方数据,所以冷却报告结合各路信息做了汇总和互相验证,并认为这个版本的数据是可信的(见下图)。



00:59


特别说明:

1.主要依据:这份数据收录的核心标准是以高考成绩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

所以保送生、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艺术类和体育类专业都没算在内。

而强基计划是符合这个标准的。但很多高校并没有公布强基计划的各省招生名额,缺失可信的数据。而且除了清北之外,其他大部分高校的强基计划最后录取人数占比不超过5%,对整体数据影响并不大,所以强基计划统一不纳入计算

2.有些省市会有针对本地的特殊渠道,比如上海的综合评价,复旦大学通过综合评价招收的上海学生占比能达到 80% 以上,这类招考也会以高考成绩作为主要依据,所以冷却报告在普通招录数额上加上这类人数。


01:56


1.总体数据。


02:02


一是 985 在各地的计划招生名额:排名前五的是广东、山东、河南、四川、湖北。

分学校看的话,标注绿色的是该高校招生名额前五的省份。

河南在其中 37 所 985 高校招生名额中都排名前五。


02:24


散点图中,点越靠右,说明考生越多;点越靠上,说明 985 录取名额越多。

可以看出,针对高考大省,高校的名额投放上有明显倾斜。


02:38


计算公式:招生名额/各地报名人数= 985 在各地的录取率。

散点图展示出:考生人数少的省市更容易考上顶尖名校,如上海、北京、天津(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加持)吉林排名靠前,得益于本地 985 大学(吉林大学)贡献的 2000 多个名额,海南名列第五。

河南,在录取率上倒数第二,仅次于广西,因为报考人数断崖式第一,分母实在太大。


03:43


1.39 所 985 高校中,有 35 所在本省招的人数最多。

2.大多数学校在本省招人比例小于30%。

3.超过 30% 的前五所是浙江大学(62.8%)、华南理工大学(53.14%)、中山大学(49.48%)、南京大学(33.55%)和山东大学(32.69%)

4.北京的 8 所 985 高校开放程度相对更高。

如果把各高校的本省招生按地区合并统计,北京的生源本地占比是 6. 5%,排前两名的是浙江和广东


04:43


中国顶尖高校联盟C9:这 9 所大学是第一批被选入985 计划的高校。

在各地的计划名额当中, C9 招生人数最多的前几名是浙江、江苏、上海、陕西、河南、黑龙江。其中除了河南之外的 5 个地域 C9 录取率也很高,他们之中只有河南的 C9 录取率排名倒数。除了报考人数因素以外,河南是他们当中唯一一个没有 C9 高校的省份。

由此可见,本地有一所顶尖高校对当地招生的加成有多大


05:10


图中,绿色圈越大,说明 985 高校的数量越多,黄色表示没有 985 高校,

结论:如果本地没有一所 985 高校,考生的 985 入学率将会降低将近1%。


05:50


第一原则:本地倾斜

那接下来就是周边省份倾斜和生源质量倾斜。


06:18



06:25


教育部规定高校收入经费分为 6 种,其中这三种占比较大,也就是财政补助收入、失业收入和其他收入

财政补助收入:985部高校都是部署,所以他们的财政补助收入就是指中央的财政拨款。

事业收入:一部分为学费、住宿费这类教育收入,另一部分是科研项目成果产出的科研收入。

其他收入:来源比较多样,有些高校会在这一项中标明包含非本级的财政补助,大多就是指各地方的财政支持。


06:55


散点图:点越靠右,说明中央拨款占比越大;点越靠上,说明录取本地名额的占比越高;点的面积代表了中央拨款的数额。

1.中央财政收入影响

结论:除了浙大、中山和华南理工地方化程度前三的高校,其他 985 高校基本围绕在这个负相关的曲线周围(中央财政占比越高校招生本地化程度越低)


2.其他收入影响

这一点在其他收入图表中并不明显,因为其他收入来源多样,没有办法直接判定地方财政占比的影响。


3.事业收入影响

在事业收入上,这部分占比和本地招生呈现微弱的正相关。事业收入和学校规模、学校类型有很大关系。排名靠前的浙大、上交、东南大学都位于长江三角洲,所以当前的财政投入只在局部产生了表层影响。


07:51


分省配额制:高等教育从最早的京师大学堂开始,就规定了名额按省划分的录取方式。

再往前可以追溯到中国的科举制度。



08:45


2016 年,教育部宣布以双一流建设取代 985、 211 工程。高校建设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资源再分配的方向。

首批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中,顺承包含了 39 所985,同时为了平衡地区教育投入,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同样入选第一批双一流高校名单。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中,高校不再单独列出,而是和学科名单一起公布。

总体方案中也提到了对学科差别化发展的鼓励和支持,和已经身份固化的 985、211 相比,确实正在变得更多元。


这期视频,我们起源一个问题,各省有多少人能考上顶尖名校?这听上去像是省与省之间的比拼,但其实对于每个考生,省内竞争才是这场竞赛的实质。如果再看细分的院校专业名额,这场比赛的规模又会大大缩小。所以我们不会在洪流中感到无能为力,而是会庆幸这个竞赛场地有公开的规则,只要用有效的努力,就可以算出自己的答案。

我们分析了高考录取数据,完全符合你的预期。-【冷却报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