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道(刘洪彪书)书法祥细解释

研道首先要对修、悟道一般来说最大的问题是许多根本就没有弄懂“道”的人,却以悟道之大师自居,著书立说,给世人留下了许多这样那样的学说、典著、开示录等等,甚至带徒传道,耽误了很多悟道的虔诚之士。
如何研究与修道呢?其实,老子在《道德经》中已明确的告诉了我们,“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这就对研究与修道者的分别与最直接的开示。所谓“为学者日益”,是说:研究道的学问与学道,会从中明白许多道理而受益终生;所谓“为道者日损”,是说:修道就是“损”,要通过渐悟渐觉,来“损”去人心与各种欲念,直至无为,才能得“道” 。
研究、研悟与修道,是不同的层次。研究道,是做学问,大多在道文化领域论述道史,及道在人世间的存在与影响等等。研悟道,是参悟“道理”,大多在规律与法则的范畴之内用功,此层面多见自然哲学研悟者。但是,对道研悟至极深处时,会恍恍惚惚的感觉到,还有另一个领域或空间的存在,还有很多的东西,自己并不懂。修道,与上两个层面的用功方向,是截然不同的。上两层面是越研究,知道的越多。修道是越修越少,损的“理” 也没了,“像”也没了, 直至修的连自己也能忘掉了,就能融入自然而得“道” 。
得道与成道,也是不同的。得道并不一定能成道,成道则首先要得道。
得道是一个“身心状态”,是在放下一切及放下自我的状态中,与“道” 融合于一体而“道”。但是这个得“道”是间接的,并不是永恒的。在同“道” 融合于一体的“状态”中,会感觉到有恍恍惚惚的高维物质存在,其身心在“道” 的作用下,会发生奇迹而玄妙般的、一定层面的质变。例如:顿觉心理状态非常清静与宽广,慈悲心顿起,身体所有疾患会在极短的时间内、神奇般的完全消失等等。